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將史前動物按照進化方向系統(tǒng)地介紹給中國青少年讀者。對生活在不同地質(zhì)年代(寒武紀(jì)、奧陶紀(jì)、志留紀(jì)、泥盆紀(jì)、石炭紀(jì)、二疊紀(jì)、三疊紀(jì)、侏羅紀(jì)、白堊紀(jì)、新生代)的史前動物進行詳細(xì)介紹。通過各種巖石成分和化石樣本證據(jù),講述在地質(zhì)環(huán)境變化過程中物種的更替與發(fā)展過程。全面講解不同地質(zhì)時期海洋、陸地、天空中300余種重要史前動物及其生存環(huán)境、化石分布,并將地球史前生命起源,動物出現(xiàn),無脊椎動物向脊椎動物演化,海洋動物向陸地動物演化,爬行類動物向鳥類及哺乳動物演化的過程,以及地球上曾經(jīng)出現(xiàn)的若干次物種大爆發(fā)、大滅絕過程,全面地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本書特邀寫實畫手繪制上千張精美畫作,使讀者更加直觀地認(rèn)識史前動物。
適讀人群 :6-12歲
本書將史前動物按照進化方向系統(tǒng)地介紹給中國青少年讀者。通過對巖石成分和化石樣本的分析,將地球生命起源,史前動物從海洋到陸地再到天空的進化過程,以及若干次物種大爆發(fā)、大滅絕,全面地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
人類將沒有文字記載的時代稱為“史前時代”。在那段漫長的歲月里,地球上陸續(xù)出現(xiàn)了許許多多古老而又原始的生命。它們有的遨游在深邃的海洋,有的生活在廣闊的陸地,還有的飛翔在垠的天空……蠻荒的地球因為有了它們而變得豐富多彩。歷經(jīng)歲月變遷,生命經(jīng)歷了從簡單到復(fù)雜,從原始到現(xiàn)代的演化。雖然大部分史前生物已經(jīng)消逝在歷史長河中,但它們留下的化石記憶,依然能讓我們感受到史前時代的別樣風(fēng)采。
《史前動物大百科》凝聚了作者多年來在古生物領(lǐng)域的探索成果,從地球誕生伊始,沿著時間長河順流而下,對生活在不同地質(zhì)年代(寒武紀(jì)、奧陶紀(jì)、志留紀(jì)、泥盆紀(jì)、石炭紀(jì)、二疊紀(jì)、三疊紀(jì)、侏羅紀(jì)、白堊紀(jì)、新生代)的史前動物進行了詳細(xì)的介紹,力求為讀者準(zhǔn)確、詳實地還原各種史前動物的原貌。與此同時,本書還邀請專業(yè)的寫實畫手合作,繪制了500余張精美細(xì)致、富有視覺沖擊力的手繪畫作,使讀者可以更加直觀地認(rèn)識未曾謀面的史前動物,了解它們大致的外貌特征、行為習(xí)性以及棲息環(huán)境,從而全面、系統(tǒng)地掌握關(guān)于史前動物的生命信息。另外,書中還介紹了許多史前動物不為人知的奇妙行為與特點,可以讓讀者更加深入地走進神秘的史前世界。
史前動物是在人類之前、生活于地球的“主角”。它們的足跡曾經(jīng)遍布世界各地,令遠(yuǎn)古時代變得生機盎然、豐富多彩。然而,在生物演化的道路上,數(shù)史前動物被自然淘汰,只剩下少有的一些進化成功者,以及“記錄”了它們過往的各種化石。希望讀者在本書的引領(lǐng)下,在增長知識、拓展視野的同時,也能對史前動物產(chǎn)生興趣,進而不斷去追尋、探索隱藏在它們身上種種未知的奧秘。
