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作者邁爾·斯塔特曼是行為金融學領域公認的先驅者和奠基人,他的《行為金融學通識》是一部寫給“普通人”的通識論著,亦是一部邏輯清晰、匠心獨到的行為金融學教科書。
在書中,作者構建了第二代行為金融學基石,將金融學的分析前提推進至“普通人”,融入關于人們的欲望,以及認知和情緒捷徑與錯誤的知識。幫助讀者識別欲望、糾正錯誤,理解市場和投資者的行為規(guī)律,更好地做出投資決策。
兩位譯者長期從事行為金融學研究工作,他們翻譯的《行為金融學通識》透徹、易曉、措辭嚴謹,兼具學術性和可讀性。
本書打開了投資心理學、認知科學和行為金融學的新局面,揭示了投資人和市場行動背后的經(jīng)濟學、心理學原理,是踏入行為金融學大門的必讀之作。
1.權威作者:行為金融學創(chuàng)始人、奠基人邁爾·斯塔特曼教授的新力作。
2.里程碑式巨著:在第一代“理性人”的金融學基礎上,構建了基于“普通人”的第二代行為金融學框架,被譽為“第二代行為金融學奠基之作”。
3.知名譯者:譯者賀京同是南開大學經(jīng)濟學院教授,國內行為金融學研究領軍人,其翻譯措辭嚴謹,兼具學術性和可讀性。
4.“普通人”讀者:本書內容透徹、易曉,案例豐富有趣,文獻資料詳實,普通讀者或專業(yè)人士都可以閱讀。
5.眾多名家推薦:諾貝爾經(jīng)濟學獎得主哈里??馬科維茨、先鋒集團創(chuàng)始人約翰·C. 博格爾,以及Financial Analysts Journal、Journal of Wealth Management 等眾多國際一流學術期刊主編推薦。
6.資源豐富:購買本書,根據(jù)書后申請表提示即可獲得課件、拓展閱讀等資料。
引 言
什么是行為金融學?
正在考慮送一件禮物給你的摯愛,思忖是送一支價值 還是直接送 10 美元比較好。你是一個理性的人,懂點兒金融學,因此, 10 美元的紅玫瑰,你是這么想的:一支玫瑰不會帶來什么功利性(utilitarian)收益——對她而言,玫瑰既不能吃,也不能喝。并且,送玫瑰也是一種浪費。幾天后,當花瓣枯萎凋落時,她就會將其扔掉。
現(xiàn)在,考慮直接送 10 美元。你的愛人可能將這 10 美元存入儲蓄賬戶,這筆錢會隨著利息收入而增值,當她變老時,可用這筆錢支付養(yǎng)老院的費用。但如果她現(xiàn)在就想花掉這 10 美元,那么對于她的偏好或經(jīng)濟學家所謂的效用函數(shù),你又了解多少呢?或許使其效用函數(shù)達到最大的是一瓶醋。
我們——這些普通人——知道直接送 10 美元或許是理性的,但是也知道這是相當愚蠢的。遵循這種原則,必定會讓你失去所愛。普通人知道玫瑰不會帶來什么功利性收益,但是,它們更多地會帶來表達性(expressive)和情感性(emotional)收益。一支玫瑰訴說著:“我愛你!”一支玫瑰訴說著:“我是一個體貼周到的人——和我結婚肯定錯不了!毕喾,在情人節(jié),若你在摯愛之人家門前,拿著 10 美元作為禮物,請你想象一下后果吧。
好吧,你說,這是一個好故事,但它和金融學有什么關系呢?我會說有很大的關系,因為股票、債券,以及所有其他金融產(chǎn)品和服務與玫瑰、手表、汽車、美味佳肴一樣,都會提供功利性、表達性和情感性收益。當我們認為金融產(chǎn)品和服務只能提供功利性收益時,那么對于我們的理財行為和金融市場行為,很多深刻的見解就會被忽略掉。行為金融學是寫給如你我一樣的普通人(normal people)的金融學。普通人不是非理性的。實際上我們很有頭腦,并且我們通常是“中度聰明的(normal-smart)”。我們不會特別無知,并且,在犯認知型(cognitive)和情緒型(emotional)錯誤方面也不是特別離譜。相反,在這些方面我們是正常的,我們用自己的方式來尋求并獲得功利性、表達性和情感性收益。然而,有時我們是“中度愚蠢的(normal-foolish)”,受認知型錯誤(例如后見之明和過度自信)和情緒型錯誤(例如過度的恐懼和不合實際的希望)的誤導。
這本書是一本關于行為金融學的書——是寫給普通人,且關于普通人的金融學。本書將給出以下幾個問題的答案:當進行金融選擇時,我們——普通的消費者、儲蓄者、投資者和經(jīng)理人——想要些什么?對于金融選擇,我們的所思所感是些什么?我們將做出哪些行為?我們的行為如何影響金融市場,如何反映在金融市場中?
