輯錄了宋至清末出版的各類荒政著作,主要以稿本、初刻本或通行本為底本,并適當選編了一些散在的荒政論文。這些救荒文獻,為人們了解歷史時期特別是清代重大災難的實況及其對社會的影響提供了極為詳盡的珍貴資料。
“中國中古社會和政治研究叢書”,是由何茲全先生主編,關于我國古代社會史和政治史的一套研究性叢書!稘h唐籍帳制度研究》為該叢書中的一本。全書結合新出的簡牘、紙本實證材料和傳世的文獻資料,對戰(zhàn)國以至唐代籍帳文書的構成、內(nèi)容,尤其是籍帳制度的發(fā)展演變進行了探討。
傣族是我國云南省與中南半島各國關系密切的民族。她有著悠久的歷史,在不同歷史時期稱呼有別。據(jù)史料記載,傣族在西漢時期被稱為“滇越”,在東漢時期被稱為“撣”,在三國魏晉時期被稱為“鳩僚”。唐朝時,傣族因居住地的環(huán)境等特點分別被稱為“茫蠻”、“茫天連”、“茫吐薅”、“大賧”、“茫昌”、“茫盛恐”、“茫鲊”、“茫施”等;因其獨
從長衫馬褂到西裝旗袍,從滿漢大席到西餐洋酒,從四合院、石庫門到公寓、花園,從馬車、黃包車到汽車、火車;1840—1949這百多年間,中國人在衣食住行等生活各方面發(fā)生的巨大變化,超過了以往一千年。這些變化存在于歷史細節(jié)中,是人與物的印象、話語、場景、畫面……雖然它們有的已經(jīng)被時間長流沖淡、化解、滌蕩而消逝了,但多少年之后
大連圖書館藏清代順治朝到光緒朝內(nèi)務府檔案2000余件,康熙朝題本皆為滿文,順治、雍正朝題本滿漢各半,乾隆朝之后為滿漢合璧。這些檔案包含了職司銓選、獎懲撫恤訴訟、宮廷用度、營建、宮苑、進貢等方面內(nèi)容,具體有:反映內(nèi)務府皇室經(jīng)濟的檔案,如康雍乾時期皇莊的生產(chǎn)、經(jīng)營、管理、物價等;反映內(nèi)務府機構人員管理的檔案:如有關曹雪芹家
我們編纂這部工具書,最初只是希望為對中國政治制度史的學習和研究作一些基礎性的工作。1985年,當我們應安徽教育出版社的約請之后,才重新全面修訂了編纂計劃,希望把這部辭典編成集中國歷史上歷代職官之大成的綜合性專業(yè)工具書。為此,我們除組織中國古代史、中國政治制度史專業(yè)的碩士研究生之外,還特別邀請了一批從事斷代史研究的學者一
朕惟三代而後,治功莫盛於唐,而唐三百年間,尤莫若貞觀之盛。誠以太宗克己勵精圖治於其上,而群臣如魏徵輩感其知遇之隆,相與獻可替否以輔治於下,君明臣良,其獨盛也宜矣。厥後史臣吳兢,採其故實,編類為十卷,名日《貞觀政要》。有元儒士臨川戈直,復加考訂注釋,附載諸儒論說以暢其義,而當時大儒吳澄,又為之題辭,以為世不可無,其信然也
《清代巡臺御史巡臺文獻(繁體版)》以巡臺御史的巡臺文獻為整理與研究對象;從散見于清代官方檔案、地方志書,以及巡臺御史的文集中,搜集整理巡臺御史在巡臺期間留下的重要文獻。
1985年4月,我在碩士生二年級時,與鄭定、田小梅兩位同學到?jīng)錾揭妥宓貐^(qū)進行了十數(shù)天的社會調(diào)查,合寫了《涼山彝族地區(qū)家支組織的考察報告》,作為調(diào)查總結。我利用涼山彝族習慣法的材料,又寫了《從涼山彝族習慣法看研究少數(shù)民族習慣法的意義》一文,投稿幾個刊物,未被選用。后投稿《比較法研究》,接受賀衛(wèi)方先生的建議,題目改為《對涼
該書由李劍農(nóng)的成名作《最后三十年中國政治史》補充而來,于1948年由商務印書館出版,主要概述了中國自1840年鴉片戰(zhàn)爭到1926年中國國民革命軍出師北伐止近百年的中國政治變化。1956年,英譯本由斯坦福大學出版社出版,1964年在印度出版。美國著名中國近代史學者費正清給予高度評價,認為是“中國近代政治史的最清晰的唯一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