距“難治性貧血”概念的提出已有八十年了,但醫(yī)學界對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myelodysplasticsyndromes,MDS)的了解尚不深入。我國在這方面起步更晚,1979年郝玉書教授首次在國內介紹了MDS(當時稱“白血病前期”),在楊崇禮教授和郝玉書教授的領銜下,我國在20世紀80年代開啟了MDS的相關研究。中國醫(yī)
《臨床路徑釋義:血液病分冊(2018年版)》是對臨床路徑的答疑解惑及補充說明,通過解讀每一個具體操作流程,提高醫(yī)療機構和醫(yī)務人員對臨床路徑管理工作的認識,幫助相關人員準確地理解、把握和正確運用臨床路徑,解讀每一個具體操作流程,合理配置醫(yī)療資源規(guī)范醫(yī)療行為,提高醫(yī)療質量,保證醫(yī)療安全!杜R床路徑釋義:血液病分冊(2018
本書以臨床醫(yī)生的視角,系統而深入地闡述了再生障礙性貧血的診療關鍵內容。全書分為四個部分,第1部分是方便臨床醫(yī)生在工作中進行參考的簡明內容陳述,簡潔的模塊式結構非常清晰地闡明了再生障礙性貧血的診斷和治療要點,在幫助醫(yī)生提高診療水平的同時也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第2部分詳細地、深入地、系統地、辯證地論述了再生障礙性貧血的概念
本書在第3版的基礎上做了全面修訂,匯集了116種常見血液病的國內外診斷及療效標準,并由近70位血液病學知名專家結合多年臨床經驗和體會,對診斷和療效標準做了評論與詮釋,以幫助讀者在臨床工作中更好地理解和運用各項標準。
淋巴系統是人體脈管系統內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病變涉及的范圍可達全身,其中一些淋巴疾病,如淋巴水腫、淋巴瘺、乳糜疾病等尚未被臨床醫(yī)師所認識。淋巴核素顯像和磁共振成像技術的發(fā)展雖然能幫助臨床醫(yī)師找到部分淋巴病變的原因和部位,但目前淋巴管造影仍然是診斷淋巴管疾病的金標準。自1989年出版《淋巴造影術》一書后,近29年來又積累
本書由臨床一線醫(yī)生提供的真實病例薈萃而成,共包含35個病例,分為經驗分享、病例啟示和新技術新療法三部分。每個病例均由病例介紹、臨床診治經過、診療體會和專家點評四部分組成,體現了診治過程中的臨床思維和治療原則、新技術新方法,討論病例的相關知識點及診治過程中的經驗和教訓。
《貝塞斯達臨床血液學手冊》(第3版)是目前國際權威的血液學工具書,內容涵蓋了所有血液疾病的關鍵診療信息,推薦所有血液科臨床醫(yī)生、住院醫(yī)師、醫(yī)學生及血液學相關的臨床工作者將其作為隨身攜帶的工具書。 ●內容依據疾病種類合理編排,架構清晰連貫,方便讀者閱讀與快速查閱 ●內含近300個臨床實用的表格和圖片,直觀展示了相關內容的
《血液病科臨床路徑/解放軍總醫(yī)院臨床路徑匯編》為《解放軍總醫(yī)院臨床路徑匯編》第二分冊,主要是血液系統疾病的診療路徑,共包含28條。編者根據血液系統疾病的特點及診療流程,以循證醫(yī)學證據為指導、綜合多學科醫(yī)學知識(包括臨床、護理、藥劑、檢驗、營養(yǎng)、康復、心理、醫(yī)院管理、法律、倫理等),設計建立的血液系統部分惡性疾病的標準化
骨髓成分的動態(tài)變化造成骨髓的評價較為困難。骨髓成分因其所在的解剖部位和個體不同而不同,同一個體不同年齡階段的正常骨髓以及病變骨髓也處于不斷變化過程中。本書以圖譜形式展示正常骨髓和異常骨髓的病例,根據作者們豐富的臨床經驗逐一闡釋病例圖片。骨髓血管的插圖、胎兒MRI中的骨髓圖片以及四肢骨髓隨年齡變化的圖片也都很精致。 對于
這是一本淋巴學的著名經典教材,總結了淋巴學的各個方面:淋巴系統的解剖學和生理學;所有淋巴疾病的原因、診斷、治療及進展;復雜的物理減充血療法(PDT)的方法和療效。淋巴系統是人體相對獨立的第二套循環(huán)系統,具有維持組織液平衡、免疫防御、脂質代謝等重要生理功能。當淋巴管系統發(fā)育異常或受損,則導致部分組織液回流受阻后滯留在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