本書呈現(xiàn)的行為金融學是第二代行為金融學。
第一代行為金融學始于 20世紀 80 年代早期,普遍接受標準金融學對人們的欲望的看法:“理性”欲望——限定在功利性收益范圍內,即高收益低風險。這一代行為金融學通常將人描述為“非理性的”——屈服于認知型和情緒型錯誤,在滿足其理性欲望的過程中受到誤導。
第二代行為金融學將人描述為普通人。其首先承認人們有完整系列的普通欲望,承認其帶來的收益(功利性、表達性和情感性收益),并將普通欲望與錯誤區(qū)分開來,指導人們在滿足普通欲望的過程中使用捷徑并避免錯誤。除了人們的認知型和情緒型捷徑與錯誤,人們的普通欲望更是構成了金融學 重要主題的礎,這些主題包括儲蓄與支出、資產(chǎn)組合構建、資產(chǎn)定價和市場效率。所有這些主題本書都會涉及。
除了財富的功利性收益,我們還想從我們的投資中獲得更多東西。我們想從以下方面獲得表達性和情感性收益:致富的愿望、免受貧困之苦、養(yǎng)家糊口、忠于自己的價值觀、獲得較高社會地位、玩游戲并獲勝等等。玩投資游戲并從中獲勝產(chǎn)生的表達性和情感性收益,不僅吸引了億萬富翁級的投資專業(yè)人士,而且也吸引了業(yè)余的短線交易者和所有其他人。瞧一瞧 Paulson&Co. 對沖基金的約翰·保爾森(John Paulson),在 2008—2009 年金融危機期間,他因為從抵押貸款支持型證券中獲利數(shù)十億美元而聞名。和許多同齡人一樣,保爾森并不打算很快退休,雖然他擁有幾輩子也花不完的財富。他說:“你知道,我還算年輕,才 56 歲。你看看喬治·索羅斯,我猜他都 81 歲了。沃倫·巴菲特,他也 81 歲了?·伊坎多大歲數(shù)來著?”保爾森很清楚投資是一種游戲,他坦誠了自己從參與并獲勝中獲得表達性和情感性收益的欲望!耙恍┤讼矚g下棋,一些人喜歡玩西洋雙陸棋。這就像一場游戲,玩游戲很有趣!彼a充道:“當你獲勝時更有趣。” 我們經(jīng)常聽到,行為金融學不外乎是一系列關于非理性人的故事,他們受到認知型和情緒型錯誤的誤導;它缺乏標準金融學所具有的統(tǒng)一結構。然而,現(xiàn)在的標準金融學已經(jīng)不再統(tǒng)一了,因為其理論與證據(jù)之間出現(xiàn)了較大的裂隙。本書為行為金融學提供了統(tǒng)一的結構,吸收了標準金融學的某些部分,揚棄了其他部分,為理論、證據(jù)和實踐之間搭起了橋梁。
標準金融學建立在以下五大基石之上:
1. 人們是理性的。
2. 人們如均值 - 方差資產(chǎn)組合理論所描述的那樣構建資產(chǎn)組合,即人們對資產(chǎn)組合的要求僅為高期望收益與低風險。
3. 人們如標準生命周期理論所描述的那樣儲蓄與支出,即人們很容易就 能找到儲蓄與支出的正確方式并遵守它。
4. 投資的期望收益由標準資產(chǎn)定價理論解釋,其中,期望收益的差異僅
由風險差異決定。
5. 市場是有效的,因為價格等于市場價值,并且市場難以被戰(zhàn)勝。
對于標準金融學的五大塊基石,行為金融學都提出了替代性的基石,融入了人們的欲望,以及其認知型和情緒型捷徑與錯誤方面的知識。
行為金融 學建立在以下五大基石之上:
1. 人們是普通人。
2. 人們如行為資產(chǎn)組合理論所描述的那樣構建資產(chǎn)組合,即人們對資產(chǎn)組合的要求超越了高期望收益和低風險,例如,要求社會責任和社會地位。
