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公民教育思潮是將各國公民培養(yǎng)為“世界公民”的思想潮流。全球化需要各國開展公民教育時,既要堅持培養(yǎng)公民的愛國情感與民族認同,也要注重培養(yǎng)公民的全球視野、國際意識及包容不同文化的胸懷,最終培養(yǎng)出在全球化社會中具有競爭力的公民。同時,環(huán)境、氣候、人口、宗教、種族暴力等全球性問題也促進了世界公民教育思潮蓬勃生長。
《世界公民教育思潮研究》首先論述了世界公民教育思潮“是什么”,研究世界公民資格觀、教育觀和國內外研究現狀;接著分析了世界公民教育思潮“為什么”,研究思潮賴以產生、存在和發(fā)展的理論根源:最后評價了世界公民教育思潮“怎么樣”,對思潮的實踐效果與理論爭議進行梳理,并通過評價和解析得出研究結論。
宋強完成了國家社科基金教育學青年項目,名為“世界公民教育思潮下不同文明國家公民教育的本土生長研究”的報告書,并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書名為《世界公民教育思潮研究》。拜讀過后,著實為宋強的研究成果高興,感到年輕一代的學者青出于藍,更上層樓。本書認真地進行了文獻綜述,廣泛地檢視了古今東西方的各種公民教育理論,以及各種主義的公民觀。他的綜論與分析,展示了公民概念的多面性和復雜性,也道出了公民概念很大程度受不同時地的文化背景和歷史發(fā)展影響。同時包括了“公民性”“社會性”和“政治性”(Marshall,1950)。著名學者何以德(Heater,1997)指出,“公民”本身含義是的多樣性的。首先,他提出了公民形式(forms of citizenship)的概念,而公民形式主要有兩種:第一種公民形式是以法律來定義公民,第二種形式是以態(tài)度來定義公民。因此,要討論公民和公民教育的問題,同時要考慮每個地方的情境(context)、文化以及歷史發(fā)展的軌跡,才可以進行概念的比較。一概而論的“公民”觀,在學術理解上很容易流于武斷,因而錯誤地將他方的公民概念,硬套到彼方的社會情境里,不單格格不入,而且可能錯解真相。
宋強,男,1980年生,漢族,東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處副研究員,教育學博士,法學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為公民教育、比較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近年來主持國家社科基金教育學青年項目、吉林省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項目等各類項目5項,在《教師教育研究》《外國教育研究》《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現代教育管理》等學術刊物發(fā)表多篇論文,其中2篇被人大復印報刊資料《教育學》轉載。獲得吉林省第九屆、第十屆教育科學優(yōu)秀成果獎、長春市第七屆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獎等多項成果獎勵。
第一章 導論
一 研究背景
(一)全球化對傳統(tǒng)“國家公民”教育提出挑戰(zhàn)
(二)世界各國和國際組織積極推行“世界公民”教育以應對全球化的挑戰(zhàn)
(三)推行世界公民教育面對“世界認同”與“國家認同”的不斷博弈
(四)中國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倡導和加強社會主義公民教育的需要
二 核心概念界定
(一)世界公民教育的內涵:由國家維度到世界維度
(二)世界公民教育的外延:由世界維度到多元維度
三 研究思路與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四 研究意義
(一)理論意義
(二)實踐意義
五 研究問題與分析框架
(一)研究問題
(二)分析框架
第二章 文獻綜述
一 國外研究
(一)總體特點
(二)基于數據庫的研究趨勢分析
(三)國外研究的熱點和存在的問題
二 國內研究
(一)總體特點
(二)基于數據庫的研究趨勢分析
(三)國內研究的熱點和存在的問題
……
第三章 世界公民教育思潮的歷史發(fā)展
第四章 世界公民教育思潮的理論基礎
第五章 世界公民教育思潮的公民資格觀
第六章 世界公民教育思潮的公民教育觀
第七章 世界公民教育思潮的實踐效果與理論爭議
第八章 世界公民教育思潮的評價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