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 價:36 元
叢書名:“十三五”職業(yè)教育建筑類專業(yè)規(guī)劃教材
- 作者:李麗 陳超
- 出版時間:2019/8/1
- ISBN:9787111629269
- 出 版 社:機械工業(yè)出版社
- 中圖法分類:TU201.4
- 頁碼:
- 紙張:膠版紙
- 版次:
- 開本:16開
本書主要為滿足職業(yè)院校建筑類專業(yè)CAD 教學(xué)實際需要編寫。本書從*基礎(chǔ)的命令到建筑施工圖的繪制技巧進行層層遞進的講解,可實現(xiàn)因材施教、分層教學(xué)。本書使用的操作軟件為AutoCAD 2016,鑒于各種版本CAD 軟件在操作上大同小異,因此對于其他版本的CAD 軟件,本書也同樣適用。
一、編寫背景
本書主要為滿足職業(yè)院校建筑類專業(yè)CAD 教學(xué)實際需要編寫。職業(yè)院校學(xué)生普遍喜歡實踐性較強的課程,但是每個人的接受能力不同,動手能力不同,對計算機操作的熟悉程度不同,上課注意力集中的時間也不同;谝陨细鞣矫娴目紤],本書從最基礎(chǔ)的命令講起,到軸測圖的繪制,再到建筑施工圖的繪制技巧,層層遞進,講解詳細,可實現(xiàn)因材施教、分層教學(xué)。
二、本書特點
本書基于AutoCAD 2016 進行講解,共分九章。鑒于各版本的CAD 軟件在操作上大同小異,因此對于其他版本的CAD 軟件,本書也同樣適用。本書特點如下:
1.每個命令從激活到操作解析,講解詳細,語言通俗易懂,版面布置簡潔大方。
2.部分命令采用情景引入,容易激發(fā)學(xué)習(xí)興趣。
3.對于CAD 中常用的基本命令,都附有“實戰(zhàn)練習(xí)”講解;對于不常用的命令,則僅作介紹,詳略結(jié)合、避免拖沓。
4.除了“實戰(zhàn)練習(xí)”外,本書還設(shè)置了課后練習(xí)“考考你吧”,用于鞏固知識點。此外,為了與建筑專業(yè)相結(jié)合,章末還配有建筑專業(yè)相關(guān)圖紙的練習(xí)題,讓學(xué)生有的放矢,避免盲目學(xué)習(xí)。
5.為提高學(xué)習(xí)者的繪圖速度,本書特設(shè)置“溫馨提示”專欄,對繪圖中的注意事項、繪圖技巧、容易混淆的知識點等進行詳細闡述。
6.書中加入了《房屋建筑制圖統(tǒng)一標(biāo)準(zhǔn)》(GB/T 50001—2017)的相關(guān)規(guī)定,使學(xué)習(xí)者在繪圖時有據(jù)可依。同時,對在CAD 中如何運用此規(guī)范也進行了具體的闡述,使繪圖者繪制出的建筑圖更加規(guī)范。
7.本書對往屆CAD 技能比賽試題進行了摘錄和講解,旨在開闊視野。8.為了更好地融匯貫通,本書特設(shè)置了有助于能力提升的“案例實操”部分,該部分也可作為課程設(shè)計的學(xué)習(xí)指導(dǎo)。
三、編寫團隊
李麗——四川省雙流建設(shè)職業(yè)技術(shù)學(xué)校建筑專業(yè)教師、中學(xué)一級教師,從事建筑CAD 教學(xué)多年,曾多次指導(dǎo)學(xué)生參加省、市級中職學(xué)生CAD 大賽,并獲得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等多個獎項。陳超——云南建設(shè)學(xué)校建筑類專業(yè)高級講師,長期從事建筑類CAD 課程的教學(xué)和研究,主、參編過多本CAD 教材。2015 年10 月制作的CAD 課件《繪制圓座椅平面圖》獲“中國建設(shè)教育協(xié)會中等職業(yè)教育專業(yè)委員會第十一屆優(yōu)秀課件”一等獎。
本書中使用的方法均經(jīng)過反復(fù)實踐總結(jié)而來,盡量做到最快、最便捷,但由于AutoCAD 軟件的功能強大,同一幅圖會有不同的畫法,如您有更好的方法或發(fā)現(xiàn)本書中的紕漏,歡迎批評指正。
前言
本書有關(guān)操作術(shù)語說明
第一章 AutoCAD 入門基礎(chǔ) …………………………………………………………………… 1
第一節(jié) AutoCAD 的功能 ………………………………………………………………… 1
第二節(jié) AutoCAD 的啟動、新建、打開、保存與關(guān)閉 ………………………………… 1
第三節(jié) AutoCAD 的操作界面 …………………………………………………………… 4
第四節(jié) 調(diào)用命令 …………………………………………………………………………… 9
第五節(jié) 小技巧 …………………………………………………………………………… 10
第六節(jié) 快捷鍵和功能鍵 ………………………………………………………………… 16
綜合測評 …………………………………………………………………………………… 18
