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在心智哲學的理論框架內(nèi)解釋會話含義產(chǎn)生過程涉及的交際者的認知機制和心智活動。感受質(zhì)是會話含義產(chǎn)生的心智基礎,外界事物的物理屬性在認知狀態(tài)中的心理屬性是以感受質(zhì)結(jié)構的形式存在的。語言作為刺激物會激發(fā)起人對語言所指稱的客觀事物的感受質(zhì),成為會話含義產(chǎn)生的基礎,在一定的語境下,以意向性為“指向”,選擇與語境匹配的感受質(zhì)結(jié)構中的信息,產(chǎn)生會話含義。會話含義的可撤銷性和不確定性是由于心理屬性隨附于物理屬性。
黃緬博士的《心智哲學視角下的會話含義研究》要出版付印了,要我寫個“序”,我高興地答應了,因為這是目前我國在心智哲學理論視域下進行語言研究較早拿出來的較厚的研究成果,這是難能可貴的。我向黃緬博士表示祝賀。
黃緬博士才思敏捷,思維開闊,把心智哲學的理論和觀點引入語用研究中。這也許能為已經(jīng)發(fā)展了半個世紀的語用學科帶來一些新思路,為語用學研究注入一些新的學術資源。為了使會話含義的研究得到合理的擴展,她把原來歸在修辭學的一些現(xiàn)象都囊括進來,把它們看作特殊含義現(xiàn)象,從而使它們獲得新的解釋,這也使會話含義獲得了新的詮釋,這可能是語用學研究可供考慮的一種新思路。這樣的考慮如何,有待各位學者給予指正。
我們“心智哲學與語言研究”研究團隊開始進行研究是在2010年,現(xiàn)在已進入第四個年頭。心智哲學形而上的理論,深奧而繁雜。但是,我們不是進行哲學研究,只是要從中選取一些合適的理論用以指導語言研究;為此,我們定下了“擇其善者而從之,擇其易者而用之”的原則,開始的一兩年主要是選用了意向性、心物隨附性、感受質(zhì)等的理論。近二三十年,國內(nèi)外心智哲學家以及認知科學家、心理學家對意識問題進行了更為深入的研究,有些研究還采用了神經(jīng)電生理技術,如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事件關系電位(ERP)檢測的高科技實驗手段,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得到了這樣的認識:想要深入全面地認識人類的心智,就必須認真研究人類的意識現(xiàn)象。在這樣的研究背景下,近來我們?yōu)樾闹钦軐W與語言研究總結(jié)了五個觀念:計算觀、意識觀、意向觀、涌現(xiàn)觀、拓撲觀。就我個人來說,進行心智哲學視域下的語言研究,是我七十多歲之后才開始的,是我的一次“衰年變法”。我已年老體衰。要使研究深入下去,要有一些像黃緬博士這樣年富力強、思維開闊、勇于創(chuàng)新的中青年學者。
黃緬博士呈獻給讀者的這一成果,可能由于成書時間比較匆忙,略有疏漏,意向性、心物隨附性、感受質(zhì)等的概念,在好幾處零散地用到,還來不及整合;對有些語言現(xiàn)象如“冪姆”如何用心智哲學理論進行分析,還可以再做一些思考,等等。這些只是小瑕疵,瑕不掩瑜。
黃緬,女,重慶工商大學外語學院副教授、英語系主任、跨文化傳播碩士生導師,入選重慶市首批高等學校中青年骨干教師資助計劃。畢業(yè)于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獲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博士學位,現(xiàn)為河南大學外國語言文學博士后流動站出站博士后。公開發(fā)表論文20余篇,專著《相鄰關系一漢語反語的認知語用研究》獲得重慶市第七次社會科學成果獎三等獎。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jié) 本書選題背景
第二節(jié) 國內(nèi)外研究現(xiàn)狀綜述
一 會話含義的特點與分類的概括
二 會話含義的推導
三 會話含義的哲學溯源
第三節(jié) 心智哲學與語用研究
一 基于心智哲學的語用研究的兩項假設
二 心智哲學與語言研究方法論問題
第四節(jié) 本書框架結(jié)構
第二章 會話含義的心智基礎
第一節(jié) 引言
第二節(jié) 思維中的語言使用和交際中的語言使用
一 思維中的語言使用
二 交際中的語言使用
第三節(jié) 思維語言假設與會話含義
一 合作和理性
二 理性的心智基礎
第四節(jié) 一般會話含義與特殊會話含義
第三章 心智哲學與語言研究
第一節(jié) 語言:認知科學、認知語言學、心智哲學的交會點
一 語言與認知科學
二 認知科學與心智哲學
第二節(jié) 心智哲學中的感受質(zhì)
第四章 心智哲學與常規(guī)關系
第一節(jié) 常規(guī)關系研究的源起
第二節(jié) 對常規(guī)關系認識的深化
第三節(jié) 常規(guī)關系的分類
第四節(jié) 意向性與常規(guī)關系
一 意向性
二 相鄰/相似與意向性
三 意圖和意向性
第五章 心智哲學對諧音仿擬研究的啟示
第一節(jié) 諧音仿擬的定義
