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型鋼部分包裹再生混凝土柱受力性能與設計方法》旨在介紹型鋼部分包裹再生混凝土柱的受力性能和設計方法,主要內容包括緒論、型鋼與部分包裹再生混凝土界面黏結滑移試驗及分析、型鋼部分包裹再生混凝土柱軸壓性能研究、火災(高溫)后型鋼部分包裹再生混凝土柱軸壓性能研究、型鋼部分包裹再生混凝土柱偏心受壓性能研究。
《型鋼部分包裹再生混凝土柱受力性能與設計方法》可供土木工程領域的科研人員、工程技術人員,以及高等院校相關專業(yè)的教師和研究生參考使用。
更多科學出版社服務,請掃碼獲取。
梁炯豐,中共黨員,博士,副教授,中南大學在站博士后,東華理工大學建筑工程學院教科辦主任,碩士生導師,中國鋼結構協(xié)會鋼一混凝土組合結構分會會員,主要從事土木工程學科結構工程、抗震減災領域的教學與研究工作,主要研究領域為鋼-混凝土組合結構,再生綠色混凝土應用及混凝土結構。主持和參與國家自然科項目5項、江西省自然科學基金1項、江西省科技支撐計劃項目1項、江西省高校落地計劃項目1項、江西省教育廳科技計劃項目3項。發(fā)表學術論文60余篇,其中EI檢索20余篇,獲陜西省高等學?萍歼M步獎二等獎1項、江西省高等學?萍汲晒勅泉1項,獲國家發(fā)明專利1項、國家實用新型專利10項,出版專著和教材各1部。
前言
第1章 緒論
1.1 研究背景
1.2 再生混凝土的研究現(xiàn)狀
1.2.1 再生混凝土配合比及基本性能
1.2.2 鋼筋再生混凝土結構
1.2.3 鋼管再生混凝土結構
1.2.4 型鋼再生混凝土結構
1.3 型鋼部分包裹混凝土結構
1.4 本書研究內容
第2章 型鋼與部分包裹再生混凝土界面黏結滑移試驗及分析
2.1 概述
2.2 試件概況
2.2.1 試件設計與制作
2.2.2 試驗加載方案
2.3 試驗結果與分析
2.3.1 試驗過程
2.3.2 試件的P-S曲線
2.3.3 P-S曲線的特征點
2.4 黏結強度分析
2.4.1 平均黏結強度
2.4.2 黏結強度的主要影響因素
2.4.3 黏結強度的回歸分析
2.4.4 黏結滑移的回歸分析
2.5 黏結滑移本構關系
第3章 型鋼部分包裹再生混凝土柱軸壓性能研究
3.1 概述
3.2 試件概況
3.2.1 試件設計與制作
3.2.2 試驗材料的力學性能
3.3 試驗加載與測試方案
3.3.1 試驗加載方案
3.3.2 試驗測試方案
3.4 試驗現(xiàn)象與分析
3.4.1 試驗現(xiàn)象及破壞特征
3.4.2 試件的荷載-變形曲線
3.4.3 影響短柱承載力的因素
3.5 軸壓柱承載力的計算方法
3.5.1 國外有關計算公式
3.5.2 承載力計算公式的建立
第4章 火災(高溫)后型鋼部分包裹再生混凝土柱軸壓性能研究
4.1 概述
4.2 試件概況
4.2.1 試件設計與制作
4.2.2 試驗材料的力學性能
4.2.3 試驗裝置及方法
4.3 試驗結果與分析
4.3.1 燒失量
4.3.2 高溫后試件的外觀變化
4.3.3 試驗過程及破壞形態(tài)
4.3.4 試件的P-那?
4.3.5 試件受力的特征點參數(shù)
4.3.6 峰值荷載分析
4.3.7 峰值位移分析
4.3.8 初始剛度分析
4.3.9 延性分析
4.3.10 耗能分析
4.4 高溫后型鋼部分包裹再生混凝土柱軸壓承載力計算
第5章 型鋼部分包裹再生混凝土柱偏心受壓性能研究
5.1 概述
5.2 試件概況
5.2.1 試件設計與制作
5.2.2 試驗材料的力學性能
5.2.3 試驗加載裝置與數(shù)據(jù)采集
5.2.4 測點布置
5.3 試驗結果與分析
5.3.1 試驗過程描述與破壞模式
5.3.2 荷載-變形曲線
5.3.3 荷載-應變曲線
5.3.4 型鋼部分包裹再生混凝土柱在弱軸方向與強軸方向受力特性的對比
5.4 偏壓柱承載力的計算方法
5.4.1 偏壓柱在弱軸方向的承載力計算方法
5.4.2 偏壓柱在強軸方向的承載力計算方法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