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在鄭州大師姑城址2002陽2003年考古發(fā)掘資料的基礎(chǔ)上,分析了城址中二里岡文化早期壕溝與二里頭文化晚期城墻的共時關(guān)系,提出了鄭州大師姑城址既是一座二里頭文化晚期城址,又是一座二里岡文化早期城址的新論點。根據(jù)后者取代前者的考古實際,結(jié)合二里岡早期文化源與流的追溯,論證了鄭州大師姑二里同文化早期城址為商湯滅夏前所建韋毫的新觀點,從地域和文化面貌上樹立起了晚夏文化與先商或早商文化分界的有效界標。據(jù)此探討了夏商分界于偃師二里頭文化二期與三期、商湯滅夏前后曾分別居甫毫與北毫、偃師二里頭文化遺址三期西毫說、偃師商城太甲桐宮說及鄭州商城?J都說等學(xué)術(shù)觀點的合理性。
更多科學(xué)出版社服務(wù),請掃碼獲取。
目錄
1 引言(1)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義(1)
1.2 問題的提出與選題的背景(1)
1.2.1 問題的提出(1)
1.2.2 選題的背景(1)
1.3 夏商分界及湯毫問題研究現(xiàn)狀與困境(2)
1.3.1 夏商分界及湯毫問題研究現(xiàn)狀(2)
1.3.2 目前的困境與癥結(jié)(6)
1.4 解決問題的方法與思路(8)
1.4.1 方法(8)
1.4.2 思路(8)
1.5 本書結(jié)構(gòu)安排(9)
2 鄭州大師姑二里頭文化晚期城址(10)
2.1 大師姑二里頭文化晚期城址形狀(10)
2.1.1 城墻(10)
2.1.2 城壕(13)
2.1.3 城內(nèi)遺存(13)
2.2 二里頭文化晚期城址的年代與性質(zhì)(14)
2.2.1 年代(14)
2.2.2 大師姑城址發(fā)展的階段性(19)
2.2.3 性質(zhì)(24)
3 鄭州大師姑二里同文化早期城址的厘定(25)
3.1 大師姑二里岡文化時期遺存(25)
3.1.1 城糠(25)
3.1.2 灰坑、墓葬遺存(28)
3.1.3 三里岡文化遺存的年代(28)
3.2 大師姑二里岡文化早期城址的厘定(31)
3.2.1 二里岡文化早期壤溝與二里頭文化時期城墻是有機的整體(32)
3.2.2 二里岡文化早期壤溝與二里頭文化時期城墻及城址內(nèi)的二里岡文化遺存共同組成了二里岡文化時期的新城址(33)
4 大師姑二里岡文化旱期城址的性質(zhì)(38)
4.1 大師姑三里岡文化早期城址取代工里頭文化晚期城址的年代(38)
4.1.1 二里岡文化遺存替代二里頭文化遺存的年代(38)
4.1.2 二里岡文化城址取代二里頭文化城址的方式(40)
4.1.3 大師姑二里頭文化晚期城址與大師姑二里岡文化早期城址交替前后考古學(xué)文化因素的變化(40)
4.2 大師姑二里岡文化城址性質(zhì)(41)
4.2.1 二里岡文化發(fā)展序列(41)
4.2.2 二里岡文化下層一期的流與源(44)
4.2.3 二里岡文化性質(zhì)(54)
4.2.4 大師姑二里岡文化早期城址的性質(zhì)(65)
5 大師姑二里同文化早期城址對夏商分界問題研究的意義(70)
5.1 夏商分界問題久冰不融的癥結(jié)(70)
5.1.1 二里頭三期宮殿界標(70)
5.1.2 鄭州商城界標(71)
5.1.3 愜師商城界標(72)
5.2 大師姑二里岡下層一期城址夏商分界界標的探討(73)
5.2.1 界標的含義(73)
5.2.2 大師姑三里岡下層早期城址夏商分界界標之探討(74)
6 大師姑先商或早商城址與湯毫問題探討(76)
6.1 關(guān)于滅夏前商湯居毫問題的探討(76)
6.1.1 關(guān)于南毫的文獻記載(76)
6.1.2 關(guān)于北毫的文獻記載(77)
6.1.3 南毫、北毫地望之我見(77)
6.2 關(guān)于滅夏后商湯所建西毫問題的探討(79)
6.2.1 但師二里頭遺址商毫說的合理性與局限性(80)
6.2.2 愜師商城西毫說的合理性與局限性(85)
6.3 鄭州大師姑二里岡下層一期城址夏商分界界標對西毫說及鄭州商城瞰都說的意義與作用(90)
6.3.1 鄭州大師姑二里網(wǎng)下層一期城址夏商分界界標對西毫說的意義(90)
6.3.2 鄭州大師姑二里岡下層一期城址夏商分界界標對恒師商城桐宮說的意義(91)
6.3.3 鄭州大師姑二里岡下層一期城址夏商分界界標對鄭州商城瞰都說的意義(92)
7 結(jié)語(93)
參考文獻(94)
附表(97)
附錄A(117)
附錄B(128)
補記(136)
后記(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