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骨:新舊時代的政法學人(江平作序,《沉浮與枯榮》《出沒風波里:江平和他的時代》整理者陳夏紅著作,劉蘇里、慕容雪村、何兵推薦,向“新舊法時代”風骨們致敬,記述民國法政精英們的學術(shù)與人生。)
定 價:59 元
- 作者:陳夏紅著
- 出版時間:2016/7/1
- ISBN:9787511881571
- 出 版 社:法律出版社
- 中圖法分類:K825.19
- 頁碼:451
- 紙張:膠版紙
- 版次:1
- 開本:A5
這是一本向“新舊法時代”風骨們的致敬之作。這本《風骨:新舊時代的政法學人》記述了錢端升、吳恩裕、曾炳鈞、嚴景耀、雷潔瓊、于振鵬、戴克光、黃覺非、徐敦璋、費青這些民國法政精英的學術(shù)與人生。
在整個波詭云譎的20世紀,在數(shù)不清的戰(zhàn)爭與運動中,他們沉浮飄搖,激揚時指點江山,落魄時自我批判。他們的人生,恰如那風中蘆葦,雖未對抗,亦不屈服,就他們矢志追求的法政理想而言,恰似那蒹葭與白露的絕唱。后來者能不讀之?能不嘆之?
江平作序,《沉浮與枯榮》《出沒風波里:江平和他的時代》整理者陳夏紅著作,劉蘇里、慕容雪村、何兵推薦,向“新舊法時代”風骨們致敬,記述民國法政精英們的學術(shù)與人生。
序
翻開手邊的這本陳夏紅的新著《風骨——新舊時代的政法學人》,映入眼簾的都是我所知道的人物,有的還能清晰地辨認他們的相貌、音容、舉止,有的連他們的相貌都記不清了。
現(xiàn)在年輕的法學工作者稱呼我們年老的學者為“老”,“新”和“老”的關(guān)系,只體現(xiàn)了年齡的差距,“老”可能還跟尊敬有關(guān)。但我們年輕的時候,正值新中國建立之際,我們被稱為“新”,而年老的學者被稱為“舊”,“新”和“舊”的關(guān)系,所體現(xiàn)的是時代的不同:“新”代表的是新中國,“舊”代表的是舊中國。在人文社會科學領(lǐng)域,“舊法”尤其帶有歧視性質(zhì),舊法學者在新中國根本登不上講臺。記得我們當初出國到蘇聯(lián)學習法律時,一條禁令就是不許帶舊法書籍。我們學的是“革命”的法律,與舊法完全無關(guān),學完蘇聯(lián)的法律后才恍然大悟,蘇聯(lián)的民法與民國時期的民法,都源自于德國民法。
我們也曾以“新”驕傲自居,輕視那些“不能上講臺”的舊法教授。我們讀完這本書后可以看到,哪一位民國時期的法學教授不是清華、北大等著名院校畢業(yè),又在美、英、德、法、日等國家留學多年,獲得博士學位,又有豐富教學和社會實踐的精英人才!
