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治隆唐宋
1. 鐘山題字
清康熙三十八年(公元1699年)初夏,康熙皇帝第三次南巡來到南京。農(nóng)歷四月十一日(庚戌)這天,他向同行的官員們提出要去城外鐘山的明孝陵祭祀。
明孝陵是明朝開國皇帝太祖朱元璋的陵墓。
康熙皇帝說:明代洪武乃創(chuàng)業(yè)之君,朕兩次南巡俱舉祀典,親往奠醊。今朕臨幸,當再親祭。(《康熙朝實錄》)
隨行的官員們很不理解:不就是前朝的皇帝嗎?明朝已經(jīng)被咱們大清朝取代了,咱們的皇帝要去祭拜明朝皇帝,憑什么呀?于是他們紛紛勸諫康熙皇帝不要親自去祭祀:皇上兩次南巡,業(yè)蒙親往奠醊,今應遣大臣致奠。(《康熙朝實錄》)
康熙皇帝知道這些官員的心思,他在心里說:爾等如何懂得這里面的玄機!雖說如今已入主中原,可是如果得不到中原和江南百姓的認可,這個天下是坐不穩(wěn)的!不過這些話不能當眾說出來,康熙皇帝于是對他們說:洪武乃英武偉烈之主,非尋常帝王可比。著兵部尚書席爾達致祭行禮,朕親往奠。(《康熙朝實錄》)
事情就這么定下來了。
兩天后,康熙皇帝真的來到了南京城外的鐘山明孝陵前。他視察了陵寢,吩咐官員們保護修繕好孝陵。這一天,南京城里的士紳百姓聽聞皇帝親自祭祀孝陵,蜂擁而至,有似信非信的,有看熱鬧的,圍觀的達兩千多人。
康熙皇帝多聰明呀,一看來了這么多南京人,知道正是收買人心的大好機會,于是讓人準備好了筆墨紙硯,當著眾人的面,揮毫寫下了四個大字:治隆唐宋。
圍觀的士紳百姓們見此情形,感動得落下淚來?滴趸实凼召I人心的目的達到了。不過,雖說康熙皇帝祭祀明太祖是在作秀,但是他用治隆唐宋四個字評價朱元璋,絕不是作秀。這四個字,確實代表了康熙皇帝對明太祖朱元璋的看法,是他發(fā)自內(nèi)心的敬佩之詞,是他對朱元璋生平功業(yè)的評價。
又過了幾天,也就是四月十五日,對明孝陵的修繕工作正式開始,康熙皇帝題寫的那四個大字治隆唐宋也被刻成匾額,懸掛到明孝陵的大門前。
《清實錄·圣祖實錄》中記載:甲寅,命修明太祖陵,并懸掛御書治隆唐宋匾額。
治隆唐宋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意思是說,朱元璋建立的大明朝的太平治世,比唐朝和宋朝還要興盛。
平心而論,康熙皇帝對明太祖朱元璋的敬佩是發(fā)自肺腑的,所以他才會對大臣們說:洪武乃英武偉烈之主,非尋常帝王可比。
首先,朱元璋是明朝的開國皇帝,他建立的大明朝是一個統(tǒng)一的朝代,從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延續(xù)到崇禎十七年(公元1644年),共二百七十六年。跟明朝相比,宋朝并沒有完成全國的統(tǒng)一。北宋不過從公元960年延續(xù)到公元1127年,前后不到一百七十年;南宋偏安于江南,從公元1127年延續(xù)到公元1279年,不過一百五十余年。唐朝雖然從公元618年延續(xù)到公元907年,共二百八十九年,可從公元690年到公元704年的十五年,武則天當了皇帝,改國號為大周。
其次,是明朝統(tǒng)一的情況。朱元璋建立的明朝,東北到遼東,南到南海,西到烏斯藏,基本囊括今天中國的版圖。到了明成祖朱棣時代,明朝東北到奴兒干(今俄羅斯境內(nèi)的符拉迪沃斯托克),南到南沙群島,西到西藏,西北到哈密,包括臺灣等島嶼都是明朝領土。
第三,朱元璋作為一代開國皇帝,建立了一套完整而且行之有效的制度,所以清朝官修的《明史·太祖本紀》是這樣評價明太祖朱元璋的:懲元政廢弛,治尚嚴峻。而能禮致耆儒,考禮定樂,昭揭經(jīng)義,尊崇正學,加恩勝國,澄清吏治,修人紀,崇風教,正后宮名義,內(nèi)治肅清,禁宦豎不得干政,五府六部官職相維,置衛(wèi)屯田,兵食俱足。武定禍亂,文致太平,太祖實身兼之。
從禮制說到風紀教化,再從官制說到兵制?偠灾痪湓挘褐煸拔涠ǖ渷y,文治太平。
2. 大明江山
那么,大明江山是怎樣建立起來的呢?明太祖朱元璋是推翻了元朝統(tǒng)治才建立起明朝的。元朝是蒙古族入主中原建立起來的王朝,但是元朝的統(tǒng)治制度并不完備,帶有北方游牧民族的一些特點。所以蒙古人占領了中原和江南以后,并不十分了解如何統(tǒng)治廣大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地區(qū),而且還把全國人分為四個等級蒙古人、色目人、漢人和南人,這就加深了民族之間的矛盾。
