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書原名《我的哲學思考》,2008年由時事出版社出版。作者何新是中國著名學者、歷史學家、經濟學家、知名政論家。此次出版,修改了書名,內容及篇次亦作了較大的修改和補充。主要收錄了作者近些年來思考哲學問題、研究哲學著作中所作的扎記。深度反映了作者的思維方法和哲學、宗教觀點。
此書只能顯示關于新型邏輯的一種幼稚原創(chuàng)形態(tài),因而僅具有導引和拓荒的意義,盡管如此,我認為此書乃是我生平所有著作中最重要的著作之一。一個民族,要想從歷史上站立到世界的前列,就必須首先從哲學上站立到當代世界的前列。
在本書中,嘗試描述和研究人類思維中一種特殊的概念系統(tǒng)——“歷史概念類集”。這種概念系統(tǒng)(黑格爾稱之為“理念”系統(tǒng)),作為系統(tǒng)化的歷史概念集合.是在觀察和描述某一事物連續(xù)的形態(tài)演化——即歷史形態(tài)演化的過程中必然出現(xiàn)的。
這種概念系統(tǒng),具有特殊的邏輯關系和邏輯結構,這種邏輯關系和結構具有動態(tài)的性質,并且超越了古典形式邏輯和現(xiàn)代數理邏輯所已知的論域。傳統(tǒng)邏輯以同一律(A:A)為基石,是對稱邏輯。
對歷史概念類集的研究,最終將會導致一種非對稱(A不等于A)的本體論新邏輯類型——泛演化邏輯的建立。
這種非對稱新邏輯的發(fā)現(xiàn),可以追溯到希臘哲學史中的赫拉克利特和柏拉圖。但較系統(tǒng)深刻的理論,則最早為黑格爾所提出.黑格爾已意識到這種新類型邏輯的存在,當時黑格爾稱之為“思辨邏輯”(DieSpeku!atveLogik)。
黑格爾認為,思辨邏輯基于“概念的自身運動”。黑格爾已經意識到:一個事件的發(fā)生及演化進程、實同構于通過一系列前提條件的一個演繹推理模型。因此黑格爾說:“理念本質上是一個過程!薄叭魏卫砟畹拇嬖诙际且粋推論!
何新,中國著名學者、歷史學家、經濟學家;國際知名政論家、戰(zhàn)略問題評論家;第七屆、第八屆,第九屆、第十一屆全國政協(xié)委員(專職)。
1979年任中央財政金融學院教師。1980年以后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擔任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研究員,F(xiàn)任職于全國政協(xié).從事研究工作。
卷一 方法與哲學
[泛演化邏輯引論]
第1章 論泛演化邏輯的方法論意義
“歷史概念類集”及其特殊的種屬關系
概念自我演化的基本規(guī)律
泛演化邏輯對于科學認識的意義
第2章 論邏輯思維的本體論基礎
第3章 張世英教授對何新論文的審評意見
第4章 論“歷史概念類集”
[討論與回應]
第5章 對“歷史概念集合”的幾點補充性意見(盧新文)
第6章 歷史概念類集符合于“演序”及“鏈”關系(李曉)
第7章 對“歷史概念集合”的初步研究(張萊)
第8章 一位數學家給何新先生的一個建議(劉勃)
第9章 進化分類學的邏輯結構
引言
生物分類理論的兩個階段
生物物種的演進史
進化分類學蘊涵的特殊概念關系
物種歷史概念類集的規(guī)律
第10章 錢學森教授關于泛演邏輯及“何新樹”的三封信
卷二 札記
第11章 邏輯筆記(一)
第12章 邏輯筆記(二)
第13章 邏輯筆記(三)
第14章 邏輯與哲學問題(一)
第15章 邏輯與哲學問題(二)
第16章 關于語言與思維
第17章 關于概念、判斷及三段論
第18章 關于演繹三段論的“格”
