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陽冰(約721—約786),字少溫,譙郡(治今安徽亳州)人,祖籍趙郡(今河北省趙縣),唐代著名書法家、文學家。好古,善屬文,他曾為縉云令、當涂令,李白族叔。李白贈以詩曰:“落筆灑篆文,崩云使人驚,吐辭又炳煥,五色羅華星!焙蠊僦羾颖O(jiān)丞、集賢院學士,晚年為將作少監(jiān),后人稱其為“李少監(jiān)”。,
李陽冰以小篆名世,精整圓勁,初師李斯,以瘦勁取勝。用筆力求出入之跡,體勢變平整開闊為婉轉圓通,顯得婀娜多姿,為秦篆一大變革,對后世篆法的影響極其深遠,故后人將其與李斯并稱“二李”。自詡“斯翁之后,直至小生,曹喜、蔡邕不足也!彼淖瓡,“勁利豪爽,風行而集,識者謂之蒼頡后身。”(《法書要錄》引《述書賦》注)他的功績是從前人“未有點畫”的篆籀遺跡中摸索出一套能夠書寫玉箸篆的正鋒用筆方式。清趙宦光云:“陽冰得大篆之圓而弱于骨,得小篆之柔而緩于筋!眰魇雷髌酚小度龎炗洝贰冻勤驈R碑》《謙卦銘》《怡亭銘》《般若臺題名》《吳季札墓志》等,多為后世翻刻本。
《三墳記》,李陽冰代表作,唐李季卿撰文,唐大歷二年(767年)立。碑文兩面,共二十三行,行二十字。原石早佚,宋代有重刻本,現(xiàn)存陜西省西安碑林。此碑繼承李斯《嶧山碑》玉筋筆法又有所發(fā)展,圓淳廋勁,結體縱勢而修長,但重心較《嶧山碑》略低。筆畫從頭至尾粗細一致,婉曲翩然,光滑潔凈,唯落筆直切,斬釘截鐵,使筆畫平添幾分遒勁。清孫承澤云:“篆書自秦、漢以后,推李陽冰為第一手。今觀《三墳記》,運筆命格,矩法森森,誠不易及。然予曾于陸探微所畫《金滕圖》后見陽冰手書,遒勁中逸致翩然,又非石刻所能及也!鼻蹇涤袨檎J為《三墳記》以“瘦勁取勝”。王南溟曾撰文評介李陽冰的小篆:“線條或如垂柳之搖曳,或如流云之舒卷,。洋溢著一種抒情的氣息,代表著小篆書法在唐代復興的文采風流!,
《城隍廟碑》為李陽冰擔任縉云縣令時,于乾元二年(759)在縉云縣城隍祈雨有應之后篆寫刻石!冻勤驈R碑》,碑高一六五厘米,寬七十九厘米,厚十七厘米,字徑七至十一厘米。高碑座。正文共八十六字,自右至左直書八列,篆書。落款二列,字體楷書。現(xiàn)存石碑為宋宣和五年(1123)縉云令吳延年得民間紙本重刻而成,保存頗為完整。
編者按
書法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藝術,它博大精深、源遠流長。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人民生產(chǎn)、生活的需要,漢字的書體經(jīng)過多次演變,從詭譎奇崛的甲骨文逐漸發(fā)展到蒼茫渾厚的金文、再到規(guī)整勻凈的篆書、嚴整肅穆的隸書、端莊成熟的楷書和連綿飛動的草書、不拘不放的行書等多種書體。每種書體都有自己的藝術特色。行草書具有更為廣泛的實用價值,能快寫,又易識別,同時優(yōu)秀的行草書作品,—具有極高的審美價值,如王羲之的《蘭亭序》和孫過庭的《書譜》就分別是用行書和草書書寫的,它們不但形體優(yōu)美、而且意境高遠。書家以嫻熟的用筆技巧、精妙的筆法、塑造出完美多變的字體造型,營造出幽雅的意境,給人以美的感受。行草書在我國的書法藝苑中和書法史上都具有重要的地位,歷史上各個時期出現(xiàn)了許多的行草書名家,留下了大量的優(yōu)秀作品。
藝術技巧是書法創(chuàng)作的必要條件,它不僅是書家自身本質力量的一種外化和對象化,而且能充分體現(xiàn)創(chuàng)作者才能智慧的高低和創(chuàng)作能力的大小,影響著作品整體美的構成。書法學習的主要任務,一是學習范本的用筆技巧,二是學習范本的結字布白方法。我們學習筆法不僅僅是起、行、收筆處的運筆程式,筆法的目的是塑造線條質量,體現(xiàn)筆法自身的表現(xiàn)力,連接點畫線條,使其間關系合理,以調整筆鋒的狀態(tài)。筆法的選擇與線條質感直接相關,通過對筆觸的分析,線條質感的判斷,原作工具材料等客觀因素的考查等為背景,通過點線輪廓將筆法還原到筆觸面的筆鋒著紙狀態(tài)及決定筆鋒的運筆動作層面,這樣才能實現(xiàn)筆法的全過程。結構作為線條的框架,決定線條質量的有效程度,結構的審美是書家風格、品味、格調的反映。結構因時相傳,更因時、因地、因書體風格而不同,但還是有其內(nèi)在規(guī)律可循的。
本叢書選取古代具有代表性的篆、隸、楷、行、草書法帖,采用高科技最新數(shù)碼還原專利技術,進行放大處理,放大而不失真。并有簡體釋文,供臨學者和書法教學工作者作教學輔導和參考,對于書法教學工作者和具有一定基礎的書法愛好者及初學者研習都不失為一本好書。對于書法教學工作者而言,由于原帖字普遍較小,對各種筆法和結構往往不太容易看清和理解,放大后,對帖中字每一個筆畫的用筆細微之處如提按頓挫、方圓藏露、轉折映帶等的豐富變化都能清楚地看到,可以通過對筆畫線條外輪廓的分析,還原其用筆過程。同時,對結構的比例、輕重,大小、疏密等也更為直觀,更易分析和講解。對學習者來說,一帖在手,不僅增加對帖的感性認識,而且對進一步理解技法有較大的幫助,讓初學者少走彎路。
每種書體都有各自結字規(guī)律,每種帖都有自已的結字特色。我們對篆、隸、楷、行草書的結構規(guī)律進行全面梳理。總結出每種書體十二種結字原則,同一種書體中不同書家和碑帖又有自已的個性。十二種法則包括大部分的共性原則(對比原則)和少量個性特征。每個結構原則又選用字帖中的十二個字來『圖說』這個結字原則。這些原則均出自歷代書論經(jīng)典著作,歸類總結后集聚起來,根據(jù)每種帖的特征進行舉例講解,深入淺出,幫助出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