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格拉斯梅爾頓,他的兒子在嬰兒時差點因為沒有診斷出的Ⅰ型糖尿病而死去,盡管干細胞與他當時的研究領域相去甚遠,他毅然投身其中,并創(chuàng)立了哈佛干細胞研究所;詹姆斯湯姆森,他開創(chuàng)性地培養(yǎng)了*株人類胚胎干細胞;喬治布什,為了表明自己的政治立場,制定了針對干細胞研究的政策,致使研究在近十年的時間里被迫轉到地下;羅伯特克萊恩,在加州發(fā)起了71號提案,展現(xiàn)了民間組織如何避開美國政府的限制來支持研究;山中伸彌,這位謙遜的日本科學家展現(xiàn)了從老鼠皮膚生成這些寶貴細胞的方法,并將這一開創(chuàng)性的技術應用到人類細胞。
在《干細胞的希望》這本里程碑式的書中,作者愛麗絲帕克為我們展現(xiàn)了干細胞的研究進程,介紹了這門學科從起步到曙光初露所經過的包括科學和倫理政治兩個方面的歷程,以及有關科學家以至非專業(yè)的普通民眾克服其中的千難萬險的努力,甚至他們的生活。
我們離治愈疾病有多遠?對于像癌癥、糖尿病、阿爾茲海默病這樣的疾病,藥物能做的很少,這些藥品可以用來治療疾病卻沒法治愈。但如果我們能夠用病人自己健康的細胞替換掉由疾病造成損傷的組織呢?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干細胞正是希望所在。它將為我們提供前所未有的戰(zhàn)勝疾病的方法,改變我們看待自身以及治療疾病的方式。
作者愛麗絲·帕克全程跟蹤干細胞研究約15年,寫就《干細胞的希望》這部精心杰作。帕克以其戲劇性的敘事把科學講活了,同時也把嚴謹刻板而高深莫測的干細胞科學解釋得栩栩如生。她將難懂的科學問題與各種錯綜復雜的關系、激情和逸聞趣事融合在一起。這是一個關于敬畏、希望以及為了拯救生命而斗爭的故事。
科學是技術進步和社會發(fā)展的源泉,科學改變了我們的思維意識和生活方式;同時這些變化也彰顯了科學的力量?茖W技術飛速發(fā)展,知識內容迅速膨脹,新興學科不斷涌現(xiàn)。每一項科學發(fā)現(xiàn)或技術發(fā)明的后面,都深深地烙下了時代的特征,蘊藏著鮮為人知的故事。
近代,科學給全世界的發(fā)展帶來了巨大的進步。哥白尼的日心說改變了千百年來人們對地球的認識,原來地球并非宇宙的中心,人類對宇宙的認識因此而發(fā)生了第一次飛躍;牛頓的經典力學讓我們意識到,原來天地兩個世界遵循著相同的運動規(guī)律,促進了自然科學的革命;麥克斯韋的電磁理論,和諧地統(tǒng)一了電和磁兩大家族;戴維的尿素合成實驗,成功地連接了看似毫無關聯(lián)的有機和無機兩個領域……當前,科學又處在一個無比激動人心的時代。暗物質、暗能量的研究將搞清楚宇宙究竟由什么東西組成,進而改變我們對宇宙的根本理解;干細胞的研究將為我們提供前所未有的戰(zhàn)勝疾病的方法,給我們提供新的健康細胞以代替病變的細胞;核聚變的研究可以從根本上解決人類能源短缺的問題,而且它是最清潔、最廉價和可再生的……以上這些前沿研究工作正是上海教育出版社推出的《科學的力量科普譯叢》(第二輯)所收入的部分作品要呈現(xiàn)給讀者的。這些佳作將展現(xiàn)空間科學、生命科學、物質科學等領域的最新進展,以通俗易懂的語言、生動形象的例子,展示前沿科學對社會產生的巨大影響。
這些佳作以獨特的視角深入展現(xiàn)科學進步在各個方面的巨大力量,帶領讀者展開一次愉快的探索之旅。它將從紛繁復雜的科學技術發(fā)展史中,精心篩選有代表性的焦點或熱點問題,以此為突破口,由點及面來展現(xiàn)科學技術對人、自然、社會的巨大作用和重要影響,讓人們對科學有一個客觀而公正的認識。相信書中講述的科學家在探秘道路上的悲喜故事,一定會振奮人們的精神;書中闡述的科學道理,一定會啟示人們的思想;書中描繪的科學成就,一定會鼓舞讀者的奮進;書中的點點滴滴,更會給人們一把把對口的鑰匙,去打開一個個閃光的寶庫?茖W已經改變、并將繼續(xù)改變我們人類及我們賴以生存的這個世界。當然,擺在人類面前的仍有很多的不解之謎,富有好奇精神的人們,也一直沒有停止探索的步伐。每一個新理論的提出、每一項新技術的應用,都使得我們離謎底更近了一步。本叢書將向讀者展示,科學和技術已經產生、正在產生及將要產生的乃至有待于我們去努力探索的這些巨大變化。感謝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的常進研究員在這套叢書的出版過程中給予的大力支持。同時感謝上海教育出版社組織了這套精彩的叢書的出版工作。也感謝本套叢書的各位譯者對原著相得益彰的翻譯。是為序。
南京大學天文與空間科學學院教授 中國科學院院士發(fā)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法國巴黎天文臺名譽博士 方成
愛麗絲·帕克(Alice Park)是《時代》(Time)的資深科普作家,全程跟蹤干細胞研究約15年,參與過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英國廣播公司美國頻道、?怂剐侣勵l道等的節(jié)目,現(xiàn)居紐約市。
楊利民 教授,退休前任職于上海工程技術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醫(yī)學院仁濟臨床醫(yī)學院。除參編專業(yè)書籍及發(fā)表專業(yè)論文外,也參與《英漢辭!贰吨袊t(yī)學大百科全書》等大型工具書的編譯、編寫工作,擔任專業(yè)課程的雙語教學工作,用英語編寫教材并授課。退休后從事英語書籍翻譯及專業(yè)論文審稿等工作,筆耕不輟。
楊學文 1979年出生,2001年畢業(yè)于上海交通大學醫(yī)學院(原上海第二醫(yī)科大學)臨床醫(yī)學專業(yè),獲醫(yī)學學士學位,現(xiàn)任中華醫(yī)學會《中華消化雜志》編輯。
序言
鳴謝
導讀(楊利民)
第1章
兩個父親的故事
第2章
從多利羊開始
第3章
政治擠了進來
第4章
從鼠到人
第5章
總統(tǒng)、政策和困境
第6章
殺回去
第7章
加州夢
第8章
卷入克隆之中
第9章
一位最高科學家的沉浮
第10章
安全港
第11章
震動來自日本
第12章
展望未來
尾聲
術語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