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潘維教授繼《信仰人民:中國共產(chǎn)黨與中國政治傳統(tǒng)》之后的又一思想文集。書中收錄了作者自2004年至今的人文類文章和近期的一些政論文。書中文章形散而神不散,體現(xiàn)了一位中國學者剛毅自強、以天下為己任的情懷,故名《士者弘毅》。書中的《憶先師陳翰笙》《理想主義與大學》《科學工作者的祖國》等文章曾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廣為流傳。
為什么大學要培養(yǎng)理想主義?當代學者的使命是什么?科學工作者的國家認同有什么意義?什么是“中國學派”?什么是我國百姓能理解的社會主義?如何理解“新時代”?如何實現(xiàn)人民之治?怎樣的發(fā)展才是“以人民為中心”?為什么黨和政府要“以小為大、以下為上”?如何提高大城市的治理能力?
作者以深邃的思考、清新的史觀、直擊人心的語言風格回答上述問題。書中的觀點或高屋建瓴、一針見血,或娓娓道來、情真意切,給人以強烈的思想共鳴和情感共鳴。
潘維,北京大學國際關(guān)系學院教授、北京大學中國與世界研究中心主任,研究方向為世界政治和中國政治。1978年考入北京大學國際政治系,攻讀本科、碩士學位。1996年獲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政治學博士學位。著有《信仰人民:中國共產(chǎn)黨與中國政治傳統(tǒng)》《比較政治學理論與方法》《當代中華體制》《法治與“民主迷信”》《農(nóng)民與市場》等。
這是個頗具思想創(chuàng)造力和學術(shù)創(chuàng)新力的學人,其觀點頻繁引起思想界和社會的廣泛關(guān)注和熱烈討論。他為《大道之行:中國共產(chǎn)黨與中國社會主義》一書撰寫的序言《信仰人民》在微信上的閱讀量達幾千萬次,引發(fā)強烈共鳴和反響。
一、高貴的精神
憶先師陳翰笙
高貴的精神
科學工作者的祖國
追憶史天健
追憶同事李保平
紀念鄧英淘
二、文化自覺
理想主義與大學
鄉(xiāng)土中國與文化自覺
“西學東漸”四百年
彰顯中國學派的獨特精神
社科博士論文及文風
三、社會主義
中國的社會主義
人民共和國的人民性
我國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的新時代
反腐敗的易與難
以人民為中心:大事與小事,科層系統(tǒng)與扁平組織
都市的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
社會團結(jié),國家才能富強
政府的理性化與官僚化
以小為大、以下為上
改革詠嘆調(dià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