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公正的下面卻是殘酷的體罰,大部分早期來到中國的西方人士都見識了中國的刑具和懲罰方法。明代來到中國的葡萄牙傳教士克路士說:
有兩種刑具,一種用在手上,另一種用在腳上。用在手上的是一些一指粗、 一拃長的圓棍,兩根繩子從中穿過,把手指夾在木棍之間后拉緊繩子,這樣做就會壓裂骨頭。我曾看到一個十三四歲的男孩被這樣折磨,真是件最可憐的事。之所以他這樣受罪是因為有人讓他看守一所房子里被司法機關(guān)關(guān)押的一個年輕人,由于他粗心大意,那人逃走了,因此就這樣把他抓住,同時搜尋逃犯。這是最輕的懲罰。
用在腳上的刑具非常厲害,讓人感覺很痛。因為它有兩塊方木板,大約四拃長,一邊用鉸鏈連上,另一邊用繩子綁好。將腳踝夾在木板中,再用木槌在上面敲打,這樣來壓碎骨頭。
此段描述幾乎原封不動地被門多薩抄在了《中華大帝國史》中, 而弗萊芒雕刻家德?布萊(Theodor de Bry, 1528—1598)則將這兩種刑具畫進了他為林舒騰的《東方航海志》所作的插圖中。
《東方航海志》中的手刑與腳刑插圖
上圖手刑細部
另一位明代來華的葡萄牙傳教士曾德昭曾在中國受過牢獄之災,他也描述了這兩種刑具,并記錄了他們的中文名稱:
拷刑也在某些需要的案件中使用。我只知道兩種拷刑。一用于足,一用于手。用于足的叫做“夾棍”(Kia Kuen)的刑具,它有三塊木片安在一根橫木內(nèi),中間一片固定,另兩片是活動的,把腳放在其中,壓榨收緊,直到足后跟的骨頭深入足內(nèi)。他們也用一些小木片放在手指間以施加手刑,他們稱之為拶子(Tean Zu),然后收緊,用紙在四周加以封印,這樣讓他們延續(xù)一個星期。
“夾棍”和“拶子”主要用于拷問時,但其他懲罰犯人的方法仍有很多。比如關(guān)于偷盜,克路士說:
如果抓到小偷,就讓他脖子上掛著贓物游街,并打上幾板。如果偷的東西達到法定的一定數(shù)量,就用針和墨水在小偷胳膊上刺字,并關(guān)押一段時間,然后放出來。如果第二次被抓住,給以同樣處置。如果第三次被抓住,就要在脖子上套上枷鎖,以示死罪,并在手上和腳上帶上鎖鏈,關(guān)押起來,等待最后判決,但往往很多人得到了寬恕。
關(guān)于拷刑,紐豪夫在《荷使初訪中國報告》中對比了明清兩代的做法:
因為他們過去通常不會為了小偷小摸而殺死任何人,除非他們犯行時使用了武力和暴力。一個人如果第二次被發(fā)現(xiàn)犯有搶劫罪,他的手臂上被烙上兩個字;如果是第三次,則將字烙在他的額頭上;但是如果他第四次犯下類似的過錯,他就被鞭打和流放。這種忽視懲罰盜賊和無賴的行為,是中國有如此眾多的盜賊和流民蜂集的原因。
但是自從韃靼人成為這個帝國的征服者以來,他們以極大的審慎和嚴謹糾正這些犯行,并以法律來懲罰罪犯。當我在中國的時候,輕微的犯罪即被定為刑事犯罪;被判犯有最低罪行的人會被處以死刑。在執(zhí)行這一判決時,一旦任何人被判死刑,他的雙手就被綁在身后,背上有一塊木板,上面寫著他的罪行。他就這樣被綁著,由治安官根據(jù)習俗帶入一個空曠的地方,可能是在城內(nèi),也可能在城外。在沒有任何進一步儀式的情況下,他就被斬首了。如果有任何人被赦免而揀回了一命,他將受到極端嚴厲的懲罰,在這種情況下他通常選擇寧愿死去,而不是為了活命而遭受無可避免的苦難。折磨的方式是這樣的:兩名強壯的家伙受命毆打罪犯的小腿,直到所有的肌腱和神經(jīng)都被殘酷地打爛,腿即使沒被打破的話,也是傷痕累累。
而曾德昭在《大中國志》中也提到了對于通奸者的懲罰措施:
奸夫受到嚴懲,盡管不判死刑,除其他刑罰外,還飽受杖刑。婦女犯奸的,如果她從前有貞潔之名,受到鞭打或杖刑,把褲子一直扒到腳跟,讓她出丑,有時當街鞭打;但是,如果她早就失去貞潔,就只讓她穿著褲子挨打。
實際上,除了挨打之外,如果女方的丈夫提告,通奸者則會被判死刑,伯來拉說:
通奸者要入獄,情況一經(jīng)查明,要判以死刑:女方的丈夫必須控告他們。這條法律對犯行的男女都適用。
克路士說:
如果妻子通奸,丈夫控告了奸夫淫婦,那么他們兩人都會被判處死刑。
即使僥幸不被判處死刑,通奸者也難逃被戴上木枷游街的命運?寺肥空f:
對普通罪犯的懲罰是打板子,數(shù)量由罪行的輕重而定。一些犯了輕罪的人要在街上游行,受到路人的嘲笑。他們頭上套著一塊厚方塊木板,略寬于三拃,在板子的中間有個洞,大小與脖子粗細相當。此板可以分成兩塊,以便將脖子套進去。板上寫著此人所犯的罪行,這樣他所到之處都會受到嘲笑、奚落。根據(jù)他罪行嚴重的程度,他要游街三到四天。
西班牙的考特斯神父在《中國紀行》中也記錄了通奸者游街示眾時的情況:
通奸的男女被判戴著木枷游街示眾數(shù)日。罪行更嚴重的人會被判在公共場所戴著木枷一動不動地站立15至20天,其間不得坐下。在刑期結(jié)束前由于腿中形成了許多硬結(jié)塊,會腫脹,甚至潰爛、致死。這就是這種懲罰的目的。
《中國紀行》中戴著木枷的賭徒和通奸者
木枷可能是古代中國最常見的刑具,它跟西方中世紀使用的刑具頸手枷(pillory)有類似之處。頸手枷通常是固定在某處的木架子,罪犯被判立在木架子旁,將頭和手伸入架子上預留的三個洞中。但中國的木枷直接套在脖子上,因此受刑人需承受木枷的重量。在16世紀中下葉,西方人在中國看到的木枷是比較窄的。伯來拉說:
木枷寬約一拃,一個人戴著枷站著時,木枷下部可及膝蓋。枷板分兩半,合起來中間是個脖狀的孔洞。根據(jù)脖子的粗細調(diào)整后,就把木枷架在罪犯的脖子上,用裝置把兩半合起來,釘住。脖子后面翹起的木板有一拃長,脖子前面的木板可及膝蓋。在這前傾的板上用大字寫上判決書及死罪的理由。
克路士說:
那些已經(jīng)被判死刑的人被套上木枷,木枷長至膝蓋,被涂上白色,上面寫明被判刑的罪狀。木枷只有一拃多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