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主要內(nèi)容包括:少年中國說、中國積弱溯源論、十種德行相反相成義、呵旁觀者文、新大陸游記、說希望、三十自述、成敗、英雄與時勢、國權(quán)與民權(quán)、破壞主義、善變之蒙杰等。
本書以信而有證的史料,秉公立論,分段評說,準確地勾勒了梁啟超的早年政治生涯,探討了改良主義與近代中國社會變遷的復雜關系,同時對梁的思想和學術(shù)文化作了富有哲理性的研究,提出了許多頗有創(chuàng)見的新觀點。書中還對梁的家庭生活、個人性格、業(yè)余愛好、人際關系等作了介紹
馬勇所編的《章太炎全集(譯文集)(精)》收錄章太炎翻譯的日本岸本能武太*《社會學》,與曾廣銓合譯的斯賓塞爾*《斯賓塞爾文集》,是章太炎譯文的合集。反映了章太炎通過日本人對于西學的吸收。這些引進的哲學、社會學、文學作品均是清末維新運動以及民國新文化運動時期流行的作品,為時人所重。這些譯文的集中收集整理,均屬于首次,對于系
章念馳編*的《章太炎全集(演講集上下)》收錄章太炎的各類演講,在章念馳編《章太炎講演集》的基礎上,進行進一步地搜集、整理。
上海人民出版社所編的《章太炎全集(菿漢微言菿漢昌言菿漢雅言札記劉子政左氏說太史公古文尚書說古文尚書拾遺定本清建國別記重訂三字經(jīng))(精)》為《章太炎全集》之一種,收錄章太炎的多部專*,包括章太炎在京講學記錄《菿漢微言》、對于古文尚書的研究、對于左傳的研究,涉及章太炎對于經(jīng)學、佛學、理學、史學、子學以及文學等各方面的看法,
本書是研究康有為思想及其在當代的價值的學術(shù)著作。全書分為七章:康有為的人生軌跡,康有為思想的學術(shù)價值,康有為思想的哲學價值,康有為思想的時代價值,康有為思想的精神價值及其精神在家鄉(xiāng)的延續(xù)與傳承,具有學術(shù)價值和現(xiàn)實指導意義。
《后革命時代的中國》為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主編“講學社叢書”第二輯,內(nèi)容以2010年著名土耳其裔美國漢學家阿里夫?德里克(ArifDirlik)在清華園為“梁啟超紀念講座”發(fā)表的系列講演為基礎擴充而成。德里克教授從“全球現(xiàn)代性”的視角對20世紀初尤其是“改革開放”至今,中國知識話語中的一些重要理論問題作了批判性的反思。其
本成果對戊戌啟蒙四大家——康有為、譚嗣同、梁啟超和嚴復進行比較研究,主要內(nèi)容包括導言和十一章兩部分。導言主要界定戊戌啟蒙思潮和戊戌啟蒙四大家,進一步揭示戊戌啟蒙思想的歷史背景、文化語境、時代訴求和共同特征,厘定戊戌啟蒙四大家之間的思想異同和相互關系。這是本書的總綱,下面的各章從四大家之間的相互態(tài)度和評價入手,通過比較展
嚴復在近代中國思想史上的地位勿庸置疑。其歷史地位的真正確立,主要在于他在近代中國給國人帶來了近代西方的新思想和新觀點。本書是研究嚴復的重要著作之一,較為全面系統(tǒng)地考察和論述了嚴復思想的形成和發(fā)展脈絡,及其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和影響。主要論及嚴復啟蒙思想的形成、政治變革的主張、實業(yè)救國和興辦教育的理論與實踐,對中西文化的繼
潛龍在淵——章太炎傳(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