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xiàn)代科學的各個領域,德國誕生過許多貢獻卓越的科學家,至今已經獲得了超過60項諾貝爾物理、化學和生理醫(yī)學獎。還包括偉大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知名的文學家歌德、海涅,知名的音樂家貝多芬、門德爾頌等都誕生于德國。
由此,我們不僅想知道:究竟是什么樣的教育環(huán)境,培養(yǎng)出這么多優(yōu)秀的人才、創(chuàng)造出這么精彩的國度?
作者沈佳慧女士以其親身經歷,生動、深刻、細膩地講述了她陪伴孩子在臺灣、英國、德國共六所幼兒園及兩所小學學習、成長的故事。她帶領我們跳脫身處的環(huán)境,進入德國基礎教育現(xiàn)場,用全新的視角來觀察、體驗中西方教育的差異和教育現(xiàn)況,從而讓我們認識到:德國教育,本身就是生活教育。重視孩子的特質,培養(yǎng)孩子的專長,增強孩子對環(huán)境的適應力,才是教育的重點。
看完就能用的德國幼小教育精華!全面揭開歐洲教育主要是德國基礎教育的本質。重視孩子的特質,培養(yǎng)孩子的專長,增強孩子對環(huán)境的適應力,才是教育的重點。各領域教育名家、學校校長、老師、媒體主編等聯(lián)袂推薦!
生于臺灣新竹,淡江大學中文系畢業(yè)。畢業(yè)后從事媒體工作,曾任環(huán)宇電臺新聞記者、播報及環(huán)宇電臺旅游節(jié)目《漫步天涯》主持人。目前專職寫作。
喜歡旅行,是個將旅行與生活結合的旅人。生完孩子后才開始寫作,無論在哪里,皆樂于與孩子一同成長,探索新事物。2004年起,旅居歐洲近六年,懂中英德日四國語言,在旅歐期間,近距離觀察中西方教育觀念差異、教育現(xiàn)況,在體驗、思考、認知中從容面對孩子的教育,同時也讓孩子在生活教育中發(fā)現(xiàn)更多,學到更多。
【目錄】
作者序 德國教育,本身就是生活教育
Chapter 1 我們全家都是空中飛人
因為小K爸的學習和工作關系,兩年內,我們從臺灣飛到蘇格蘭,再從蘇格蘭飛到德國,小K也因此念過了中文、英文、德文共六所幼兒園及兩所小學。原先我也像大部分父母一樣,擔心孩子的適應問題,后來卻發(fā)現(xiàn)──改變環(huán)境并不可怕。而且,不只是我這么覺得,小K也是。
01全家開啟蘇格蘭新生活
02進入蘇格蘭幼兒園歷險
03帶著蘇格蘭腔到德累斯頓
04進入說英文的國際學校
05再次為小K找尋新學校
06正式進入德國幼兒園就讀
Chapter 2 沒有邊界的教室
興趣和專業(yè),是德國培養(yǎng)人才的重點,而不是要求每個人都要很會念書,或是認為念好書才是有出息。因此,以務實的專職教育、重視每個孩子的特質,讓他們都可以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是德國教育培養(yǎng)人才的重點和方式。
01森林里的畢業(yè)典禮
02進入小學前都會收到的紅單
03小學一年級的成績單上竟然沒有分數(shù)
04不管是不是第一名,每個人都需要生活能力
05玩就是德國小學生的主修
06學習固然重要,行為的導正也不容忽視
07把孩子看成一粒種子,需要愛護和尊重
08德國人怎樣培養(yǎng)孩子的閱讀習慣
09德國學校里的安親班
10每個人都要有說故事的能力
11德國小小足球隊,小小馬拉松,小小騎士
12小K的母語教學是一項艱巨的任務
13德國的確是個社會福利極好的國家
14可以不必念大學,但不能沒有專長
15每個孩子可能多少都有一些音樂天分
Chapter 3 玩出生活大道理
你認識那些生活中塞滿一長串課程、訓練、課外活動孩子嗎?……如果讓他們到那些美麗恬靜的地方度幾天假,他們將會不知所措。……他們不知道該如何享受自我,因為他們從來沒有時間學習獨處,這會讓他們難以面對成年后的生活。他們無法放松自己,因為從來沒有人教他們,該如何輕松度日。
01德國小孩七點就要上床睡覺
02重視傳統(tǒng)節(jié)日的德國人
03從小就帶著孩子走進博物館
04德國孩子的假期生活無聊至極
05在假期中開啟烏爾勞不(Urlaub)模式
06怎樣讓電視成為孩子的益友,是父母親共同的課題
07有趣的狗狗陪讀計劃
08孩子的適應力是培養(yǎng)出來的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