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風度名士風流竹林七賢廣陵絕響……當你碰觸到這些詞匯的時候,心靈是否為之一顫?是真名士自風流,嵇康一派煙云水氣而又風流自賞的氣度,幾追仙姿,高山仰止。本書從嵇康所處的時代背景、身世考證、魏晉清談、河洛往事、交游種種、藝文考槃、遇害等方面論述,在朝代更迭、儒道互補的廣闊背景下,提要鉤玄,勾勒
顏之推是我國南北朝至隋朝期間有名文學家、教育家,著有《顏氏家訓》,在家庭教育發(fā)展目前影響極大。李勇強著的《齊家之道--顏之推三教一體思想研究》運用哲學、歷史學、教育學、文獻學、考古學等多學科的方法,將顏之推個體哲學思想置于大歷史的視域中加以觀照,依據(jù)現(xiàn)存《顏氏家訓》、《觀我生賦》、《冤魂志》及五首詩作和相關史料的文本,
《增訂劉子校注》為古籍整理類學術著作,是楊明照先生在已出版的《劉子校注》基礎上進行進一步增訂后形成的著作,為楊先生遺著,生前未公開發(fā)表,現(xiàn)由楊先生家人整理后出版。本書整理影印了《增訂劉子校注》的全部手稿,并附有楊先生所作相關論文和有關資料,具有一定的史料價值。
《任繼愈談魏晉玄學》是任繼愈先生關于魏晉玄學、魏晉人物、魏晉社會思潮的作品。含《魏晉清談的實質(zhì)和影響》、《魏晉玄學中的社會政治思想和它的政治背景》、《魏晉玄學研究如何深入》、《論魏晉南北朝社會思潮的交融》等。此次出版,是任繼愈先生論魏晉玄學、魏晉人物、魏晉社會思潮文章的初次結(jié)集。
《“大家精要”叢書:何晏》介紹了何晏(196~249),河南南陽人。漢魏時期著名思想家、玄學家。東漢大將軍何進之孫,曹操養(yǎng)子。曾官至吏部尚書,是正始時期政治改革的核心人物和主要推動者,高平陵之變后為司馬懿所殺,滅三族。何晏與夏侯玄、王弼等倡導玄學,競事清談,開一時風氣,為魏晉玄學的創(chuàng)始者之一。他提出了“以無為本”的思想
《王弼》一書主要介紹了英年早逝的哲學天才王弼的生命履歷和絢爛思想。他通過對《老子》《周易》《論語》等經(jīng)典著作的重新闡釋,提出和發(fā)揮了以無為本、得意忘言、執(zhí)一統(tǒng)眾的思想,為魏晉玄學奠定了思想基礎和理論框架,達到了正始玄學的高峰。
《葛洪》講述了兩晉時期著名道教學者、煉丹家、醫(yī)藥學家葛洪的一生經(jīng)歷及其重要的著作《抱樸子》所蘊含的儒道內(nèi)容。重點從《抱樸子》的《外篇》《內(nèi)篇》分析了葛洪思想中包容性地并存著的儒家德刑并重的治世理念以及養(yǎng)生煉丹、長生成仙的道家思想,反映出了葛洪在亂世中在出世和入世之間徘徊的一生。
本書原本單獨成書,不與《外篇》相并。與《外篇》“言人間得失、世事臧否,屬儒家”不同,《內(nèi)篇》核心內(nèi)容是神仙思想及修道成仙的方法,主要解決了三個問題:神仙的存在問題、神仙的屬性問題、神仙與人的關系問題。通過這三個問題系統(tǒng)地論述了神仙信仰的理論和實踐,闡明了道教信仰的宗旨和哲理基礎,為后來神仙道教的發(fā)展指明了方向。此后問世
嵇康善文,工于詩,風格清峻。他注重養(yǎng)生。曾*《養(yǎng)生論》。有《嵇康集》傳世。他的作品反映出時代思想,并且給后世思想界文學界帶來許多啟發(fā)。其人格魅力令他在當時亦屬名士,被袁宏稱為竹林名士之一,他的事跡與遭遇對于后世的時代風氣與價值取向有著巨大影響。在他身上集合了政治人物、文化人物等多重屬性,后世學者對他的解讀也趨于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