法律的繼受性在今天不是什么問題了,但在1957年反“右”時,這是一條界限,它是打成“右派”的一個標準。說法律有繼受性,就是認為舊法有繼受性,而我們新中國成立初期明講了“廢除六法全書”,你現(xiàn)在講“繼受性”,那不是“為舊法招魂”嗎?其實,法律是理念,是制度,是方法,也是一種文化,這四者不可或缺。我們廢除的“六法”,僅僅是指制度上的“六法”,而且制度上的“六法”也不可能全廢除,婚姻、家庭、契約、財產(chǎn)仍然有繼受性,至于法律作為一種理念,作為一種方法,尤其作為一種文化,它的繼受性就更是顯而易見的了。
知識分子很大一個特點就是學有專長,學有新用,很在意他的專長能否有用,所以“棄”和“用”代表了知識分子的價值能否被社會所承認。以我本人的經(jīng)歷而言,27歲被“棄”,49歲被“用”,二十二年期間自己的專業(yè)所長沒有得到發(fā)揮,簡括來說,可以說“三十而棄”,“五十而用”,這被棄的滋味是刻骨銘心的。陳夏紅書中所提到的十位舊時代的政法學人,也都遭到“棄”,都曾遭到舊法的“棄”,也有幾位更遭到我那種反“右”時期的“棄”。他們有些是“四十而棄”,有些是“五十而棄”。我不知道“五十而用”比起“五十而棄”,哪一個心情更憂郁?但可以肯定二者心中都受到了創(chuàng)傷!舊法的創(chuàng)傷和反“右”的創(chuàng)傷,在這十位舊時代政法學者的人生旅程中是明顯可見的,F(xiàn)在的讀者已經(jīng)不可能再見到這兩種創(chuàng)傷,但讓讀者重新回憶一下一百年前民國初建時期那些以政治法律為專業(yè)的知識分子,力圖以法振興國家所走過的曲折道路,是很有好處的。
我在主編《20世紀著名法律學者》這本書的時候說過,20世紀有一半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有一半是中華民國或更早。民國時期的法律人才總數(shù)雖然不多,但精英卻不少,把這些埋沒的精英傳記整理出來,那就是很大的貢獻,陳夏紅就是開拓這片處女地的先鋒,我希望他在挖掘北京政法學院的十位老教授的傳記后,能再去挖掘更多民國時期的法律學者貢獻給讀者。是為序。
江平
2015年1月9日
陳夏紅
甘肅岷縣人,法學博士,供職于中國政法大學。學術(shù)興趣為中外破產(chǎn)法及法律史。
曾著有《百年中國法律人剪影》 《政法往事:你可能不知道的人與事》《出沒風波里:江平和他的時代》 ;協(xié)助江平先生完成其口述自傳《沉浮與枯榮:八十自述》 ;編有 《法意闌珊處:20世紀中國法律學人自述》 《辛亥革命實績史料匯編》 四卷本、《孫中山答記者問》 《孫中山演講錄》 《思想的氣象》 《思想的交鋒》 等。
在《法制日報·法學院周刊》 開有專欄“破產(chǎn)法札記”;在《法治周末》 開有 “方寸正義”專欄。
目錄
功過是非,留待來者評說——錢端升的人生路
親歷“三?一八慘案”
學高為范
“代表一個時代的專著”
《法國的政府》的變與未變
“國體攸關(guān)”
鐵骨錢端升
迎接解放
錢端升在新中國
“為改造自己更好地服務(wù)祖國而學習”
揭批湯用彤、蔡元培
組建北京政法學院
1954年憲法法律顧問
“資產(chǎn)階級憲法的反動本質(zhì)”
錢端升在1957年
“批評‘三害’”
錢端升為什么被劃為“右派”?
“以錢端升為首的小集團和一些右派分子躲藏不住了”
“錢端升是政法學界的右派陰謀家”
錢端升:“我的罪行”
“披著‘教授外衣’的美國特務(wù)費正清”
一件“值得一提卻又令人痛惜”的事
最尊重周恩來
晚年錢端升
躲進紅學成一統(tǒng)——吳恩裕的涅槃
從吳恩裕的紅學貢獻說起
早年吳恩裕
就讀東北大學
在清華延期畢業(yè)
東北行健學會
吳恩裕與張東蓀
考試插曲
在英國
在重慶
中華文化服務(wù)社的一段經(jīng)歷
執(zhí)教三青團中央干部學校
執(zhí)教北大
內(nèi)戰(zhàn)中的東北行
與學生的交往
吳恩裕的“舊學”
走進新時代
北京政法學院
嘔心瀝血的《歷代西方政治論著選讀》
新時代的學術(shù)
“比國民黨時代還苦悶”
不自信的年代
躲進紅學成一統(tǒng)
吳世昌與吳恩裕的交往
吳恩裕的紅學貢獻
吳恩裕專案組
“哭君歸去太匆忙”
為學當如嚴景耀——嚴景耀和他的犯罪學世界
家世
在燕京
志愿犯人嚴景耀
研究生階段
從北平到南京
游學美國
蘇聯(lián)研究會
南下
被提名上海工部局監(jiān)獄副典獄長
助理典獄長嚴景耀
離職
監(jiān)獄外的活動
社會科學講習所
“越粵人才夸璧合”
供職新華銀行
籌建民主促進會
燕大教授
燕園解放
見到毛澤東
嚴景耀與林壽晉
忠誠老實運動
籌建北京政法學院
恢復(fù)社會學的嘗試
義助郭云觀
“這些日子少出門為妙”
反“右”之后
解凍
卿本佳人,緣何從政——雷潔瓊的人生路
雷氏家族
在美國
執(zhí)教燕京
“一二?九運動”
在江西
政治講習院
在上海
成立民主促進會
下關(guān)事件
重回燕京
走向解放
燕大往何處去?
