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嘉祿先生雖然并不希望被貼上“美食作家”的標(biāo)簽,但也不得不承認(rèn)他的各種體裁的作品,最有讀者緣的就是他的“老有味道”的美食文章。他關(guān)注、研究的對象,并不局限于“上海味道”,他一直關(guān)注并積極體驗其他城市、其他國家的美食,對發(fā)生在當(dāng)下的時新風(fēng)味也抱著欣賞的態(tài)度,有機會品嘗是不會放棄的。這本書里有不少內(nèi)容就涉及時尚風(fēng)味。沈嘉祿認(rèn)為,寫好美食文章,寫出真實感情是最最重要的。人與食物的關(guān)系是平等的,懷有感恩之心,懷有惜物之心,懷有謙卑之心,筆底就能帶三分感情,而不僅僅滿足于新奇的味覺體驗或者炫耀某種權(quán)力。平淡的細(xì)節(jié)也能攝人心魄,誠實平白的行文也能產(chǎn)生滄桑感和現(xiàn)代感,關(guān)鍵是能否觸及到人性最柔軟、最隱秘、最微妙的地方。本書分:餐桌上的紅葉、風(fēng)從海上來、后廚秘密、流動的盛宴、時間的味道、寫在菜單邊上六個部分。
序.君子近庖廚
管繼平
孟子云:“君子遠(yuǎn)庖廚!蔽译m非君子,卻對“庖廚”的事也一向比較外行。當(dāng)然,由于這“一向外行”,間接也導(dǎo)致了平素頗多的損失。往小處說,似乎只是少了一些口腹之歡;但若細(xì)究起來,庖廚的疏遠(yuǎn),或也可能會影響到家庭的和美、鄰里關(guān)系的睦愛以及同事朋友的親近,間接中的偶然,隱約中的必然,皆難說毫無關(guān)聯(lián)。那么,個人的口腹事小,而大幅度拉低了朋友乃至家庭社會的幸福指數(shù),則罪莫大矣!不過,古人的話自有他原先的語境,據(jù)說已被曲解了好幾百年,如今更不可全信。何況,以前的“庖廚”,確實多以烹牛宰羊、大開殺戒為樂,與今天的美食廚藝完全是兩碼事。至少照晚近的發(fā)展態(tài)勢來看,“君子”實在應(yīng)是“近庖廚”才對。
遠(yuǎn)的暫且弗談,就民國以來的許多文人學(xué)者、翩翩君子,能吃、善吃、會吃的還真不少。當(dāng)然,若要能加冕一頂“美食家”的徽號,光是善吃還不行,還要能寫,要把吃在嘴里的美味,用文字表達(dá)出來,嘉惠于眾,似乎是文人的硯邊余墨,也是興趣所在。像民國文人中的譚延闿、周作人、馬敘倫、范煙橋、郁達(dá)夫、豐子愷、梁實秋、唐魯孫等等,皆熱衷于談吃,也是寫美食文章的高手。
文人筆下的美食,其實滋味的分享只是個“藥引子”,項莊舞劍,意在沛公。在美食背景下的一些淵源風(fēng)俗,以及名人或閑人的饞佬故事,才是聊不盡的話題。所謂美食,自然不僅僅是餐桌上的饕餮飲啄,雖說吃的能力有大有小,但胃口再好,畢竟還是有限,而因故事的延伸生出對美味的憧憬與想象,卻是無窮盡的。
民國文人的故事雖往矣,然而前輩風(fēng)流,尚未絕響。當(dāng)今的文人作家中,擅寫美食的高手也有不少,但大名鼎鼎的沈嘉祿兄,無疑是其中的佼佼者。
在朋友中最使我佩服的,大概就是嘉祿兄手中的這支筆了。以前他寫小說散文,寫收藏鑒賞,寫美食隨筆,三箭齊發(fā),并駕齊驅(qū)。而且他寫文章十分輕松,倚馬可待,根本不像我視其為苦事,還萬般拖沓。我估計嘉祿兄寫文章就和人們玩游戲一樣,是覺得好玩,陶醉其間樂此不疲,故才會如此的高產(chǎn),而且佳作迭出。近些年來,也許是朋友召宴日增,嘉祿兄關(guān)于吃的文章也愈寫愈多,從原來的“三駕并驅(qū)”而成了“一馬當(dāng)先”。
這本《手背上的一撮鹽》則想通過食材與美食的來龍去脈,梳理食事與國家興衰的關(guān)系,與文化交流的關(guān)系,與城市文明進(jìn)程的關(guān)系,除了故事本身生動有趣,又有常識與通識及作者情緒的起伏跌宕,還應(yīng)有更多的思考與讀者分享,所以我是很期待的。不同的讀者可以從嘉祿兄的書中尋到不同的需求,生出不同的共鳴,餐飲人士讀了知味,好吃分子從中分享了美味,尋常書友則讀出了生活趣味,進(jìn)而對上海這座城市的文化歷史、上海人的集體性格都有了更深的理解。
