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的解析》是一本研究關于夢的問題經典文獻,是精神分析理論體系形成的一個重要標志,被后人譽為改變人類歷史的書!秹舻慕馕觥烽_創(chuàng)了弗洛伊德的“夢的解析”理論,被作者本人描述為“理解潛意識心理過程的捷徑”。書中引入了“本我”概念,描述了弗洛伊德的潛意識理論。著重介紹了夢是欲望的滿足的學說,把潛意識與夢從心理學角度進行了系統(tǒng)研究,這些研究使夢與疾病的關系也漸漸明朗起來。
《夢的解析》:
關于史前的人對夢的認識,我們可以很容易的從他們對夢的態(tài)度看出來。遠古時代遺留下來的對夢的解釋構成了在古希臘羅馬人中流行的對夢的評價的一些基礎。他們覺得夢與他們信奉的超自然的神的世界有某種關聯(lián),夢產生于神靈們帶給人們的啟發(fā)。在他們看來,夢對夢者說來,必然有著某種特殊的目的。
一般說來,它們預演著未來。然而,因為夢的內容及它們帶給夢者的印象各有不同,對夢也形成了不同的看法,所以也不必要去進行規(guī)范性或者學術性的分類。然而,古代某些哲學家們對夢的態(tài)度,從某種意義上是依據這個夢在占卜學中起到的預測性作用進行基本的劃分。
在亞里士多德的兩部關于夢的作品中,夢被劃歸到心理學的研究領域。這兩部書告訴我們,夢不是來源于神靈,因此它也沒有神圣的性質。夢來于自然,自然是半人半神的,所以夢也是半人半神的。夢并不是一種超自然的,它以服從人類的精神發(fā)展規(guī)律的形式存在,即使精神和神在某些方面具有共同點。在這里,夢被定義為睡眠者在睡眠狀態(tài)下的特殊精神活動。
亞里士多德已經了解到夢生活的某些特點。他認為,夢把睡眠狀態(tài)感覺到的輕微感知轉變?yōu)橐环N強烈的感知,它是一種放大結構!爱斎藗冇X得在火里走,很熱時,其實只是在某些地方有一件熱的東西”。
據此他推斷,夢極有可能是向醫(yī)生顯露出的關于身體早期變化的第一個跡象,而這一跡象在清醒的時候是不易察覺到的。
我們知道,亞里士多德之前的古人并不把夢當作心靈做夢的產物,而是認為夢來自于神靈?梢钥闯,關于夢的認識,不同的甚至截然相反的兩種思想在不同的歷史進程中都展現出來,而且頗具影響。這兩種思想因為古人把夢區(qū)分為真正的、有價值的夢和徒勞的、沒有價值的夢。前者給做夢者帶來警告或預示未來的提示,后者則使夢者誤入歧途或指引夢者走向毀滅。
格魯佩曾談到這樣一種夢的分類,他借用了麥克羅比斯和阿爾特米多魯斯(達爾迪斯)的話:“夢可以分為兩類:第一類夢只受到當前(或過去)因素的影響,這對未來是不重要的。第二類夢則決定著他們的未來,包含:1.夢中接受的直接預言(神諭)。2.對未來事件的預示(夢幻)。3.一種象征性的夢,需要給出詮釋(夢兆)。這個觀點延續(xù)了幾個世紀。”這種依據夢的價值對夢進行分類的方式就涉及到“夢的解析”的問題了。夢的價值是有跡可循的,或者顯而易見。這就促使人們尋找一種把夢的密碼翻譯成更加通俗易懂的語言的方法。
人對夢的科學認知,同他們對宇宙的認識是統(tǒng)一的。這種認知使他們把心靈中存在的事物映射到外部世界,使得他們如現實般存在。達爾迪斯的阿爾特米多魯斯被認為是解釋夢的最高權威。他內容廣泛的著作《解夢》足夠彌補同類著作的失傳所留下的缺憾。
在古人中存在的前科學的夢的術語是與他們對宇宙的總觀念一致的。因為宇宙習慣于被表現為外在的一種客觀事實,而它只在人們的精神生活中才擁有客觀真實性。此外,他們對夢的認知理念,也體現于早晨夢的記憶所產生的一種總體印象。它與我們心中其他事物的內容形成某種對應。除了這些人,我們也會遇到這樣的人,他們頭腦清醒,但卻用“夢無法解釋”這一性質來尋求他們堅持的確有神靈存在的宗教信念。
另外,還有某些哲學學派(如謝林的追隨者)也尊崇夢生活,這明顯反映了自古以來人們對夢的神靈性質篤信的事實。然而,人們對夢的警示和預示未來的性質的探討,也沒有停止。
寫夢的科學研究的歷史是相當困難的,因為即便這一研究在某些關鍵點上有意義,但不能從中找出一條主線。那些試圖根據有價值的發(fā)現來構建一個研究基礎的研究者,至今愿望還不曾實現,但每一位研究者都會以一種探討全新領域的方式再次探討相同的命題。如果我以編年體的文體,把前人已經寫出的這方面的研究做整理的話,我就只好放棄做關于現在這方面研究的總體狀況該書的構思。因此,我更愿意根據題目而不是根據作者的順序來組織我的闡釋。
但由于我并未成功地掌握全部文獻,因為它分布廣泛并與其他主題的文獻相交織,我只能請讀者接受我進行的簡單內容的概括,如果這并未遺漏掉基本事實和重要論點的話。
直到近期,大多數作者才意識到應該把睡眠和夢作為獨立的課題進行研究。按照一般性的研究規(guī)律,通常是已經討論了關于病理學、半夢半醒狀態(tài)的類似情形的。相反,在新近的著作中存在著另一種趨向,而且它更接近于該問題本身。與此同時,把夢生活領域的某些單個問題當成專題一樣加以研究。就這一變化來說,我很高興從中看到一種不斷成長的信念:在這些模糊的問題上,一定可以通過大量的調查找出答案,并形成統(tǒng)一的認識和結論。本書提供的正是一份具有顯著心理學特征的調查。我還沒有機會去進行有關睡眠問題的研究,即便在描述精神機構時,已經決定其機能變化的要素就與睡眠狀態(tài)有關,但這基本上是一個生理問題,因此這里對睡覺的問題的文獻不予涉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