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藜館集》是明代即墨人周如砥的詩文合集,入《四庫全書存目》。《青藜館集詩校釋》是對其所錄詩作的校釋之作,填補了該課題的國內(nèi)外研究空白。本書由前言、前人所撰周如砥相關資料、詩作校注和簡評、附錄四部分組成。“前言”主要評述了周氏詩作的思想情感、藝術成就及形成原因。前人所撰有關周如砥資料包括董其昌、黃景昉所撰周如砥傳,公鼐、王思任所題《青藜館集敘》以及《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所載《青藜館集》提要,是研究周如砥身世和著作的重要資料!霸娮餍Wⅰ睂υ娮鬟M行了點校、注釋和簡評簡評。附錄部分由周如砥年譜簡編和詩作所見人名索引組成,為學界進一步研究提供有關資料。
張曉明,男,1972年生。漢族,山西平定人。1998年畢業(yè)于蘭州大學,獲文學碩士學位。山東師范大學在讀博士(漢魏六朝文學專業(yè))。青島大學文學院教師,主要從事中國古代文學和中國古典文獻學的教學與研究工作。參與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項,承擔省級研究課題1項,市級研究課題1項;發(fā)表論文20余篇,著有《唐詩宋詞名篇導讀》(合著)1部;曾獲省級著作類一等獎1次(3/3),省級教學成果二等獎(合作),全國教育碩士專業(yè)學位教學成果二等獎(合作)。
周如砥傳(董其昌)
周如砥傳(黃景防)
大司成即墨礪齋周先生集敘(公鼐)
周季平先生《青藜館集》敘(王思任)
《青藜館集》四卷
《青藜館集》詩
五言古詩
莊誦 宣宗御制翰林院箴有述館課
觀運甓圖有感館課
贈周用修
君子有所思
代凜凜歲云暮
和淵明九日閑居
清秋瀛洲亭講業(yè)作
奉詔修省
滎澤雨坐即事用壁間韻
顏神山中
七言古詩
送董思白謫楚學憲
送傅湯銘之南都司業(yè)兼懷焦漪園
擊劍篇
送羅龍皋給諫被謫
河間孝子歌
春日偕江健吾孫肖溪游含風嶺
五言律詩
馮宮詹邀同焦漪園夜飲遇雨呈謝四首
山行擬訪周荇浦不果。已而,過其先中憲廉憲二公所建塔廟,讀遺碑及荇浦所撰新碑有感卻寄二首
喜張懷海山人造訪瓦莊四首——山人,故諸生;精地理卜算之術
薊門早秋
黃平倩病起,偕區(qū)用孺林咨伯過訪留飲四首,時食蜀魚
得區(qū)林二丈鄰居詩,獨恨敝居之遠,奉和自慰
九日飲興德寺池臺二首
崔昌平公精醫(yī)善詩膠東之世族也;謝政東歸后,復歸道京,敘別。因感舊雅得詩四首贈焉
淄川月夜朱海曙邀飲王氏圖亭四首
曉發(fā)金鄉(xiāng),望光善寺塔東桂徵室
游仙人洞二首
于轂峰老師贈詩四首和韻稱謝
七言律詩
送許相公歸田四首
黃金臺懷古
早登望岱
渡黃河
陳留詠古
尉氏懷古
過東阿為于轂峰老師祝壽四首
題趙相國靈洞山房古洞楱霞
梵剎鐘聲
山亭樵語
溪橋煙柳
游法海寺二首
黃石宮二首
白云庵二首
曹南仙桐
題王念野云耕山房二首
王明吾使遼過里,詩以訊之
孟夏,陪祀太廟,恭述二首;時上從在靜攝,天仗一出,群情忭舞
李母慈節(jié)
送曾石甫
春日送李百原侍御閱關
送王念夔按楚
送包大瀛還貴州時省疏公為首云
文安姜蒲翁中丞,余弟叔音座師也。中丞撫楚,值余弟令襄。
乃茲相繼二年,俱作異物矣。中丞訃來,余南向望哭之。
乃余之泫然,則又不獨為中丞也
苦旱
朝之前一日宿孫卻浮給諫宅作
送齊捧御書山東者
送李霖寰遼東開府二首
送喬裕吾給諫二首
題鄭公招隱圖
送邢水部迎養(yǎng)之南都二首
五言排律
雨渡膠萊河宿河東壞館夜坐即食
是夜五鼓復雨達旦不止獨坐即事
七言排律
皇極門早朝
七言絕句
詠史四首
塞下曲四首
嘆白二首
《山左明詩抄》八首
薊門行
送馮仲好侍御
送馮琢巷學士歸省
再過含風嶺
送袁玉蟠冊封楚府便歸省親
擊劍篇
薊門早秋
黃平倩病起,偕區(qū)用孺林咨伯過訪留飲,時食蜀魚
附錄一 周如砥年譜簡編
附錄二 周如砥詩作所見人名索引
參考文獻
后記
“青藜館集詩”是《青藜館集》中所收詩作之謂!肚噢拣^集》是明神宗萬歷年間國子監(jiān)祭酒周如砥的詩文合集。“青藜”一詞,出自《三輔黃圖·閣·天祿閣》。本指青藜仗,后借指夜讀所用之燭火。唐代之后,“青藜”指博學之士。周如砥未顯之時,“披吟晝夜不輟,于是遂無所不窺”;中進士之后,選為庶吉士,“入館后,惟閉戶,事觚槧”。時有“即墨言語文章遍于天下”之謂。周如砥之子周燝以“青藜”命名其父詩文集,可謂實至名歸。
作為明清即墨周氏的代表人物,周如砥的研究尚有巨大空白需要填補,尤其是文獻的整理和研究。本書正是基于此而形成的。
周如砥(1550-1615),字季平,號礪齋,明即墨張嘉埠(今山東省即墨市段泊嵐鎮(zhèn)西章嘉埠村)人。其生平見《明史》列傳第104卷《唐文獻傳》以及《青藜館集》中同年進士董其昌和后學黃景昉所撰本傳。其門生公鼐、通家晚生王思任為《青藜館集》所撰敘錄以及清同治十一年《即墨縣志》中,也記載了其部分生平。
周如砥家族所屬“章家埠周”和“留村周”共同構成即墨周氏主干,是明清時期即墨五大望族之一。明思宗崇禎十五年(1624),后金兵困即墨城,章家埠周氏譜牒毀于戰(zhàn)火。清乾隆十年(1745),章家埠周氏重修譜牒,然已無法溯其源。據(jù)該譜載:“吾家譜創(chuàng)始于先工部。”此處“工部”指周如綸(1552-1601),字叔音,號日觀,周如砥從弟,明萬歷十四年(1586)丙戌科進士,曾任工部都水司主事,故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