我一直以為,寫文章,趣味往往是第一位的,在有趣的前提下,不論是寫美食、寫旅游、寫人物,都會十分好讀。嘉祿兄就具備了這一點。古人常把上好的書畫名作稱為“能品、妙品、神品”,我想這“能、妙、神”三字,嘉祿兄幾乎一個人就包圓了,他手中的那支筆幾乎無所不能,說起故事時常是妙趣橫生,至于他的美食文章,我看他怎么寫都成,幾乎已是出神入化了。
在我的朋友圈里,嘉祿兄具有非常高的人氣。他的為文乃至他的大度為人,感染了眾多好友;蛘呖梢哉f,在他的“盅惑”下,朋友圈中又冒出了好幾位能吃擅寫的美食家。說來慚愧,近二十多年來,我跟著嘉祿兄不知蹭了多少次大小飲.,正如民國文人曾說過的那句:“不要人請我,不要我請人。但愿人請人,中間有個我!北M管我常常作為“中間那個我”,吃了無數(shù)次,然生性愚鈍,庖廚的技藝絲毫未見長也。好在不懂得庖廚卻并不妨礙賞讀有關(guān)庖廚的美文,其實天下最好吃的美食都在書中,都寫在了文字里。我們不是常把讀書就比作美食么?三味書屋的那副對聯(lián)寫得好:“至樂無聲惟孝悌,太羹有味是詩書。”讀嘉祿兄的書,就是太羹,就是最好的美食享受。
2020 年3 月22 日于海上易安閣
序 君子近庖廚………………管繼平
餐桌上的紅葉
顫抖吧,紅燒肉………………3
興福寺蕈油面………………10
單手大刀片白肉………………16
冬瓜盅上的一枝夜來香………………23
拾花入饌,自古風(fēng)雅………………29
桂花酒、薔薇露以及藍(lán)橋風(fēng)月………………45
新摘柚花熏熟水………………50
草頭、三葉草以及苜蓿盤………………56
御窮一策,芋頭為首………………65
潮汕有個“老鐘叔”………………71
風(fēng)從海上來
手背上的一撮鹽………………79
孫悟空夾了大蔥而來——外來食物瑣談之一………………88
蔗糖的美白史——外來食物瑣談之二………………97
大航海時代——外來食物瑣談之三………………109
棟子花開石首來………………122
薄殼雖小,美不讓人………………131
不以顏值論味道………………136
三曝、烏狼鲞以及黃金肚………………141
金槍魚“解體秀”………………148
后廚秘密
蘇州面館的四大規(guī)矩………………157
一條青魚的N個POSE………………166
塘鱧魚的“七十二變”………………173
當(dāng)禿黃油遇見魚………………178
劉錫安與奧灶面………………186
人間正道是吃飯………………193
滄浪之水三蝦面………………204
流動的盛宴
杭幫菜,莫把杭州作汴州………………213
江南好,最憶蘇幫菜………………227
雙釀團包裹的秘密………………239
魯迅吃過草頭圈子嗎?………………249
海派川菜的前世今身………………264
老廣味道,生猛百年………………276
鄧師傅與南堂川菜………………292
“京蘇大菜”有遺響………………302
時間的味道
開國第一宴,香飄七十載………………311
白鶴歸來的日子………………323
古建筑與非遺美食的艷遇………………330
“菜香書屋”的“大宋飯局”………………340
福1015:時間的味道………………350
大廚為什么帥呆了………………355
寫在菜單邊上
“七彩人生”和“白什拌”………………367
東坡肉的“垂虹別意”………………373
華太師,倚在桐橋看風(fēng)景………………377
回望百年老店鋪………………382
老鐘叔的真情心解………………385
蔣叔是個老男孩………………392
藏在荷心中的蕓娘………………396
莼鱸之思,思的是哪條魚?………………401
鯔魚差點要了秦檜的命………………410
跋………………414
參考書目………………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