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遠程教育精品教材·經濟與管理系列:管理學原理
定 價:35 元
叢書名:21世紀遠程教育精品教材·經濟與管理系列
- 作者:安維 著
- 出版時間:2010/3/1
- ISBN:9787300116013
- 出 版 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 中圖法分類:C93
- 頁碼:328
- 紙張:膠版紙
- 版次:1
- 開本:16開
《管理學原理》系統(tǒng)介紹了管理學的基本理論和方法。教材結構設計和內容安排力求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注重實用性和可操作性。一方面,教材介紹了管理學知識的完整框架及管理領域的新情況、新方法、新經驗,另一方面,教材各章節(jié)穿插了大量案例思考,有利于提高學習者的興趣,鍛煉人們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管理學原理》可作為成人教育院校經濟與管理類有關專業(yè)本、專科的教材,也可供各類管理人員在職培訓和自學使用。
我們正處在教育史尤其是高等教育史上的一個重大的轉型期。在全球范圍內,包括在我們中華大地,以校園課堂面授為特征的工業(yè)化社會的近代學校教育體制,正在向基于校園課堂面授的學校教育與基于信息通信技術的遠程教育相互補充、相互整合的現代終身教育體制發(fā)展。一次性學校教育的理念已經被持續(xù)性終身學習的理念所替代。在高等教育領域,從1088年歐洲創(chuàng)立波洛尼亞(Bologna)大學以來,21世紀以前的各國高等教育基本是沿著精英教育的路線發(fā)展的,這也包括自19世紀末創(chuàng)辦京師大學堂以來我國高等教育短短一百多年的發(fā)展史。然而,自20世紀下半葉起,尤其在邁進21世紀時,以多媒體計算機和互聯網為主要標志的電子信息通信技術正在引發(fā)教育界的一場深刻的革命。高等教育正在從精英教育走向大眾化、普及化教育,學校教育體系正在向終身教育體系和學習型社會轉變。在我國,黨的十六大明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之一就是構建學習型社會,即要構建由國民教育體系和終身教育體系共同組成的有中國特色的現代教育體系。
教育史上的這次革命性轉型絕不僅僅是科學技術進步推動的。誠然,以電子信息通信技術為主要代表的現代科學技術的進步,為實現從校園課堂面授向開放遠程學習、從近代學校教育體制向現代終身教育體制和學習型社會的轉型提供了物質技術基礎。但是,教育形態(tài)演變的深層次原因在于人類社會經濟發(fā)展和社會生活變革的需求。在新世紀,人類社會開始進入基于知識經濟的信息社會。知識創(chuàng)新與傳播及應用、人力資源開發(fā)與人才培養(yǎng)已經成為各國提高經濟實力、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的關鍵和基礎。而這些是僅僅依靠傳統(tǒng)學校校園面授教育體制所無法滿足的。
安維,現任教于中國人民大學繼續(xù)教育學院。主要研究方向:管理學、企業(yè)制度與公司治理、企業(yè)組織設計、企業(yè)流程再造等。主要講授課程:管理學原理、現代企業(yè)管理、國際企業(yè)管理、薪酬管理等。多年來涉足企業(yè)咨詢與培訓,涉及戰(zhàn)略、生產組織、薪酬設計等內容。已出版《管理學基礎》、《現代企業(yè)管理》、《國際企業(yè)管理》等教材多部,并發(fā)表多篇學術論文。
第一章 管理與管理者
第一節(jié) 管理概述
第二節(jié) 管理者
第三節(jié) 管理學
第二章 管理思想及其發(fā)展
第一節(jié) 早期管理思想
第二節(jié) 科學管理思想
第三節(jié) 行為科學管理思想
第四節(jié) 現代管理思想
