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與思的交融為進路,“具體形上學”既基于中國哲學的歷史發(fā)展,又以世界哲學背景下的多重哲學智慧為理論之源,其內(nèi)在的旨趣在于從本體論、道德哲學、意義理論、實踐智慧等層面闡釋人與人的世界。與抽象形態(tài)的形而上學或“后形而上學”的視域不同,“具體形上學”以存在問題的本源性、道德的形上向度、成己與成物和意義生成的歷史過程、人類行動與實踐智慧為指向,多方面地展現(xiàn)人的存在與世界之“在”的具體性。全書包括四卷:《道論》《倫理與存在——道德哲學研究》《成己與成物——意義世界的生成》《人類行動與實踐智慧》。
楊國榮,華東師范大學資深教授、人文社會科學學院院長、校學術委員會副主任。教育部長江學者、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五、第六屆哲學學科評議組成員。主研究領域包括中國哲學、中西比較哲學、倫理學、形而上學等,出版學術著作10余種,多種論著被譯為英文、韓文,在Indian University Press、Brill 等出版。主要學術兼職包括國際形而上學學會(ISM)主席、國際哲學學院(IIP)院士、國際中國哲學史學會(ISCP)會長等。
目 錄
導論
第一章實踐哲學視域中的行動
一“是什么”與“做什么”
二何為行動
三行動的結(jié)構(gòu)
四意向性與規(guī)范性
五習行、習性與存在境域
第二章理由、原因與行動
一理由與行動
二行動的多重向度
三行動的解釋與規(guī)范
第三章意志軟弱及其克服
一意欲、情感與理性
二知行之辯
三意志軟弱的形上之維
四我思、我欲、我悅與身心之知
第四章作為實踐背景的“勢”
一實踐過程中的“勢”
二人與勢的互動
三審時度勢:回到實踐的現(xiàn)實背景
第五章實踐過程中的“幾”“數(shù)”“運”
一“幾”:趨向現(xiàn)實的可能
二“數(shù)”:必然性與時空關系
三“運”與人之“在”
第六章實踐理性及其原則
一廣義視域中的實踐理性
二實踐理性的諸原則
三實踐理性與實踐過程
第七章實踐活動、交往行動與實踐過程的合理性
一實踐活動與交往行動
二實踐過程中的多重關系
三“合理”與“合情”
第八章實踐智慧
一解釋世界與改變世界:走向融合
二原則的引用和情景的分析
三“合度”與“中道”
四“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后記
新版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