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一部長篇小說。20世紀20年代初,膠東民間藝人王順厭倦了江湖生活的漂泊不定,來到余家溝,幻想靠著舅舅的八畝薄地安度余生;余家溝教師余成峰則響應新文化運動,幻想以此來改造農村。然而當地縣府、宗族勢力、地痞流氓、山中土匪、窮苦流民則不斷擾襲他們的生活,讓他們的人生宛如在長夜中行走,苦悶而找不到出路。中國共產黨在當地的
本書作者在查閱參考了大量的近代史尤其是東北抗聯(lián)相關史料的基礎上,用二十章七十余萬字的篇幅,展現(xiàn)了自日本侵華以來,東北抗聯(lián)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聯(lián)合各種抗日武裝,組織東北各族人民,在極端艱苦的環(huán)境下堅持抗戰(zhàn)的光輝歷程,歌頌了以楊靖宇、趙尚志、周保中、趙一曼等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勇赴國難、血戰(zhàn)到底的愛國情懷,視死如歸、寧死
本書收錄了有關青春、閱讀、奮斗、激勵人心的故事與文章,文體豐富多樣,有散文、隨筆,亦有對談、手記、新聞故事,內容貼近當下青年關注的種種問題、時事。這些內容并沒有因為出自央視新聞而變得曲高和寡,反而由于一眾名家的參與,讓整體內容既有流量又接地氣。其中既有周國平、白巖松等作者的經典文章,又包含了《西游記》背后的故事、敦煌文
本書內容包括:生有熱愛、心有錦緞、胸有山海。
本書是著名作家許冬林的經典散文集,精選了近年來作者創(chuàng)作的多篇經典作品,大多數文章都入選了全國各地中考、高考語文現(xiàn)代文閱讀理解試題。本書散發(fā)著草木香、胭脂香,又氤氳著晚風細雨的清涼,和年少情懷的幽寂惆悵。長長短短的句子里,既有張愛玲式的才情飛揚,又有李清照式的閑愁悠悠,讓我們安靜下來,做一個微微低溫的人。在紛繁的草木中,
本書收入汪曾祺創(chuàng)作晚期(1987―1997)的短篇小說29篇,包括改寫自蒲松齡《聊齋志異》的《聊齋新義》13篇,以及其他新筆記體小說16篇。這些作品將現(xiàn)實主義與現(xiàn)代主義、本土文學與西方文學相融合,折射出汪曾祺“衰年變法”的雄心,是他晚年對現(xiàn)代主義的回歸與升華。
本書精選汪曾祺寫草木蟲魚鳥獸的散文32篇。傾心于現(xiàn)象而“不善于作抽象思維”的汪曾祺對生活本身的熱愛,恰似草木對光陰的鐘情,于他而言,人間的溫暖正在于:已識乾坤大,猶憐草木青。
本書收入汪曾祺創(chuàng)作初期的短篇小說《異秉》《老魯》《雞鴨名家》《小學校的鐘聲》《藝術家》《復仇》《羊舍一夕》。這7部短篇寫于1940―1962年,具有明顯的現(xiàn)代派風格,如意識流的寫法、對個人生存困境的關注等,是汪曾祺早期偏“詩化小說”創(chuàng)作的代表作品。
本書精選汪曾祺寫人的散文27篇,涉及20世紀中國學術界、文藝界的沈從文、聞一多、金岳霖、吳宓、朱德熙、黃永玉、老舍、趙樹理、潘天壽、聶華苓、林斤瀾等汪曾祺師友眾人。各色奇人趣事,如在眼前。
《沙家浜》收入汪曾祺的3部代表劇作(改編自滬劇《蘆蕩火種》的革命樣板戲《沙家浜》、改編自《儒林外史》的《范進中舉》、改編自《聊齋志異》的《小翠》),以及2篇劇評。由此讀者可以一窺汪曾祺作為“一級編劇”的戲劇天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