色目人即當時中亞一帶的各民族的人,蒙古人和色目人享有許多特權,是上等人。漢人是中國北方人,其中也包括被蒙古消滅的女真等少數(shù)民族;南人則是江南人。漢人和南人都是下等人,沒有特權,要去當官,也只能當副職或下層官吏。
那時候南方人考中了進士,想去謀個一官半職,就要到元大都今天的北京去打通關系。除送錢之外,還要送一些南方土產(chǎn),其中南方人做的臘肉、臘雞,蒙古人最愛吃。但是蒙古人收下禮物,還看不起南方人,就把這些送禮的人叫作臘雞。就連這些能夠有機會參加科舉考試,并且有能力通過關系謀求一官半職的人,都要受到這樣的侮辱,一般平民百姓的社會地位就更不用提了。
朱元璋就是在這樣的形勢下,提出了驅(qū)逐胡虜,恢復中華的口號。
據(jù)明太祖朱元璋說,他打天下的時候得到了一些奇人異士的幫助,其中一個叫周顛,另一個叫鐵冠道人張中。這兩個人就是金庸武俠小說《倚天屠龍記》里面的明教五大散人之中的兩個。
據(jù)說周顛和張中都是成天瘋瘋癲癲的,愛說些胡話,只在朱元璋面前規(guī)規(guī)矩矩,可是他們說的胡話后來都應驗成真。朱元璋親自寫了一篇《周顛仙傳》,說自己打天下的時候,周顛去看他,唱歌說:山東只好立一個省。還手繪地圖,對朱元璋說,打破個桶,做一個桶。他說的雖然是木桶的桶,但實際上指的是一統(tǒng)江山的統(tǒng)。打破一個桶(統(tǒng)),就是打破元朝統(tǒng)治;做一個桶,就是建立明朝一統(tǒng)江山。
當然,周顛和尚、鐵冠道人,都是朱元璋玩的政治把戲,是有意附會的傳說,他用這些神奇怪異的事情來神化自己,好讓官員百姓們以為他就是真龍?zhí)熳樱瑥亩欧?/p>
朱元璋起兵淮西,占據(jù)集慶,又先后打敗了勁敵陳友諒、張士誠,然后派大將軍徐達、常遇春北伐中原,推翻元朝統(tǒng)治,建立明朝。這在中國歷史上是一個特例。因為在中國歷史上,大多數(shù)情況是北方政權從北向南統(tǒng)一全國,比如隋、唐,再比如遼、金、元,再比如清。從南方向北方統(tǒng)一全國的政權很少,明朝是最典型的一個。
不管是從北向南,還是從南向北,無論是哪個民族,也無論是誰建立的政權,只要他入主中原,建立起統(tǒng)一政權,他就必然會成為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繼承者。
雖然朱元璋在推翻元朝統(tǒng)治的時候,打出了驅(qū)逐胡虜,恢復中華的旗幟,可是他統(tǒng)一天下以后,就改稱華夷一家了。所以明朝的建立,不但推翻了元朝統(tǒng)治,也改變了元朝強化民族矛盾的做法,真正實現(xiàn)了全國的統(tǒng)一。明朝政權,是統(tǒng)一政權,是華夷一家的政權。
3. 得位最正
對明太祖朱元璋還有一個很有趣的評價,說他得位最正。
在中國歷史上,改朝換代不是什么新鮮事。從秦始皇統(tǒng)一天下,到清朝滅亡,前后經(jīng)歷了秦、西漢、東漢、西晉、隋、唐、北宋、元、明、清一共十個統(tǒng)一朝代,此外還有三國、南北朝、五代十國、遼、金、西夏、南宋幾個分裂的時期。而統(tǒng)一王朝的開國之君大多數(shù)都在前朝為官,或者是一個民族地區(qū)的首領,只有兩個人起于民間,一個是漢高祖劉邦,一個是明太祖朱元璋。所以《明史·太祖本紀》中說朱元璋:崛起布衣,奄奠海宇,西漢以后所未有也。
說西漢以來所未有,是因為西漢也有類似的情況。西漢是漢高祖劉邦建立的朝代,漢高祖劉邦也是布衣得天下。不過漢高祖劉邦的身份比明太祖朱元璋還要高一些,劉邦當過秦朝的基層干部亭長。秦朝的亭長職掌捕盜治安的事情,當時每十里設一亭,亭長下面還管著兩個人。
別看亭長地位不高,至少是在平民百姓之上,所以劉邦敢不請自來地跑到沛縣縣令家里去見呂公,還闖到上席入座。朱元璋他敢嗎?別說縣官或者呂公那樣的大戶人家了,就連地主家他也不敢去呀。朱元璋才是名副其實的社會最底層的人。
朱元璋沒當過前朝的官,所以他起來造反,就不算背叛前朝。后來朱元璋做的第一個小官,是在反抗元朝統(tǒng)治的義軍中當上的。他沒有任何倚賴,不借助任何先天的力量,完全憑自己的本事打下天下,所以得位最正。
那么朱元璋究竟是怎樣取得成功的呢?他又付出了怎樣的艱辛呢?這得從元朝末年的那段歷史說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