董枝明:中國科學(xué)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古生物學(xué)家,云南祿豐恐龍研究中心主任,有“中國恐龍之父”之稱。曾參與對中國自貢和祿豐等地恐龍化石的發(fā)掘和研究,參與中國-加拿大恐龍科考隊,從內(nèi)蒙古一路前往北極考察。曾為35種恐龍命名,許多國內(nèi)外恐龍學(xué)者專程請其為當(dāng)?shù)匕l(fā)現(xiàn)的恐龍命名。出版有《世界恐龍大百科》等著作。
張玉光:中國科學(xué)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脊椎動物進化系統(tǒng)學(xué)重點實驗室研究員,中國古脊椎動物學(xué)會理事,北京動物學(xué)會理事,北京自然博物館科學(xué)研究部副主任。從事古生物學(xué)(恐龍及古鳥類)及鳥類學(xué)的科研與科普工作。發(fā)表有《鳥類胸骨的形態(tài)結(jié)構(gòu)多樣性及其與飛行能力的關(guān)系》《基于形態(tài)對比和統(tǒng)計分析的中生代鳥類棲息行為的識別和判斷》等研究成果。
Part 1 史前生命
20 生命的起源
22 地球生命的演化簡史
24 追溯生命演化的歷史
26 無脊椎動物和脊椎動物
28 史前植物世界
30 運動中的地球
32 生物大滅絕
34 化石的秘密
36 幸存的活化石
Part 2生物的萌芽與爆發(fā)
40 漫長的前寒武紀(jì)
42 最早的生命
43 環(huán)輪水母
43 狄更遜水母
44 查恩海筆
45 斯普里格蠕蟲
45 帕文克尼亞蟲
45 八臂仙母蟲
46 生物豐富的寒武紀(jì)
48 開啟“生命大爆發(fā)”的鑰匙
48 撫仙湖蟲
48 耳材村?隰~
49 中華微網(wǎng)蟲
49 納羅蟲
50 布爾吉斯頁巖生物群
50 奇蝦
51 奧托亞蟲
51 威瓦西蟲
52 怪誕蟲
53 皮卡蟲
53 擬油櫛蟲
53 多須蟲
53 迷齒蟲
54 馬爾蟲
55 歐巴賓海蝎
Part 3生物進化的高潮
58 見證生物進化的奧陶紀(jì)
60 豐富多彩的物種
60 鸚鵡螺
61 苔蘚蟲
61 直角石
62 海百合
63 小達爾曼蟲
63 高圓球蟲
63 介形蟲
64 植物與動物共榮的志留紀(jì)
66 志留紀(jì)時期的生物
66 棘鯊
66 彗星蟲
67 海蜘蛛
67 翼肢鱟
68 布龍度蝎子
68 板足鱟
69 伯肯魚
69 初始全頜魚
Part 4魚類時代
72 脊椎動物飛速發(fā)展的泥盆紀(jì)
74 節(jié)肢類
74 萊茵耶克爾鱟
74 鏡眼蟲
75 無頜魚類
75 頭甲魚
75 鐮甲魚
76 盾皮魚類
76 鄧氏魚
77 粒骨魚
77 溝鱗魚
77 偽鮫
78 肉鰭魚類
78 提塔利克魚
78 骨鱗魚
79 真掌鰭魚
79 雙鰭魚
79 潘氏魚
80 鯊魚類
80 裂口鯊
80 胸脊鯊
81 兩棲類
81 魚石螈
81 棘螈
Part 5生物大發(fā)展
84 石炭紀(jì),造煤時代
86 節(jié)肢動物的“巨蟲”時代
86 古馬陸
87 蜚蠊
87 巨脈蜻蜓
88 石炭紀(jì)的兩棲類
88 引螈
89 雙螈
89 始螈
90 爬行類出現(xiàn)
90 林蜥
90 西洛仙蜥
91 始祖單弓獸
91 中龍
91 油頁巖蜥
92 “風(fēng)云驟變”的二疊紀(jì)
94 二疊紀(jì)的兩棲類
94 蜥螈
94 莫氏巨頭螈
95 笠頭螈
95 闊齒龍
96 原始的杯龍類動物
96 巨頰龍
97 前棱蜥
97 湖龍
