率性的文字——魏惠玲散文集《小巷彎彎》序
王劍冰
一
認識魏惠玲有幾年了。第一次見她,好像是去郟縣參加一個活動,她是以《時代報告》駐平頂山記者的身份參與其間的,讓人驚訝于一個弱女子在一地的堅守。后來知道她的另一個身份是《奔流》雜志社的副主編。雖然屬于圈內(nèi)人,但是不常見,也就不能說很了解。她曾將自己的作品拿給我看,這才知曉她工作之余還有文學愛好。再后來她帶來一部書稿,說看看能否寫個序言。我不好拒絕,也不好答應,就此拖了下來。差不多兩年過去,以為她的書早已出版,她卻又把重新整理的書稿送來了,可見她的慎重。書稿顯然有了增減,與先前那版相比有著很大的不同。
想象不到,在通訊報道這種強大的磁場干擾下,魏惠玲竟能從單調(diào)的字詞中突圍,來一場春風秋雨的華麗轉(zhuǎn)身。工作再忙,生活再累,也要找文學說說話,她以勤奮編織成的一篇篇文字,皆成為晶瑩飽滿的果實。
文學是需要練習的,但是這個練習,也在于個人的修為,在于個人的悟性。否則,也仍然不能有所成就。也就是說,一個作家的成熟,有著一定的基礎(chǔ)、一定的必然。就怕不開化的那種,一直在遛圈兒,遛完還是回到了原點。
能夠感覺到魏惠玲的認真:認真地學習,認真地借鑒。而且,這個人有思想、有認識的,是覺悟的、清醒的。她很深沉地對自己走過的路進行回望和思考,將筆觸直指生活乃至心靈深處。讀她的作品,會發(fā)現(xiàn)她在寫作的過程中的變化。這是因為她總是思索在前,認真在先。我對這種態(tài)度是認同的。
從這部書稿中就能看出,在郟縣三年,雖然寂寞清苦,還是認真地留下了《古鎮(zhèn)記憶》《小巷彎彎》《老茶館風景》《在廣闊天地》《上瑞里,聽老人說》《放飛生命》《鑲嵌在歲月里的一顆明珠》等一系列散文。書稿的積累,或許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的。
版權(quán)信息
率性的文字——魏惠玲散文集《小巷彎彎》序
輯一 小巷彎彎
小巷彎彎
古鎮(zhèn)記憶
上瑞里,聽老人說
我與張良同一個村莊
老茶館風景
在廣闊天地
放飛生命
老人與畫
佛說你們前世有緣
鑲嵌在歲月里的一顆明珠
輯二 掌心飛翔的瓷片
掌心飛翔的瓷片
生長在土地里的村落
淺醉新疆
梁祝故里拜梁祝
陪嫁妝村
郟縣定王莊的小巷,大概有四五條,每一條都不一樣。有的是由大路出發(fā),向著庭院延伸,通往悠遠的日子;有的是從村莊出發(fā),向著村外的田園延伸,通往廣闊的世界。只有一條小巷,讓你看一眼就喜歡上,就這樣靜臥、守候,像等待某一個人的到來。
風來時,一溜煙擁進小巷,變作呼喚,村莊有了呼吸;雨來了,剛夠容下一把小傘,紅綠背影輕快逝去,那是大姑娘小媳婦兒最值得留下的影像。
北京的胡同都有一個或俗或雅的名字,這里的小巷沒有名字,就叫“小巷彎彎”吧。
你有點滄桑的舊模樣,依然很美麗,圓圓的弧線像彎月嵌進大地,兩邊的房舍是星星。微光從老房子透露出來,也許母親正在燈下縫制棉衣,一針一線纏滿溫暖的氣息。小巷里有人喚著自家孩子的乳名,調(diào)皮的孩童躲進季節(jié)的拐彎處,猛地出來,一頭撞進母親的懷抱。那個扎著羊角辮的小女孩,仿佛變作小鳥,飛出村莊,飛向外面的世界,不知是否變作鳳凰。
小巷彎彎,是祖祖輩輩看不夠的風景,是祖母裹著三寸金蓮細碎過往的地方,是父親推著架子車娶回母親經(jīng)過的地方,是童年嬉戲的地方,是追風少年邁進城里第一步的起點。這是鄉(xiāng)愁的血脈,讓游子的心醉在里面,久久不愿醒來。
一聲滄桑的“你在他鄉(xiāng)還好嗎”,讓游子停下匆忙的腳步,回過頭來,遙望家鄉(xiāng)。
小巷塞滿一群群美好的日子和期盼。張愛玲一襲旗袍,好像剛從煙雨蒙蒙里走來,帶著淡淡的傷感。一顆晶瑩的露珠,驚醒歲月里的青磚灰瓦,讓一地的落葉,成為深秋的符號。林徽因把人生的小巷走成人間四月天,從徐志摩的浪漫癡狂中走來,讓金岳霖在人生的小巷空候。如今我也一襲旗袍,撐著雨傘,在小巷深處,等春光明媚。
我的一個朋友就是從這條小巷走出去的。他只讀到初中,就因為貧窮而輟學,離開故土去漂泊,養(yǎng)家糊口,但始終忘卻不了故土恩情,于是在孤獨之夜拿起筆,寫親人、寫無盡的思念和鄉(xiāng)愁。他蘸著滿腔的情思,用幾年的時間,寫出一部個人的奮斗史。其中的小巷,在他筆下如扁擔,一頭是旅居的城市,一頭是生養(yǎng)自己的故鄉(xiā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