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將社會質量與農民工市民化聯(lián)系起來,在更廣泛的社會背景下討論農民工市民化問題,提升了該領域研究的理論性。本書創(chuàng)新體現(xiàn)在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首次將社會質量理論引入農民工市民化研究當中,從理論和實證研究相結合的角度探討了社會質量對農民工市民化的影響。第二,首次將社區(qū)公民身份引入農民工市民化研究中,探討了社區(qū)公民身份對農民工市民化的影響。第三,首次將社會彈性引入研究框架,創(chuàng)造性地將社會彈性分為機會公平、心理彈性等幾個維度,探討了社會彈性對農民工市民化的影響。
徐延輝,經濟學博士,社會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現(xiàn)為廈門大學社會與人類學院副院長,教育部“新世紀優(yōu)秀人才”(2007),亞洲社會質量研究會會員,中國社會學會社會政策研究專業(yè)委員會理事,主要研究領域為經濟社會學與社會政策。迄今主持并完成了四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其中一項為重點項目。近年來,在《社會學研究》《政治學研究》《中國社會科學》等雜志上發(fā)表文章,其中多篇文章被《中國社會科學文摘》、人大復印報刊資料、《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中國社會科學網(wǎng)、中國社會學網(wǎng)、中央編譯局網(wǎng)等轉載。代表作有《教育救助與社會流動》(2012)和《社會質量、社會建設與幸福感》(2018)。
第一章 導論
第一節(jié) 研究背景
一 現(xiàn)實意義
二 理論意義
第二節(jié) 相關研究回顧
一 人口遷移研究及其最新進展
二 農民工市民化研究及其進展
三 研究述評
第三節(jié) 研究思路與研究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三 研究意義
第二章 理論基礎及研究設計
第一節(jié) 社會質量理論
一 社會質量理論的內涵
二 社會質量理論的拓展
三 社會質量的經驗研究
第二節(jié) 社區(qū)公民身份理論
一 公民身份理論及移民公民身份
二 公民身份理論與農民工市民化
三 社區(qū)公民身份
第三節(jié) 社會彈性理論
一 彈性概念及其演變
二 彈性概念的實證研究
三 社會彈性及其影響因素
第四節(jié) 理論框架與分析策略
一 理論框架
二 分析策略
第五節(jié) 研究設計
一 資料收集及樣本概況
二 分析模型
三 篇章結構
第三章 農民工市民化進程測度
第一節(jié) 農民工市民化評價指標體系構建
一 市民化評價指標體系的相關研究
二 農民工市民化評價指標體系構建
第二節(jié) 農民工總體市民化進程測度
一 農民工市民化進程相關研究
二 農民工總體市民化進程測度
第三節(jié) 分維度農民工市民化進程測度
一 經濟生活市民化
二 生活保障市民化
三 就業(yè)方式市民化
四 社會關系市民化
五 心理認同市民化
第四章 社會質量與農民工市民化
第一節(jié) 研究假設與變量的操作化
一 研究假設
二 變量的操作化
第二節(jié) 社會經濟保障與農民工市民化
一 社會經濟保障與總體市民化進程
二 社會經濟保障與分類市民化進程
第三節(jié) 社會凝聚與農民工市民化
一 社會凝聚與總體市民化進程
二 社會凝聚與分類市民化進程
第四節(jié) 社會包容與農民工市民化
一 社會包容與總體市民化進程
二 社會包容與分類市民化進程
第五節(jié) 社會賦權與農民工市民化
一 社會賦權與總體市民化進程
二 社會賦權與分類市民化進程
第五章 社區(qū)公民身份與農民工市民化
第一節(jié) 農民工與社區(qū)公民身份
一 農民工的社區(qū)生活狀況
二 農民工的社區(qū)公民身份訴求
第二節(jié) 變量的操作化
一 公民身份操作化相關研究
二 變量操作化方法
第三節(jié) 研究發(fā)現(xiàn)
一 社區(qū)公民身份與總體市民化進程
二 社區(qū)公民身份與分維度市民化進程
第六章 社會彈性與農民工市民化
第一節(jié) 理論框架及研究假設
一 社會彈性及其內涵
二 社會彈性的測量維度
第二節(jié) 變量測量與分析策略
一 變量測量
二 分析策略
第三節(jié) 研究發(fā)現(xiàn)
一 社會彈性與農民工市民化總體進程
二 社會彈性與分維度市民化進程
三 結論與討論
第七章 農民工市民化影響因素綜合分析
第一節(jié) 農民工的市民化意愿
一 城市環(huán)境評價
二 城市認同感和歸屬感
三 城市定居意愿
第二節(jié) 農民工市民化意愿的影響因素分析
一 文獻回顧與研究假設
二 變量的操作化
三 研究發(fā)現(xiàn)
四 結論與討論
第三節(jié) 社會經濟保障與農民工身份認同研究
一 文獻回顧
二 變量操作化及研究方法
三 研究發(fā)現(xiàn)
四 研究結論及討論
第四節(jié) 農民工市民化客觀維度的考察
一 勞動就業(yè)
二 休閑與消費
三 社會交往與社會網(wǎng)絡
四 住房與公共服務
第八章 有序推進農民工市民化的對策與建議
第一節(jié) 農民工市民化的政策構想
一 包容性社會政策的基本要義
二 我國的包容性社會政策實踐
三 以包容性發(fā)展審視市民化政策
第二節(jié) 社會質量與農民工市民化
一 提升社會經濟保障水平
二 培育社會信任氛圍
三 提高社會體系開放性
四 塑造積極的行動主體
第三節(jié) 社區(qū)公民身份與市民化
一 加強社區(qū)能力建設
二 提升社區(qū)社會工作水平
三 增強農民工社區(qū)參與權利和能力
第四節(jié) 社會彈性與市民化
一 社會彈性與社會保護
二 社會彈性與社會支持
第五節(jié) 社會工作介入市民化的路徑研究
一 企業(yè)社會工作的內涵
二 企業(yè)社會工作介入農民工市民化的策略
三 企業(yè)社會工作的局限
結束語
一 研究的問題
二 研究結論
三 未來研究展望
參考文獻
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