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jīng)>動植物初證》作者根據(jù)現(xiàn)代分類學方法,全面、系統(tǒng)地解讀了《山海經(jīng)》所記錄的動植物的性狀、特征、習性以及地理分布,并對其進行了科學分類;將已明確身份的動植物以拉丁學名記述,并將過去難以辨識的物種,給出了相對明確的科屬歸宿。不僅如此,作者還以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對前人的結(jié)論如實記載,并基于自己的分析予以修訂。不言而喻,這一浩繁的工程因其科學性而具有了獨特的重要意義。根據(jù)物種的生態(tài)適應性和地理分布特征可以回溯《山海經(jīng)》產(chǎn)生年代的氣候地理條件,從而為《山海經(jīng)》地理名稱考證提供了新途徑。對于物種的辨識,也為我國栽培作物起源和家畜馴化的考證提供了新的線索。作者基于自己在方言、民俗研究方面的積累,大膽嘗試了將音律學分析方法結(jié)合動植物稱謂的地方文化特點分析,收獲頗豐,亦令人耳目一新。歷來,同物異名、同名異物,屢見不鮮,使得動植物鑒定與種名辨析工作繁重。從我國現(xiàn)存民族語言和各地方言的繁雜可知數(shù)千年前的情形,考證《山海經(jīng)》所述及的動植物的真實性及其名稱的真實含義,其艱難可想而知。《<山海經(jīng)>動植物初證》循方言的脈絡入手,從民俗的特點考證,無疑為破解難題開辟了新的途徑。這不僅為動植物名稱辨析提供了新的思路,也應是下一步地理名稱考證的可行之路。
李仕瓊,女,武漢大學生物系碩士畢業(yè),師從武漢大學教授、中科院院士楊弘遠先生,先后在國家一級學報《植物學報》、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武漢大學學報》、《自然雜志》、《大自然探索》等專業(yè)刊物上發(fā)表生物學專業(yè)研究論文多篇。以“名妙”為筆名在多種報刊上發(fā)表雜文、評論文章數(shù)十萬字。曾從事文化產(chǎn)業(yè)與健康產(chǎn)業(yè)工作多年,策劃組織過多個全國性大型文化活動。近年來致力于中國古文明、地理與動植物研究工作,已出版《探索古文明的地理密碼》一書。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jié) 《山海經(jīng)》中的動植物與相關(guān)研究
第二節(jié) 筆者的《山海經(jīng)》觀
第三節(jié) 本書的寫作思路與相關(guān)說明
第二章 《南山經(jīng)》動植物初證
第一節(jié) 《南次一經(jīng)》
第二節(jié) 《南次二經(jīng)》
第三節(jié) 《南次三經(jīng)》
第三章 《西山經(jīng)》動植物初證
第一節(jié) 《西次一經(jīng)》
第二節(jié) 《西次二經(jīng)》
第三節(jié) 《西次三經(jīng)》
第四節(jié) 《西次四經(jīng)》
第四章 《北山經(jīng)》動植物初證
第一節(jié) 《北次一經(jīng)》
第二節(jié) 《北次二經(jīng)》
第三節(jié) 《北次三經(jīng)》
第五章 《東山經(jīng)》動植物初證
第一節(jié) 《東次一經(jīng)》
第二節(jié) 《東次二經(jīng)》
第三節(jié) 《東次三經(jīng)》
第四節(jié) 《東次四經(jīng)》
第六章 《中山經(jīng)》動植物初證
第一節(jié) 《中次一經(jīng)》
第二節(jié) 《中次二經(jīng)》
第三節(jié) 《中次三經(jīng)》
第四節(jié) 《中次四經(jīng)》
第五節(jié) 《中次五經(jīng)》
第六節(jié) 《中次六經(jīng)》
第七節(jié) 《中次七經(jīng)》
第八節(jié) 《中次八經(jīng)》
第九節(jié) 《中次九經(jīng)》
第十節(jié) 《中次十經(jīng)》
第十一節(jié) 《中次十一經(jīng)》
第十二節(jié) 《中次十二經(jīng)》
第七章 《海經(jīng)》(部分)動植物初證
第一節(jié) 《海外四經(jīng)》
第二節(jié) 《海內(nèi)四經(jīng)》
第三節(jié) 《大荒四經(jīng)》
第四節(jié) 《海內(nèi)經(jīng)》
附錄一 劉秀(歆)《上<山海經(jīng)>表》
附錄二 郭璞《注<山海經(jīng)>序》
主要參考文獻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