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在南海海域進行了大規(guī)模的島礁工程建設,涉及了大量的層移輸沙相關的工程問題。因此解析波流動力下層移輸沙具有較大意義。本書采用理論方法解析了波流作用下的層移輸沙,獲得了一個具有相當普適性的時變輸沙模型,可促進水沙兩相紊流模型的發(fā)展,提高水沙計算軟件精度并推進其工程應用。工作闡明了波流輸沙細觀機制和凈輸沙生成機理,并統(tǒng)一
海洋地質學是涉海院校的一門先修課程。《海洋地質學》介紹了海洋地球宇宙演化、組成洋殼的元素、礦物和巖石特征,海洋地質作用、地質構造和板塊構造等基礎理論知識;海岸帶、近岸陸架和大洋沉積作用及古海洋學;海洋中主要礦產資源成因與分布規(guī)律;事件沉積、海洋地質災害類型與預警、海洋地質調查與探測技術等。《海洋地質學》以地球系統(tǒng)科學思
本選題收錄南海所從10個不同方面開展對于印度洋上的氣候、水文、生物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對于在印度洋開展生物-地球-化學過程研究、海洋資源勘測與開發(fā)、海洋環(huán)境保護、海洋減災防災等工作,具有巨大的參考價值。
《潮汐表》由國家海洋信息中心編制、海洋出版社出版,共6冊,分為中國沿岸3冊和世界大洋區(qū)域3冊。本書為第二冊。包括三部分:一部分是主港的每日逐時潮高和高(低)潮潮時、潮高預報,或只刊載每日高(低)潮潮時、潮高預報;第二部分是潮流預報站點的每日潮流預報;第三部分是附屬港有關資料,主要內容是附屬港同某一個主港之間的潮時差、潮
本書在簡要介紹海洋動力、海洋生物、海洋與大氣相互作用等基本概念的基礎上,主要闡釋海洋氣象災害、水文災害、地質災害、生態(tài)災害的基本概念、基本規(guī)律與時空分布特征,介紹海岸與海洋災害預報與海岸防護的基本方法。本書配有數(shù)字交互資源,便于讀者隨時查看課件、視頻和課后習題解析。本書可作為海洋及相關學科學生教材,也可作為相關專業(yè)科技
本書共分7章,主要內容包括:生命源于海洋,海水和海鹽的起源,鹽鹵與地質,鹽鹵與化工,鹽鹵與健康。海洋鹽鹵礦藏的形成與演化,鹽鹵礦藏的成因理論,海洋鹽鹵礦藏的成礦機制,萊州灣地下鹵水成因分析。地下鹽鹵資源的調查勘探,地下鹽鹵資源地球物理勘探。海洋鹽鹵地球化學特征,海洋鹽鹵的物理化學特征,地下鹵水資源的開發(fā)利用。海洋鹽鹵與
本書重點介紹工程海冰災害機理(含核電冷源海冰堵塞風險),典型工程海冰災害風險評估方法(固定式導管架平臺和核電冷源取水堵塞風險評估),工程海冰風險監(jiān)管關鍵技術和應用(基于承災體全生命周期的風險評估、工程海冰災害風險排查和監(jiān)測信息體系)。相關研究成果已經(jīng)應用于為冰區(qū)重大工程的海冰監(jiān)測與安全保障服務,為我國北方海域環(huán)境安全提
本書是錢塘江防治工程的史料的選編。錢塘江是中國東南沿海主要河流之一,作為奇景的錢塘江大潮,在兩岸百姓眼中卻是莫大的災害,它威脅著兩岸平原的安全,為防御潮患災害、保護富庶的江南平原,一代代水利人為此不懈努力。對于錢塘江的涌潮和江道變遷災害,古時人們所奉行的一直是以“防”為主的理念,于是有了海塘的修筑,其中,錢塘江海圩是我
《海洋有機化學研究文集》收集廈門大學海洋學系海洋有機化學組自20世紀80年代開始,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學基金、中科院大亞灣開放站科學基金和教育部高等學校骨干教師計劃基金等的資助下,在海洋初級生產力及其環(huán)境因子效應,海洋微藻生物活性物質,海洋膠體與顆粒有機物,北冰洋氟氯烴水團示蹤,海洋有機污染物化學,近岸海域
本書共15章,在參考已有主要有關物理海洋學的論著和研究論文的基礎上,通過研究海洋的自然現(xiàn)象、性質,海水的各種運動形式以及海洋的動力和熱力過程導致的海洋中各種物理場的形成、分布和變化規(guī)律,較系統(tǒng)地闡述了物理海洋學的基本理論及其發(fā)展,并反映了該學科近期一些相對成熟的新研究成果,對物理海洋學發(fā)展的全貌以及今后發(fā)展的動向有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