第19章 關于亞里士多德的札記
第20章 古希臘哲學中的“辯證法”
第21章 關于“否定”之“否定”:澄清一個由來已久的誤解
第22章 《資本論》第一章的演繹方法與黑格爾的邏輯三段式
卷三 哲學史討論
第23章 古希臘辯證思想簡史
第24章 邏輯悖論的研究
第25章 關于悖論
第26章 關于邏輯的四種類型
第27章 辯證法與歸謬法
第28章 黑格爾邏輯的來源
第29章 黑格爾《邏輯學》釋義
第30章 論黑格爾邏輯學的三重涵義
第31章 關于“邏輯”的唯名論與唯實論
第32章 論辯證法與形而上學的語源及本來語義
第33章 朱光潛教授的一封信
卷四 關于我的邏輯學研究
第34章 新“唯實論”的概念觀
我的第一篇邏輯論文
《哲學筆記》引我走入哲學之門
上書毛澤東談哲學
《矛盾論》的一個錯誤
從語根找哲學
人間最強大的力量是智慧
兩種對立與兩種矛盾
黑格爾邏輯學的來源
思維與存在的同一性
邏輯理性主義更見深刻
一種新的邏輯理念
唯名論與唯實論
分類是大自然作出的
概念具有實體性基礎
思辨邏輯是形式邏輯的基礎
關于“何新樹”
揭示思維之謎
錢學森的第二封信
探索新邏輯之路
第35章 “邏輯斯蒂”與數理哲學
新黑格爾主義不懂黑格爾
關于因果律的佯謬
第36章 關于邏輯學中的悖論問題
第37章 自然主義的科學哲學
……
卷五 思考與評論
卷六 讀書札記
卷七 經典重譯與新論
卷八 我思考哲學的歷程
附錄
“這個小小的歷史曾經得到了繼承,并且得到過重演;例如在‘唐.吉訶德’身上,就出現(xiàn)了完全相同的事情。巴拉塔里亞島的總督桑喬坐堂問案時,便遇到一些非常麻煩的情況的考驗。
在這位總督的轄境內,有一座橋,不過橋旁還樹立了一個絞架。行人必須滿足一個條件,才許通過這座橋。這個條件是:旅客必須說出他真正要到哪里去;如果他說了謊,那就必須放在絞架上吊死,F(xiàn)在有一個人來到橋上,在回答上哪里去的問題時,他說,他上這里來是為了在絞架上吊死。守橋的人對這個回答大大地困惑了。因為如果把他吊起,那他就是說了真話,應當放他過去;如果放他走了,那他就是說了假話。他們無法解決,于是請總督明斷,總督說出了一句聰明話:在如此疑難的情況之下,應該采取最溫和的作法,因此應當放他走。桑喬沒有苦苦地去想破腦袋。
有人間梅內德謨,他是否已經停止打他的父親了?人們要想使他陷入困境;不管他的回答是‘是’還是‘否’,在這里都是有危險的.梅內德謨回答道:我既沒有停止,也沒有打他。對方對于這個回答是不會滿意的。這是一個兩方面的回答,把兩個方面都同樣地揚棄了。通過這個回答,問題事實上是解答了,承認自己說謊的人是否說真話:他同時既說真話而又說謊,而真理就是這個矛盾。矛盾可以毫不費力地在意識面前指出來,——矛盾出現(xiàn)在感性事物、存在、時間之中,它們的矛盾必須加以揭露!
記者:真有意思。
何新:黑格爾也從形式邏輯的角度分析了上述悖論的意義,他指出:
“每一個語句都由一個主語和賓語組成,主語和賓語是不同的,我們在表象中以為它們是統(tǒng)一的;而那在平常的意識看來是真的東西,乃是單純的、不自相矛盾的?墒鞘聦嵣蠁渭兊、自同一的語句卻是同語反復,毫無所說;凡是有所說的語句,都包含有不同的東西,——由于它的不同進入了意識,所以它就是矛盾的?墒瞧匠5囊庾R就此終結了;凡是有矛盾的地方,便只有解體,便只有自我揚棄。平常的意識并無惟有對立面的統(tǒng)一才是真理這一概念,——并不知道,如果把真理了解成單純的意思,虛假了解成對立、矛盾的意思,那么在每一個語句中就都有真理和虛假。一個命題或者是真的,或者不是真的;一個對象不能有兩個對立的賓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