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收錄的論文有:關于馬克思論美、關于美的本質問題、關于“勞動創(chuàng)造了美”、從勞動到美、從美的哲學分析到心理學和社會學的分析等。
本書從歷史主義視角宏觀把握實踐美學,借助前沿理論從宏觀微觀,比較對照的視野把實踐美學作為一個具有邏輯整一性和歷史規(guī)定性的美學思潮,追溯實踐美學的歷史起源,清理實踐美學的發(fā)展譜系,總結其基本觀點和總體特征,并對實踐美學的歷史貢獻和理論缺陷進行了評論。 面對實踐美學這一美學學說,我們也必須詢問這樣一些問題:實踐美學發(fā)生的
先秦美學思想是中國美學主潮的源頭。從史前傳說時代的一把石刀開始,人面魚紋的彩陶盆、古色斑斕的青銅器、稚拙中透著神秘的甲骨文、以思想深邃、見解優(yōu)秀澤被后世的先秦思想家序列無不蘊含著先秦那個特定的時代美學氛圍中,先人們對于美的探求與思考。這部文思獨具的學術專著,意在追尋這一美學思想長河源頭的醞釀、蘊蓄、萌動、匯聚融合、勃興
中國哲學是一種生命哲學,它將宇宙和人生視為一大生命,一流動歡暢之大全體,生命超越是中國哲學的核心。在此基礎上產生的美學具有突出的重視生命體驗和超越的特點。中國美學不以認識外在美的知識為重心,而強調返歸內心,由對知識的蕩滌,進而體驗萬物,通于天地,融自我和萬物為一體,從而獲得靈魂的適意。中國美學是一種生命安頓之學。
本書是一部比較美學專著。它重在探討叔本華與王國維美學的關系。全書分內、外兩篇,內篇寫王國維如何“創(chuàng)世”,外篇寫王國維為何“宿命”。
本書內容包括:自然環(huán)境篇;庭園環(huán)境篇;室內環(huán)境篇。
這是四卷本的《西方美學史》的第二卷。主要內容是論述從文藝復興至啟蒙運動時期(公元14世紀至18世紀末)歐洲各國美學思想和發(fā)展。全書分兩篇:第一篇為文藝復興時美學;第二篇為17-18世紀和啟蒙運動美學。作者在論述這兩大時期美學家的美學觀點和主要流派、思潮的基礎上,力圖闡明各種美學觀點、美學流派、美學思潮的相互關系,揭示不
本書內容分為:現(xiàn)代生活的美學思考;環(huán)境美學;藝術、感性工程學;東西方傳統(tǒng)美學智慧的現(xiàn)代思考;研究生論壇五大部分。
《21世紀高等學校通識教育系列教材:美學》為武漢大學通識課教材,包括“美學”、“美”、“美感”及“藝術”等四編內容,對近現(xiàn)代世界美學理論及其基本原理和方法進行了系統(tǒng)而深入淺出的闡釋和介紹。 美學作為產生于管代的一個西方哲學學科,其本來的含義是感性學。就西方美學而言,經歷了古希臘、中世紀、近代、現(xiàn)代和后現(xiàn)代五個思想史時
本書力圖呈現(xiàn)一種學術史的價值和意義,并試圖從中尋找中國學術傳統(tǒng)的一種內在的慣性和理念,為21世紀的中國美學建設提供一種歷史的參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