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體現(xiàn)哲學精神,演繹民法哲學為出發(fā)點,考察了傳統(tǒng)民法學體系和民法知識的諸多方面,對民法理論體系中的概念和術語進行證偽和辨析,同時運用哲學范疇、方法構建民法概念、民法關系,厘清民法知識體系中部分概念的失當之處。作者認為民法知識仍停留在哲學缺失的狀態(tài),由此描述和分析了因為哲學缺失而導致的民法知識的錯誤和瑕疵,以期形成關于民法哲學的具體認知。
醇厚的理性思辨,濃烈的哲學風格
民法學就像一個神圣的教堂,除了偶爾的私語,回蕩的從來是牧師的聲音。對傳統(tǒng)的德國民法學理論的反思,猶如一次前所未有的棒喝,展示出作者對傳統(tǒng)理論價值重估的獨立探索精神。
孫永生,畢業(yè)于天津南開大學,獲德國哲學碩士學位。先后任教于云南師范大學政法系、河北經(jīng)貿(mào)大學法律系、深圳職業(yè)技術學院管理系。2003年考取武漢大學民法學博士,肄業(yè)。2006年調入最高人民檢察院,任《檢察日報》法學編輯。研究領域為民法基本原理、民法哲學。
導言 民法知識的假偽現(xiàn)象
第一章 債權請求權說證偽
第二章 物權請求權、人身權請求權證偽
第三章 訴權請求權證偽
第四章 請求權訴訟標的說證偽
第五章 擔保物權及抵押權物權說證偽
第六章 用益物權概念證偽
第七章 所有權概念修正
第八章 占有權的邏輯證明及實證法實例
第九章 占有事實說證偽
第十章 物權概念證偽
第十一章 法人團體人格、財產(chǎn)人格說證偽
第十二章 請求權與支配權分類原理證偽
第十三章 權利的定義及分類
第十四章 法人否認說證成
第十五章 自然人的法律人性質
第十六章 物與權利權客體概念的亂象239
第十七章 法律行為概念證偽
第十八章 代理權權力說證偽
第十九章 訴訟時效概念證偽
第二十章 民法概念證偽
第二十一章 民法與民法學的關系
第二十二章 民法哲學民法知識的希望
后記一 智力超度
后記二 孟師開創(chuàng)的中國學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