97 斯龍
98 盤龍家族
98 基龍
99 杯鼻龍
99 蛇齒龍
99 異齒龍
100 哺乳動物的“祖先”
100 麝足獸
101 角頭獸
101 雙齒獸
101 水龍獸
102 羅伯特獸
102 冠鱷獸
103 姜氏獸
103 麗齒獸
103 狼蜥獸
Part 6爬行動物的時代
106 爬行動物崛起的三疊紀(jì)
108 繁盛的裸子植物
110 棘皮類
110 石蓮
111 昆蟲
111 蒼蠅
112 爬行類
112 犬頜獸
112 波斯特鱷
113 靈鱷
113 長頸龍
113 鱷龍
114 魚龍類
114 混魚龍
114 肖尼魚龍
115 幻龍類
115 鷗龍
115 幻龍
116 翼龍類
116 蓓天翼龍
117 真雙型齒翼龍
118 獸孔類
118 中國肯氏獸
119 早期哺乳類
119 中國錐齒獸
120 恐龍
122 恐龍的進化
124 恐龍的種類
126 恐龍的聲音
128 恐龍的食物
130 恐龍的求偶與繁殖
132 恐龍的群居生活
134 腔骨龍科
134 腔骨龍
135 理理恩龍
135 并合踝龍
136 艾雷拉龍科
136 艾雷拉龍
136 始盜龍
137 板龍科
137 板龍
137 鼠龍
Part 7恐龍稱霸世界
140 侏羅紀(jì)的生命傳記
142 棘皮類
142 五角海星
142 五角海百合
143 古薊子
143 盾角海膽
143 半球海膽
144 硬骨魚類
144 鱗齒魚
144 利茲魚
145 魚龍類
145 狹翼魚龍
145 大眼魚龍
146 蛇頸龍類
146 蛇頸龍
146 菱龍
147 滑齒龍
147 上龍
148 鱷形類
148 楔形鱷
149 狹蜥鱷
149 地龍
150 恐龍
150 美頜龍科
150 美頜龍
151 侏羅獵龍
152 異特龍科
152 異特龍
153 角鼻龍科
153 角鼻龍
154 嗜鳥龍科
154 嗜鳥龍
155 鯨龍科
155 鯨龍
156 腕龍科
156 腕龍
158 梁龍科
158 梁龍
159 地震龍
160 劍龍科
160 劍龍
160 華陽龍
161 沱江龍
161 肯特龍
162 長羽毛恐龍
162 始祖鳥
163 生活在恐龍陰影下的哺乳類
163 摩爾根獸
163 巨齒獸
Part 8恐龍的鼎盛與衰落
166 恐龍高度繁榮的白堊紀(jì)
168 禽龍科
168 禽龍
169 高吻龍
169 豪勇龍
170 棱齒龍科
170 棱齒龍
171 加斯帕里尼龍
171 奔山龍
171 帕克氏龍
172 鴨嘴龍科
172 鴨嘴龍
173 慈母龍
173 副櫛龍
174 馳龍科
174 中國鳥龍
175 猶他盜龍
175 恐爪龍
176 小盜龍
178 暴龍科
178 艾伯塔龍
178 達斯布雷龍
179 魔鬼龍
179 特暴龍
180 霸王龍
182 鐮刀龍科
182 北票龍
183 鐮刀龍
184 竊蛋龍科
184 竊蛋龍
185 尾羽龍
185 切齒龍
186 棘龍科
186 重爪龍
187 似鱷龍
187 棘龍
188 奧沙拉龍
189 盤足龍科
189 盤足龍
189 大夏巨龍
190 甲龍科
190 林龍
190 多刺甲龍
191 甲龍
191 包頭龍
192 結(jié)節(jié)龍科
192 棘甲龍
193 敏迷龍
193 埃德蒙頓甲龍
193 結(jié)節(jié)龍
194 原角龍科
194 古角龍
195 雅角龍
195 原角龍
196 角龍科
196 鸚鵡嘴龍
197 戟龍
197 三角龍
197 厚鼻龍
198 腫頭龍科
198 腫頭龍
199 冥河龍
199 平頭龍