第五節(jié) 現代管理思想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
第三章 管理與環(huán)境
第一節(jié) 管理與環(huán)境
第二節(jié) 組織環(huán)境因素與分析
第三節(jié) 組織的社會責任
第四章 決策原理與方法
第一節(jié) 決策概述
第二節(jié) 決策組織與過程
第三節(jié) 決策方法
第五章 計劃原理與方法
第一節(jié) 戰(zhàn)略與戰(zhàn)略管理
第二節(jié) 計劃與計劃工作
第三節(jié) 目標管理
第六章 組織與組織設計
第一節(jié) 組織與組織工作
第二節(jié) 組織結構設計原理
第三節(jié) 組織結構模式
第七章 人員配置與團隊管理
第一節(jié) 人員配置
第二節(jié) 人員培訓與績效管理
第三節(jié) 團隊管理
第八章 組織文化與組織變革
第一節(jié) 組織文化及其構成
第二節(jié) 組織文化建設
第三節(jié) 組織變革
第九章 領導與領導理論
第一節(jié) 領導的本質
第二節(jié) 領導理論
第三節(jié) 領導者的素質與修養(yǎng)
第十章 激勵與激勵理論
第一節(jié) 激勵原理
第二節(jié) 激勵理論
第三節(jié) 激勵體系的建立
第十一章 溝通原理與方法
第一節(jié) 溝通及其作用
第二節(jié) 溝通類型和網絡
第三節(jié) 改善溝通的途徑
第四節(jié) 沖突管理
第十二章 控制工作原理與方法
第一節(jié) 控制與控制系統(tǒng)
第二節(jié) 控制過程
第三節(jié) 控制技術與方法
參考文獻
(六)經驗主義學派
經驗主義學派又稱為經理主義學派,其代表人物是彼得·德魯克,他的主要著作有《管理實踐》、《管理——任務、責任、實踐》等。經驗主義學派認為,管理學就是研究管理經驗,通過對管理人員在個別情況下成功的和失敗的經驗教訓的研究,會使人們懂得在將來相應的情況下如何運用有效的方法解決管理問題。因此,這個學派的學者把對管理理論的研究放在對實際管理工作者的管理經驗教訓的研究上,強調從企業(yè)管理的實際經驗而不是從一般原理出發(fā)來進行研究,強調用比較的方法來研究和概括管理經驗。其管理思想主要體現在:
1.管理的性質
經驗主義學派認為,管理是對人進行管治的一種技巧,是一個特殊的、獨立的活動,同時也是一個獨立的知識領域。管理學如同醫(yī)學、法律學和工程學一樣,是一種應用學科,而不是純知識的學科。但管理又不是單純的常識、領導能力或財務技巧的應用,管理的實際應用是以知識和責任為依據的。管理應側重于實際應用,而不是純粹理論的研究。
2.管理的任務
管理的任務主要有三項:一是取得經濟成果,這對于企業(yè)而言是合理的并且本身就是它的目的;二是使企業(yè)具有生產性,并使工作人員有成就感;三是妥善處理企業(yè)對社會的影響和企業(yè)承擔對社會的責任等問題。
3.管理的職責
作為企業(yè)的經理,有兩項職責是別人不能替代的。第一個職責是他必須造成一個生產的統(tǒng)一體,這個生產統(tǒng)一體的生產力要比它的各個組成部分的生產力的總和更大。從這個意義上講,經理要造成生產統(tǒng)一體,就要克服企業(yè)中的所有的弱點,并使各種資源(特別是人力資源)得到充分的發(fā)揮。經理的第二個職責是在做出每一次決策或采取每一個行動時,要把當前的利益和長遠的利益協(xié)調起來。
經驗主義學派從企業(yè)管理實際出發(fā),以企業(yè)特別是以大企業(yè)的管理經驗為主要研究對象,并對這些管理經驗加以抽象和概括,然后傳授給管理人員。也就是說,他們認為管理學就是研究管理的經驗,把實踐放在第一位,以適用為主要目的,這是經驗主義學派的主要特點。
(七)管理科學學派
管理科學學派也稱數量管理科學學派或數量學派,是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以后發(fā)展起來的管理學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