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夫卡的先驅(qū)》是浙江大學文學教授許志強的評論集。與讀后感式的小說評論不同,他將寫作理解為素描,試圖摹寫對象的神采,帶著我們?nèi)ラ喿x,甚至鼓勵我們?nèi)ゼ氉x。作者洞察入微,學養(yǎng)深厚,筆法精細,在消遣、享受、品味乃至痛苦中將文學傳遞給讀者。那些紛繁復雜、荒誕離奇、充滿著象征和隱喻意味的20世紀歐美文學作品在他筆下門戶洞開,卡夫
本期合訂本將2023年11月下以及2023年《家風故事》《廉政故事》這三冊讀物中的優(yōu)秀故事匯編成冊。本期合訂本一如既往,欄目眾多、風格迥異,給讀者以豐富的閱讀體驗。深受廣大讀者喜愛的"笑話"欄目推陳出新、緊跟時代、笑點密集,風趣又不庸俗;"新傳說"欄目是當代國人生活的萬花筒,照見了人生百態(tài),苦辣酸甜;"傳聞軼事"既有古
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是二十世紀公認的杰出小說家和文體家。一九四O年代納博科夫移居美國后,在韋爾斯利學院和康奈爾大學教授歐洲文學,《文學講稿》即是他為此精心準備的課堂講稿和筆記的編錄集,收入其對奧斯丁《曼斯菲爾德莊園》、狄更斯《荒涼山莊》、福樓拜《包法利夫人》、斯蒂文森《化身博士》、普魯斯特《追尋逝去的時光》第一卷、卡夫卡
本書是伍爾夫基于在劍橋大學做的兩場題為“女性與小說”的演講創(chuàng)作的文章,后來又將其大幅修改和擴充,最終寫出了女性主義傳世名作《一間自己的房子》。本書風格詼諧幽默,旁征博引,講述了在男性占統(tǒng)治地位的社會里,女性生存的困境、歷史對女性的偏見、女性貧困對創(chuàng)作的影響等問題。伍爾夫鼓勵女性打破頭腦中的樊籠,積極爭取獨立的經(jīng)濟力量和
春獵
彼岸的“她”,是漫漫長夜中的燈塔,是照進心底的一束光。“她”身上的某一面,是自己想成為的模樣。正是無數(shù)個彼岸的“她”,讓她們擁有了頑強向上的力量。小夜子決定重返職場的家庭主婦小夜子,在求職的過程中,認識了老板葵,并憧憬起生活瀟灑的單身職業(yè)女性葵的生活?麊紊砺殬I(yè)女性葵經(jīng)營著一家公司,她熱情地接納了找工作四處碰壁的
文學中的虛構(gòu)書信是個永恒而又常變的現(xiàn)象,關(guān)涉媒介溝通、敘事/舞臺表現(xiàn)、文化歷史這三個層面;信函書寫、情感變遷、技術(shù)革新與文學創(chuàng)作總是同步演進、環(huán)環(huán)相扣、相輔相成,這一切交相作用的四重樂章構(gòu)成專著主題。 本書詳細探討百部作品,包括35部書信體小說,涉及文本約160部,以德語文學為重心,并廣泛涉獵世界文學作品。在人類溝通
本書主要包括中國童話故事;外國童話故事;中國寓言故事;外國寓言故事;中國神話故事;外國神話故事;中國民間故事;外國民間故事八個單元。具體內(nèi)容包括:動物們的旅行;小熊的旅行;恐龍媽媽藏蛋;小王子(節(jié)選);野獸國(節(jié)選);紙袋公主;面包房里娥貓等。
本書是一部以全新的理論框架對俗稱“世界華文文學”的文學現(xiàn)象和歷史進行全面論述的專著。漢語新文學是近年來學術(shù)界較為關(guān)注的理論視角,以此修正“華文文學”概念的不嚴謹以及由此可能形成的歧義。《國際漢語新文學主流》從世界各大地塊的角度切入,分析漢語新文學在歐洲、美洲、澳洲、東南亞和東亞地區(qū)發(fā)生、發(fā)展的歷史與過程,成就與影響,由
《時間的斑點——新世紀世界華文小說的問題與闡釋》聚焦2010年以來世界華文小說的新論題、新生代作家與有一定辨識度的作品。第一輯“文學是思維的形體”,提出并闡釋十個華文文學研究的關(guān)鍵問題,即在地性、鄉(xiāng)土寫作、技術(shù)流、地球人、推理核、科學思維、都市法則、文史互滲、性別書寫、自我認知;第二輯“抵達故鄉(xiāng)的一種可能”,分析“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