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內蒙古健康萬里行(蒙古文版)(精)
本書主要包括:當我行走,觸到靈魂的顫動、當我回首,聽見花落的聲音,具體包括:那一盞溫暖的燈火、青春少年樣樣紅、如果云知道等內容。
本書以作者在藏工作生活三十多年的經歷和成長足跡為主線,以自身所見、所聞、所感為素材,回顧了20世紀七八十年代內地大學生投身新西藏建設的歷程,描述了鐫刻在記憶里的工作與生活場景,謳歌了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zhàn)斗、特別能忍耐、特別能奉獻的“老西藏精神”,贊美了西藏人民的優(yōu)秀品質。體現了作者對西藏的熱愛和對西藏人民的贊美之情,同
庚子初春,疫情忽臨,白衣執(zhí)甲,逆行遠征。讓我們記住這些白衣戰(zhàn)士,記住這些平凡人不平凡的壯舉。書中收錄了賈佳醫(yī)生從2月2日到3月28日共56篇日記,每一篇都記錄了防疫一線的感人情景。從*初物資不是十分齊備、醫(yī)護人員穿脫防護服都不熟練的艱苦,到后期餐廳伙食越來越好、尿不濕都沒尿完的充盈,真實還原了這場戰(zhàn)疫經過。賈佳醫(yī)生文字
這是一本應賀蘭山下的生活圖景之邀而完成的書;這是一本可以理解為描繪小鎮(zhèn)的日;蛘呔袷范瓿傻臅踔了嵏擦酥袊℃(zhèn)書寫的慣常寫法,開啟了小鎮(zhèn)及山與人關系的新寫法:打破了純文學和非虛構的邊界、自然生態(tài)文學和旅游文學的邊界、人的生活貌狀與山河地理的人文歷史之間的邊界,也為中國的非虛構寫作之域探索著新的可能。本書描述了鎮(zhèn)
汪曾祺(1920-1997),中國當代作家、散文家、戲劇家,擅長從生活瑣事入手,深得自然的妙趣,于不經意間滲透出睿智、從容的生活智慧。主要作品有《受戒》《逝水》《沙家浜》《大淖記事》《黃油烙餅》《葡萄月令》等。全書分為“草木年華篇”“跋山涉水篇”“塵封記憶篇”,文字平淡質樸,從植物、舊事等方面來展現汪曾祺先生的生活情趣
汪曾祺(1920-1997),中國當代作家、散文家、戲劇家,擅長從生活瑣事入手,深得自然的妙趣,于不經意間滲透出睿智、從容的生活智慧。主要作品有《受戒》《逝水》《沙家浜》《大淖記事》《黃油烙餅》《葡萄月令》等。全書分為“本心篇”“玩味篇”,文字平淡質樸,從美食、文學等方面詳盡展現了一代“生活家”汪曾祺先生的生活情趣和人
李漁(1611-1680),原名仙侶,字謫凡,又字笠鴻,號天徒,又號笠翁,別號新亭樵客、隨庵主人、湖上笠翁、伊園主人等,浙江蘭溪人,生長在江蘇如皋,父輩在此賣藥行醫(yī)。二十五歲返鄉(xiāng)應童子試,以五經見拔,成為府學生;而后兩次應鄉(xiāng)試不售。順治七年(1650)移居杭州,以賣文刻書為生,結交各方名士,游歷甚廣。家設戲班,往來達官
花有千萬種,路有萬千條。對自然而言,和風細雨,陰晴冷暖,均為常態(tài);于人生而言,順境逆境,悲歡離合,亦屬習見。人生是一段持續(xù)百年的跋涉,需要不斷地汲取營養(yǎng),增添前行的動力。在人類漫長的發(fā)展史中,無數先哲積累了大量的人生智慧,鑄就了許許多多的智慧人生。這些經驗,經過傳承,由文言文轉為白話文,彌散在一個個現代版生活故事中,感
這是一部引導人們認識志愿文學,了解志愿精神的書稿,也是一部有針對性的指導志愿文學創(chuàng)作的書稿。該書由“青年之聲”志愿服務聯盟副主席、很好青年作家徐慶群撰寫!吨翋郏簯c群談志愿文學》共計6萬字,分為30篇,主要結合作家本人20年的志愿文學創(chuàng)作經歷,以及對于總書記新時代文藝創(chuàng)作和志愿服務事業(yè)的指示精神的深入領會,以專欄隨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