第二章 二維圖形繪制命令…………………………………………………………………… 20
第一節(jié) 繪圖環(huán)境設(shè)置 …………………………………………………………………… 20
第二節(jié) 【直線】命令 …………………………………………………………………… 23
第三節(jié) 【射線】命令 …………………………………………………………………… 28
第四節(jié) 【構(gòu)造線】命令 ………………………………………………………………… 29
第五節(jié) 【圓】命令 ……………………………………………………………………… 31
第六節(jié) 【圓弧】命令 …………………………………………………………………… 33
第七節(jié) 【橢圓】與【橢圓弧】命令 …………………………………………………… 36
第八節(jié) 【點】及相關(guān)命令 ……………………………………………………………… 39
第九節(jié) 【二維多段線】與【編輯多段線】命令 ……………………………………… 42
第十節(jié) 【矩形】命令 …………………………………………………………………… 47
第十一節(jié) 【正多邊形】命令 …………………………………………………………… 50
第十二節(jié) 填充命令 ……………………………………………………………………… 51
第十三節(jié) 【多線】命令 ………………………………………………………………… 59
第十四節(jié) 其他圖形繪制命令 …………………………………………………………… 64
第十五節(jié) 對象的屬性 …………………………………………………………………… 65
綜合測評 …………………………………………………………………………………… 67
第三章 二維圖形編輯命令…………………………………………………………………… 68
第一節(jié) 選擇對象 ………………………………………………………………………… 68
第二節(jié) 【刪除】命令 …………………………………………………………………… 71
第三節(jié) 【移動】和【旋轉(zhuǎn)】命令 ……………………………………………………… 72
第四節(jié) 【復(fù)制】【鏡像】和【陣列】命令 ……………………………………………… 76
第五節(jié) 【偏移】命令 …………………………………………………………………… 82
建筑CAD
VI
第六節(jié) 【拉伸】【縮放】和【拉長】命令 ……………………………………………… 85
第七節(jié) 【修剪】【延伸】和【分解】命令 ……………………………………………… 88
第八節(jié) 夾點編輯 ………………………………………………………………………… 93
第九節(jié) 【圓角】【倒角】和【光順曲線】命令 ………………………………………… 94
第十節(jié) 其他編輯命令 …………………………………………………………………… 97
第十一節(jié) 圖形查詢 ……………………………………………………………………… 98
第十二節(jié) 表格的繪制與編輯 …………………………………………………………… 101
綜合測評(無須標(biāo)注) …………………………………………………………………… 107
第四章 圖層管理與使用……………………………………………………………………… 109
第一節(jié) 圖層特性管理 …………………………………………………………………… 109
第二節(jié) 圖層的相關(guān)命令 ………………………………………………………………… 115
綜合測評 …………………………………………………………………………………… 117
第五章 文字和尺寸標(biāo)注……………………………………………………………………… 118
第一節(jié) 文字樣式 ………………………………………………………………………… 118
第二節(jié) 文字及其編輯 …………………………………………………………………… 120
第三節(jié) 文字工具 ………………………………………………………………………… 125
第四節(jié) 尺寸標(biāo)注樣式 …………………………………………………………………… 126
第五節(jié) 尺寸標(biāo)注 ………………………………………………………………………… 130
第六節(jié) 尺寸標(biāo)注編輯 …………………………………………………………………… 136
第七節(jié) 字段的使用 ……………………………………………………………………… 139
綜合測評 …………………………………………………………………………………… 140
第六章 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