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全波形反演的研究領域觸及地震波場模擬、目標泛函設置、梯度估計、并行策略等多方面的內(nèi)容。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fā)展以及一些優(yōu)化算法的提出,這一技術目前在地震勘探中,已逐漸走向?qū)嵱没蛔C明為一種建立高精度速度模型的有效手段。
本書聚焦各向異性介質(zhì)中的全波形反演的基礎和全波形反演作為一個概念和方法所面臨的各種挑戰(zhàn)。本書聚焦在全波形反演實際應用的目標服務,同時考慮許多地震數(shù)據(jù)的限制因素。盡管VSP和井間層析在提高全波形反演分辨率方面有關鍵作用,本書只討論地面地震P波數(shù)據(jù)的更復雜問題,因為超過90%所采集的數(shù)據(jù)具有這種形式。本書主要基于波動方程的試驗與方法的許多方面都可應用于VSP或井間層析。
本書既是對于全波形理論方法的全面論述,也是一次將理論方法應用于實際資料的探索和嘗試。
1 緒言
1.1 全波形反演的定義
1.2 應用于速度建模的地震波屬性
1.3 全波形反演的目的
1.4 全波形反演面臨的挑戰(zhàn)
1.5 研究范疇
參考文獻
2 波場
2.1 波傳播的要素
2.2 坐標系統(tǒng)
2.3 介質(zhì)
2.4 聲學(標量)波場
2.5 聲學波動方程
2.6 波動方程的解析解
2.7 波動方程的有限差分解
2.8 CFL條件和非線性特征
參考文獻
3 各向異性(聲波情況)
3.1 各向異性情況
3.2 頻散關系
3.3 VTI聲波方程
3.4 波動方程的有限差分解
3.5 小結(jié)
參考文獻
4 全波形反演基礎
4.1 背景知識和全波形反演議題
4.2 正演
4.3 目標函數(shù)
4.4 *新
4.5 玻恩近似
4.6 敏感核函數(shù)
4.7 模型和數(shù)據(jù)權重
4.8 算法
4.9小結(jié)
參考文獻
5 全波形反演的非線性特性及潛在解
5.1 低頻問題
5.2 模型波數(shù)
5.3 模型波數(shù)與數(shù)據(jù)之間的關系
5.4 相位反演與瞬時走時
5.5 阻尼的影響
5.6 衰減運算的作用
5.7 新目標函數(shù)
5.8 小結(jié)
參考文獻
6 各向異性模型的建立
6.1模型
6.2 一個DTI模型
6.3 速度分析
6.4 小結(ji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