雷潔瓊、嚴景耀與吳晗
新中國成立后
雷副教務(wù)長
“右派”言行
內(nèi)定“中右”
“神仙會”
“文化大革命”
晚景無限好
“搞到法院,我政治上也沒問題”——徐敦璋傳略
墊江徐家
青少年時代
清華八年
留學歐美
執(zhí)教平津
四川大學法學院院長
“你簡直是賤賣”
執(zhí)教云大
顛沛在重慶
在日本
非常混亂,非常痛苦,非常矛盾
漫漫回國路
重慶三月
“一切如夢初醒”
孩子參軍
“通過土改和忠誠老實,我一定要站起來”
在北京政法學院
哭著說“搞到法院,我政治上也沒問題”
內(nèi)定不戴帽“右派”
早逝
“老學究遇到新問題”——曾炳鈞側(cè)影
三歲喪父,十余歲喪母
清華四年
社會調(diào)查所
哥倫比亞讀博士
曾炳鈞與胡適
一波三折回國路
從學界到政界
執(zhí)教武漢大學
曾炳鈞教授的木箱
親歷“六一慘案”
再回清華
很努力地想跟上形勢
參加土改
思想改造
“老學究遇到新問題”
學習與自我批判
走進新時代
法律的階級性與繼承性討論
反“右”前后的內(nèi)心世界
改變
曾炳鈞的“檢查”
曾炳鈞的茫然
“文化大革命”期間的四篇文章
回歸
八十歲時入黨
晚年曾炳鈞
四十四年非,重新活——費青的困惑
費氏三兄弟
大革命時代
為共產(chǎn)黨人辯護
與張君勱的交往
認真準備公費留學考試
在德國拜謁施塔姆勒
在德國的朋友圈
執(zhí)教西南聯(lián)大和云南大學
拯救東吳法學院
逃離淪陷區(qū)
陪都重慶
親歷“一二?一慘案”
人民立場看憲草
復(fù)員北平
主編《中建》
費青與美國人
與張君勱之子的對話
走進新時代
北大課改
與潘漢典的交往
離開北大
四十四年非,重新活
“像一個有病的人求醫(yī)生看病”
北京政法學院的費教務(wù)長
費青之死
“覺今是而昨非”——黃覺非的輪廓
模糊的黃覺非
“覺今是而昨非”
從學界到政界
回北平
回歸學界
被管制的黃覺非
前進
北京政法學院
“錯誤”言論
黃覺非之死
遲來的追悼會
“挖地挖不出憲法來”——戴克光的剪影
少年戴克光
在清華
在清華加入國民黨
清華助教
在倫敦
走馬燈似的換工作
四川大學庚款講座教授
中國行政學會
巡視黨務(wù)
執(zhí)教中央大學
監(jiān)察院參事
江蘇學院
車站事件
戴克光的天真
執(zhí)教政治大學
在上海靜待解放
邊學習邊改造
來到北京政法學院
“肅反運動”
反“右”
既然已經(jīng)躍進了,何必還要“大躍進”?
轉(zhuǎn)行
“戴老頭是來休養(yǎng)的吧!”
“文化大革命”
戴克光之死
“生于宣統(tǒng)二年”——于振鵬的背影
“我應(yīng)該是北京人”
求學時代
北京法文專門學校
中法大學
留學法蘭西
求學巴黎
在國聯(lián)工作
重回法國
漫漫歸程
在昆明
入黨與脫黨
兼任中法大學訓導長
擔任云大法律系代主任
隨中法大學復(fù)員
再回昆明
“在學問上顯一手才能立足”
走,還是不走?
等待解放
設(shè)法認識共產(chǎn)黨
“我覺得干不了”
清華法律系的停辦
邊工作邊學習
革大學習
開設(shè)“政策法令”課
土改
“洗澡”
院系調(diào)整
“生于宣統(tǒng)二年”
劃為“右派”
舊法風骨今安在?——代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