3. 人們如行為生命周期理論所描述的那樣儲蓄與支出,即存在一些障礙,例如薄弱的自我控制力,使人們難以找到儲蓄與支出的正確方式并遵守它。
4. 投資的期望收益由行為資產(chǎn)定價理論解釋,其中期望收益的差異并非僅由風險差異決定,還由社會責任擔當度和社會地位等決定。
5.從價格等于市場價值來看,市場并不是有效的,但從難以戰(zhàn)勝角度來看,市場是有效的。
標準金融學,也被稱為現(xiàn)代金融學或現(xiàn)代資產(chǎn)組合理論,可以追溯到 20世紀 50 年代末、 60 年代初。莫頓·米勒(Merton Miller)和弗朗科·莫迪利安尼(Franco Modigliani,二者都曾榮獲諾貝爾經(jīng)濟學獎)在 1961 年將投資者描述為理性人。尤金·法瑪(Eugene Fama,也曾榮獲諾獎)在 1965 年對有效市場進行了描述。 1952 年, 哈里·馬科維茨(Harry Markowitz,另一位諾獎獲得者)給只關心資產(chǎn)組合期望收益與風險的投資者開出了一個“處方”,即初始形式的均值 - 方差資產(chǎn)組合, 1959 年他為此類資產(chǎn)組合規(guī)定 了更詳盡形式。威廉·夏普(William Sharpe)(又是一位諾獎獲得者)采納了馬科維茨的均值 - 方差資產(chǎn)組合“處方”,認為其描述了投資者的實際選擇,并于 1964 年提出了資本資產(chǎn)定價理論(CAPM)。根據(jù)該理論,期望收益的差異由風險差異決定。我們可以將標準金融學之前的金融學稱為“原始行為金融學(protobehavioral finance)”,稱其之后的(始于 20 世紀 80 年代早期)為行為金融學。原始行為金融學是金融學的“豐滿”時期,它承認想獲得功利性、表達性和情感性收益的普通欲望,描述普通行為。這種普通行為受認知型和情緒型捷徑引導,并受認知型和情緒型錯誤誤導。
但是,原始行為金融學結構較為凌亂,并不好用,甚至常常直接通過奇聞軼事得出一般性結論。標準金融學統(tǒng)治了金融學的“厭食”時期,其倡導者們忙著將金融領域的問題排除在外,而非解答它們。赫什·謝夫林和我是較早的行為金融學的倡導者,在 1984 年的文章中我們主張,投資者的欲望,以及認知型和情緒型捷徑與錯誤會影響他們對特定股票的偏好。莫頓·米勒(標準金融學的創(chuàng)立者之一)在 1986 年的文章中作了下述回應:“股票通常并非僅僅是經(jīng)濟模型中抽象的‘收益束(bundles of return)’。每一個組合背后都有一個故事——關于家族企業(yè)、家庭紛爭、遺產(chǎn)遺贈、離婚協(xié)議以及其他一系列故事,它們與我們的資產(chǎn)組合選擇理論毫不相關。我們之所以在建模時抽象掉了所有這些故事,不是因為這些故事太無趣,而是因為它們太有趣,因而會分散我們對普遍的市場力量的注意力,而后者才是我們應該主要關注的。”
然而,關于家族企業(yè)、家庭紛爭、遺產(chǎn)遺贈、離婚協(xié)議的影響問題是金融學問題。這些問題背后是人們想獲得功利性、表達性和情感性收益的欲望,是采用認知型和情緒型捷徑的本能,是認知型和情緒型錯誤的陷阱。我們或 許會揮霍掉母遺贈給我們的錢,但同時又覺得必須留給兒女們一部分錢作為遺產(chǎn)。我們或許不愿賣掉股票,但卻樂意花掉紅利。此外,市場的主要力量是由我們的行為驅動的。如果我們不了解這些行為,就沒有希望了解市場的力量,F(xiàn)在,我們在為“強健且適用的(muscular and fit)”金融學而奮斗,而行為金融學也仍然處于建設過程中,它描述了影響普通人行為并反映在金融市場上的欲望、捷徑以及錯誤。