200 恐龍的滅絕
202 其他爬行類
202 神龍翼龍科
202 蒙大拿神翼龍
203 風(fēng)神翼龍
203 浙江翼龍
204 滄龍科
204 滄龍
205 板果龍
205 海王龍
206 在夾縫中生存的哺乳類
206 始祖獸
207 阿法齒負(fù)鼠
207 中國袋獸
207 重褶齒猬
208 穩(wěn)步繁榮的鳥類
208 孔子鳥
209 黃昏鳥
209 魚鳥
209 伊比利亞鳥
210 昆蟲家族
210 螞蟻
210 蜜蜂
211 迅速繁榮的魚類
211 劍射魚
211 白堊刺甲鯊
Part 9 恐龍之后的新世界
214 新生代——繁榮的新世界
216 哺乳動物的進化
218 古近紀(jì)概述
220 古新世魚類
220 雙棱鯡
220 環(huán)棘魚
221 古新世哺乳動物
221 更猴
222 長鼻跳鼠
222 全棱獸
222 笨腳獸
223 冠齒獸
223 提坦獸
224 始祖馬
225 古中獸
225 遠(yuǎn)古海貍獸
226 鸚鵡獸
226 軟食中獸
227 古新世鳥類
227 普瑞斯比鳥
228 始新世魚類
228 普瑞斯加加魚
228 艾氏魚
229 始新世哺乳動物
229 小古貓
230 伊神蝠
231 始祖象
232 北狐猴
232 高帝納猴
233 中華曙猿
233 達爾文麥賽爾猴
234 原蹄獸
234 原古馬
235 尤因它獸
236 安氏中獸
236 巨角犀
237 古巨豬
237 高齒羊
238 埃及重腳獸
239 完齒獸
239 焦獸
240 始劍齒虎
240 巨鬣齒獸
241 犬熊
241 裂肉獸
242 陸行鯨
242 龍王鯨
243 始新世鳥類
243 加斯頓鳥
244 漸新世魚類
244 巨齒鯊
246 漸新世哺乳動物
246 漸新馬
246 長頸副巨犀
247 副跑犀
247 恐頜豬
247 漸新象
248 漸新世鳥類
248 曲帶鳥
249 長腿恐鶴
250 新近紀(jì)概述
252 中新世哺乳動物
252 巨鬣狗
253 后貓
253 巨頦虎
254 偉鬣獸
254 海熊獸
255 袋劍虎
256 嵌齒象
256 互棱齒象
257 劍棱象
257 鏟齒象
258 遠(yuǎn)角犀
258 砂獷獸
259 后弓獸
260 三趾馬
260 草原古馬
261 石爪獸
261 上新馬
262 奇角鹿
262 始長頸鹿
263 古駱駝
263 巨足駝
264 海懶獸
264 有角囊地鼠
265 西瓦古猿
265 森林古猿
266 索齒獸
267 劍吻古豚
267 利維坦鯨
268 上新世哺乳動物
268 恐貓
269 劍齒虎
269 袋獅
269 碩鬣狗
270 大地懶
271 雕齒獸
272 披毛犀
272 佩羅牛
273 大角鹿
274 南方古猿
276 巨河貍
276 史前巨鼠
276 米諾卡島兔王
277 上新世鳥類
277 泰坦鳥
278 第四紀(jì)概述
280 更新世鳥類
280 恐鳥
281 牛頓巨鳥
281 象鳥
281 哈斯特鷹
282 更新世哺乳動物
282 恐狼
283 洞鬣狗
283 熊齒獸
283 異劍齒虎
284 巨型短面袋鼠
284 雙門齒獸
285 箭齒獸
285 板齒犀
286 原牛
287 西伯利亞野牛
288 猛犸象家族
288 真猛犸象
289 哥倫比亞猛犸象
290 靈長類動物
290 巨猿
291 人類的進化
291 直立人
292 尼安德特人
293 智人
294 人類的遷徙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