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鴻霄院士是我國環(huán)境工程與環(huán)境水質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生態(tài)環(huán)境研究中心教授、博導,長期從事環(huán)境水質學、環(huán)境工程學和用水廢水處理技術的科學研究及教學工作。"造詣精深,德高望重"不是顯赫的地位,也不是遠揚的聲名,而是一個人本身所擁有的出眾才能和人性光輝,湯鴻霄院士正是如此。他的科教人生詮釋著永開先河、與時俱進的創(chuàng)新意識,逆境不餒、守之彌堅的頑強意志,求真務實、堅韌不拔的科學態(tài)度,勤耕不輟、甘于奉獻的無私品格,是教學與科研相結合、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科學與藝術相結合、身教與言教相結合的光輝典范。本書按照時間順序梳理有序,對湯鴻霄院士的成長、學術貢獻以及研究成果進行了記錄、梳理和再現(xiàn)。此書不僅可供相關專業(yè)的人員閱讀,亦可供立志科技事業(yè)的工作者閱讀。對尚在求學成長的青少年,更是一本讀之有益的人物傳記。
更多科學出版社服務,請掃碼獲取。
目錄
總序/i
引子/1
第一節(jié) 實驗室20周年紀念會/3
第二節(jié) 我80歲的回憶與感悟/9
第三節(jié) 自撰回憶錄的緣起/14
第一章 家族往事/17
第一節(jié) 我的出生地/19
第二節(jié) 我的父親和母親/23
第三節(jié) 我家的大四合院/28
第二章 日偽和民國統(tǒng)治下的京城/33
第一節(jié) 陰影籠罩下的難民/35
第二節(jié) 好讀書,但不求甚解/39
第三節(jié) 勝利后的北平亂象/43
第四節(jié) 懵懂中接觸革命/47
第五節(jié) 入黨前后/49
第三章 “東方莫斯科”的大學生活/53
第一節(jié) 從北京到哈爾濱/55
第二節(jié) 蘇式的專業(yè)教育/59
第三節(jié) 蘇聯(lián)的水處理技術/64
第四節(jié) 生活和專業(yè)的雙起跑/68
第五節(jié) 革命運動中的激情起伏/73
第四章 教育革命和“文化大革命”/77
第一節(jié) 身為人師/79
第二節(jié) 饑寒交迫,但不忘技術革新/83
第三節(jié) 第一篇專論的形成/88
第四節(jié) 無可回避的“文化大革命”/93
第五節(jié) 我國聚合氯化鋁的發(fā)端/97
第六節(jié) 環(huán)境水化學研究牛刀小試/102
第七節(jié) 水化學教學的啟蒙/106
第八節(jié) 《用水廢水化學基礎》的誕生/112
第五章 從環(huán)境化學研究所到生態(tài)環(huán)境研究中心/121
第一節(jié) 半生轉折點 回京路漫漫/123
第二節(jié) “遁入”心向往之的環(huán)境化學研究所/128
第三節(jié) 全國環(huán)境科技研究中心/133
第四節(jié) 我國環(huán)境化學的領軍人劉靜宜/138
第五節(jié) 在水污染化學研究室做全職科研/142
第六節(jié) 中南海報告和環(huán)境科技界的形成/147
第七節(jié) 重金屬水質污染面面觀/152
第六章 國際水環(huán)境研究中心EAWAG/159
第一節(jié) 首次出國訪問的時與機/161
第二節(jié) Werner Stumm生平和水體化學學派/166
第三節(jié) Stumm偕夫人訪問北京/171
第四節(jié) 初到EAWAG的觀感和心態(tài)/176
第五節(jié) 兩位大師討論我的研究方向/184
第六節(jié) 在EAWAG的研究工作/189
第七節(jié) 三位混凝學權威未發(fā)表的遺稿/195
第八節(jié) 同Stumm教授的若干交往/200
第九節(jié) 出版《水化學》中文版的前前后后/205
第十節(jié) 有君子風度的O'Melia 教授/212
第七章 環(huán)境水質學研究開發(fā)基地/219
第一節(jié) 世界銀行貸款“從天而降”/221
第二節(jié) 國家重點聯(lián)合實驗室/227
第三節(jié) 環(huán)境水質學國家重點實驗室/232
第四節(jié) 環(huán)游美國和加拿大水環(huán)境研究中心/240
第五節(jié) 穩(wěn)定化聚合氯化高鐵的研制/246
第六節(jié) 三優(yōu)概念的水處理試驗廠/251
第七節(jié)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重點支持/257
第八節(jié) 參與各類環(huán)境科技評委會漫記/263
第九節(jié) 我們的團隊我們的兵/268
第八章 國際交流與生產研究實踐/275
第一節(jié) 聯(lián)合國大型合作銅污染評價/277
第二節(jié) 風雨交加力采柱狀樣/282
第三節(jié) 三種模式比評表面絡合理論/287
第四節(jié) 污染沉積物的吸附和質量評價/292
第五節(jié) 在德國時恰逢推倒柏林墻/297
第六節(jié) 擁有德國貴族氣質的Hahn教授/301
第七節(jié) 國際化學水處理和中國水處理化學雙年會/306
第八節(jié) 聚合鋁的形態(tài)提純與復合雜交/312
第九節(jié) 聚合鋁生產模式的工業(yè)化/317
第九章 中國工程院活動散記/323
第一節(jié) 偶成中國工程院院士/325
第二節(jié) 國家環(huán)境咨詢委員會活動一瞥/332
第三節(jié) 水量和水質矛盾及管理/339
第四節(jié) 全國水資源學者大會師/343
第五節(jié) 隨從考察云貴川青紀行/347
第六節(jié) 西北水資源的戰(zhàn)略巡視/352
第七節(jié) 美國水資源系統(tǒng)考察記/356
第八節(jié) 錢正英院士印象漫談/362
第九節(jié) 專心寫作《無機高分子絮凝理論與絮凝劑》/366
第十章 我的半了未了諸心愿/371
第一節(jié) 環(huán)境水質學學科體系框架探索(上)/373
第二節(jié) 環(huán)境水質學學科體系框架探索(下)/382
第三節(jié) 顆粒物與微界面水質過程/391
第四節(jié) 聚合類混凝劑的作用機理/401
第五節(jié) 鋁鹽水解—聚合的雙水解模式/409
第六節(jié) 納米材料元件聚合十三鋁/416
第七節(jié) 納米材料的生態(tài)效應/420
第八節(jié) 好讀書欲求甚解而難得/425
第九節(jié) 我作為科技人的行為與反思/430
第十節(jié) 環(huán)境科學技術的擴展與融合/435
附錄一 湯鴻霄大事年表、曾任社會兼職、歷年獲獎項目/439
附錄二 湯鴻霄主要著述目錄/444
后記/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