行為金融學會涉及對以下方面的探索:我們的欲望(除了高利潤帶來的功利性收益,還想獲得投資帶來的表達性和情感性收益);在滿足欲望的過程中我們采用的捷徑,以及所犯的認知型和情緒型錯誤;我們如何構建資產(chǎn)組合;為什么某些投資產(chǎn)生的收益會比其他投資高;我們是否有希望擊敗市場。同時,對于努力使其自身從無知轉變到有知,并提高其聰明行為對愚蠢行為比例的人而言,行為金融學還會給他們提供可以借鑒的經(jīng)驗。
邁爾·斯塔特曼(Meir Statman),美國圣克拉拉大學列維商學院Glenn Klimek金融學教授,行為金融學創(chuàng)始人、開拓者。他的理論建立了一種行為與金融學的統(tǒng)一結構,認為非理性的普通人是市場的真正參與者。其研究基礎包括普通人的行為、行為投資組合理論、行為生命周期理論、行為資產(chǎn)定價理論和行為市場效率。他是三個貝克IMCA期刊獎、三個格雷厄姆和多德獎的獲得者,并曾獲Batterymarch Fellowship獎金、莫斯科維茨獎、威廉·F·夏普獎、伯恩斯坦·法博齊/ 雅可布·列維杰出論文獎、戴維倫理學獎等重要獎項。
賀京同,博士,南開大學英才教授、經(jīng)濟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南開大學行為經(jīng)濟學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jīng)濟建設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研究員,美國University of Minnesota 雙城校區(qū)訪問學者,美國Brown University高級訪問學者。主要研究領域為行為經(jīng)濟學理論、實驗宏觀經(jīng)濟學、行為金融學、宏觀經(jīng)濟分析與預測。是國內較早從事行為經(jīng)濟學方面研究的學者之一,翻譯和主持翻譯了與行為經(jīng)濟學相關的著作二十多部。
高 林,博士,天津職業(yè)技術師范大學經(jīng)濟與管理學院講師。主要研究領域為行為經(jīng)濟學與宏觀經(jīng)濟管理,參與多項國家和省部級課題,翻譯多部行為經(jīng)濟學領域著作。
目錄
第一編
行為科學中的人是普通人
第 1 章?? 普通人 003
第 2 章?? 想獲得功利性、表達性和情感性收益的欲望 011
第 3 章?? 認知型捷徑與錯誤 036
第 4 章?? 情緒型捷徑與錯誤 070
第 5 章?? 糾正認知型和情緒型錯誤 094
第 6 章?? 體驗幸福、生活總體評價與選擇:期望效用理論和前景理論 118
第 7 章?? 行為金融謎團:紅利謎團、意向謎團、定期定額投資謎團與時間分散化謎團 139
第二編??
行為金融學與資產(chǎn)組合、生命周期、資產(chǎn)價格、市場效率
第 8 章?? 行為資產(chǎn)組合理論 183
第 9 章?? 儲蓄與支出的行為生命周期 230
第 10 章?? 行為資產(chǎn)定價理論 266
第 11 章?? 行為有效市場 302
第 12 章?? 行為金融學的啟示 355
參考文獻?? 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