第二節(jié) 諧音仿擬生成假設
第三節(jié) 諧音仿擬的分類
第四節(jié) 諧音仿擬的認知機制
第五節(jié) 通感
第六節(jié) 感受質(zhì)與意向性
一 感受質(zhì)
二 意向性
第六章 心智哲學與冪姆
第一節(jié) 冪姆的定義
第二節(jié) 語篇與冪姆
第三節(jié) 冪姆的四種類型
第四節(jié) 冪姆與隨附性
第七章 心智哲學視角下的隱喻研究
第一節(jié) 科學語言與隱喻
第二節(jié) 科學語言:隱喻的可能和必要
第三節(jié) 隱喻表達:客觀主觀因素
第四節(jié) 科學語言與隱喻思維
第五節(jié) 隱喻與哲學
第六節(jié) 隱喻與心智
第八章 反語的心智哲學解讀
第一節(jié) 引言
第二節(jié) 反語的心理屬性
一 意向性
二 反語的意向性
第三節(jié) 反語的物理屬性
一 感受質(zhì)與感受質(zhì)結(jié)構
二 反語與感受質(zhì)結(jié)構
第四節(jié) 反語的心理屬性與物理屬性的關系
第五節(jié) 心智哲學視角下反語的工作機制
一 正話反說
二 反話正說
三 結(jié)語
第九章 心智哲學視角下的成語研究
第一節(jié) 前言
第二節(jié) 成語與感受質(zhì)
一 感受質(zhì)
二 成語喻義產(chǎn)生的理據(jù)
第三節(jié) 成語與隨附性
一 意向性
二 隨附性
第四節(jié) 小結(jié)
第十章 心智哲學視角下的一般會話含義
第一節(jié) 引言
第二節(jié) 感受質(zhì)結(jié)構——信息量含義的生成理據(jù)
一 感受質(zhì)與感受質(zhì)結(jié)構
二 感受質(zhì)結(jié)構與信息量含義的生成
第三節(jié) 基于感受質(zhì)結(jié)構的信息含義的生成機制
一 信息量含義推理
二 信息含義的運行機制分析
第十一章 心智哲學視角下的會話含義的不確定性
第一節(jié) 引言
第二節(jié) 會話含義的心理屬性
第三節(jié) 隨附性與會話含義的不確定性
一 隨附性與特殊會話含義
二 隨附性與一般會話含義
第十二章 全文結(jié)論
參考文獻
后記
《心智哲學視角下的會話含義研究》:
第二節(jié) 思維中的語言使用和交際中的語言使用
一 思維中的語言使用
說話人意義可以通過兩種方式來表達,包括思維中的語言使用和交際中的語言使用。會話原則的作用是解釋會話含義產(chǎn)生的,說話人能夠通過使用思維中的句子來表達說話人意義或者是會話含義能被用來解釋說話人意義。
會話含義可以用來解釋說話人如何通過他們的話語表達意義。說話人能通過各種不同的方式來表達p。一種方式是說話人直白地說出p,另外一種方式是說話人運用會話含義來表達p。使用會話含義來解釋量詞轄域限制的情況時,假設說話人常常用所有的A是B這樣的句子形式來表達所有是B的A也是C的句子形式的字面意義。該例子表明說話人通過使用思維中不受限制的量化句能夠標準地表達受限制的命題(如“家里的每個罐子都是空的”)。我們提出下面的原則來檢驗什么時候說話人的意義能被解釋為會話含義。只有當S不能被說話人在思維語言中表達p,只能在會話中來表達p時,這種語言現(xiàn)象就被解釋為會話含義。
任何對語言現(xiàn)象的解釋都要檢驗其普遍性,那就是看它是否能解釋所有的或者是幾乎所有的化句的情況。如在我們上例中的命題“家里的每個罐子都是空的”,表明說話人通過使用思維中不受限制的量化句能夠標準地表達受限制的命題(像“家里的每個瓶子都是空的”)。會話含義不應該用來解釋說話人如何用過話語來表示事物,而應該是他們?nèi)绾卧囍浑H、表達意義給聽話人。盡管說話人能通過思維中的句子來表征事物,但說話人不能使用思維中的句子來向聽話人表達事物。
在交際中可以以言行事,因此有些言語行為可以使用思維中的語言來完成。通過使用思維中的句子,說話人能作出判斷或是思考某一思想。交際中特定的斷言命題態(tài)度和交際之間的關系,有時可以等同于思維中特定的斷言命題態(tài)度和思維之間的關系。假設某個句子S(或某類句子)和命題p(或某類命題p),在會話中說出S會典型地被認為是p的斷言,而在思維中使用S會典型地被認為是對內(nèi)容p的判斷,如上例。
二 交際中的語言使用
如果為一個申請讀哲學研究生的學生寫推薦信只寫一句話“該學生的書法很好”,這只是表達一種“該生不是個非常好的候選人”的命題。但如果現(xiàn)在考慮在思維中使用該句子,一個說話人能對自己說“該生書法非常好”來判斷“該生不是一個非常好的哲學研究生候選人”的判斷嗎?使用“該生書法很好”本身不能成為作出判斷的方式。除了人們真正對該生的書法感興趣的情況。
比較而言,在“每個罐子都是空的”那樣的例子里,我們在交際中使用的語言和思維中使用的語言是等同的。句子能在會話里表達一定的命題,而且能被用在思想里來思考同樣的命題。但是在“該生的書法很好”的例子中,這種等同性就缺乏了。為什么在某些句子和命題的配對中,在交際中使用句子來表達命題和在思維中使用句子來判斷命題有一一對應之處,而在其他的情況下卻不是這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