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立足于科學技術史的發(fā)展,揭示了科學技術實踐中的客觀性和合理性規(guī)范與社會、文化、經(jīng)濟、物質(zhì)環(huán)境之間的相互關系,剖析了實在觀、因果性、量子糾纏與自由意志、集體意向性、非概念內(nèi)容、布蘭頓的推理主義語義學等問題,闡述了一種可接受的科學觀;立足于日常生活轉(zhuǎn)向、道德批判與個性倫理學建構三個視域,揭示了文化哲學的現(xiàn)實意義;從大數(shù)據(jù)、虛擬現(xiàn)實、人類增強技術、倫理學與文明論的角度,揭示了信息文明的內(nèi)在意義。
更多科學出版社服務,請掃碼獲取。
目錄
總序 科學哲學的使命——從“石里克之問”談起
前言
第一章 規(guī)范、客觀性和合理性——從歷史與實踐語境中看 1
第一節(jié) 曲折的理性之路——以吳以義先生的《從哥白尼到牛頓:日心學說的確立》一書為例 2
第二節(jié) 達爾文對利他主義行為的疑問——從當代生物學哲學的視角看 12
第三節(jié) 以實踐為中心的兩個科學抽象理論 22
第四節(jié) 作為認知人造物的信息技術——一種技術哲學的反思 31
第二章 實在論、因果性與意識決定論批判——量子力學的哲學問題 42
第一節(jié) 量子力學的哲學基礎 43
第二節(jié) 量子實在觀 52
第三節(jié) 量子糾纏引發(fā)的哲學問題 60
第四節(jié) 量子糾纏顛覆了物質(zhì)與意識的關系嗎? 70
第三章 心靈、概念與語言理解——認知科學哲學問題研究 81
第一節(jié) 從哲學走向多元化:當代民間心理學研究 82
第二節(jié) 對非概念內(nèi)容的哲學反思 97
第三節(jié) 布蘭頓的推理主義語義學與福多的整體論批評 110
第四章 科學審度與科技哲學的進路重整 122
第一節(jié) 從科學活動論到對科學的審度 123
第二節(jié) 可接受的科學:走向多元主義與新客觀主義 133
第三節(jié) 科技哲學的進路重整與時代觀照 146
第五章 專長哲學的理論及其應用 165
第一節(jié) “科學研究的第三次浪潮”就要來了?——論哈里 柯林斯的專長規(guī)范理論 166
第二節(jié) 一種另類的行動哲學——論柯林斯的“行動樹”模型 173
第三節(jié) 專家還是“磚家”?——由意大利拉奎拉地震引發(fā)的思考 184
第四節(jié) 證據(jù)還是文化?——由韋伯探測引力波實驗引發(fā)的三場爭論 195
第六章 倫理悖論、政治應對與經(jīng)濟轉(zhuǎn)型——現(xiàn)代技術的三重回響 204
第一節(jié) 當代歐美技術哲學的發(fā)展歷程及成果 205
第二節(jié) 亞里士多德技術觀與兩種技術倫理悖論的解析 217
第三節(jié) 面對生物技術挑戰(zhàn)的人性捍衛(wèi)方案——福山的生物保守主義述評 225
第四節(jié) 分享經(jīng)濟的STS 探源 234
第七章 日常生活、道德批判和個性倫理學——馬克思主義的文化哲學研究 242
第一節(jié) 國外馬克思主義的日常生活轉(zhuǎn)向及啟示——以盧卡奇、葛蘭西和赫勒的日常生活理論為例 243
第二節(jié) 東歐新馬克思主義的道德批判的力量與缺陷——以赫勒的思想為例 252
第三節(jié) 喚醒、責任與無家可歸——論赫勒的個性倫理學及其悖論 260
第四節(jié) 論文化認同與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 271
第八章 大數(shù)據(jù)、倫理與信息文明——當代信息技術哲學 281
第一節(jié) 對基于大數(shù)據(jù)的科學研究范式的哲學研究 282
第二節(jié) 虛擬現(xiàn)實技術的社會倫理問題與應對 291
第三節(jié) 人類增強技術的倫理回應 304
第四節(jié) 信息文明的內(nèi)涵及其時代價值 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