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儒家思想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神內(nèi)核,也將為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shè)提供思想支撐。在儒家文化的發(fā)源地、孔子的故鄉(xiāng)——山東,有一位溫文爾雅的儒者,扎根中國十余年潛心研究儒家思想,他就是山東大學政治學與公共管理學院院長貝淡寧教授。
貝淡寧的學術(shù)生涯早期,以“社群主義”研究著稱,偶然接觸到儒學后,發(fā)現(xiàn)儒家學說和社群主義有著相似之處。2004年,他決定到清華大學任教,很初并不被西方朋友所看好,但他已經(jīng)開始對儒家學說感到癡迷,儒家學說不單單是個學術(shù)議題,還塑造了人們的世界觀和日常生活,他要親身感受中國和儒家學說。
經(jīng)過十余年的課堂教學、學術(shù)活動、中式生活,貝淡寧收獲頗豐:研究儒家學說,發(fā)現(xiàn)儒家并不老邁、嚴肅和保守,反而具有積極的當代價值;游歷青島、曲阜等地,提煉中國不同城市的獨特文化精神;教授政治哲學,論述中國政治制度中選賢任能的重要性……《我在中國教政治:貝淡寧的中國隨筆》記錄著他十余年的中國之思。
貝淡寧(Daniel A. Bell),山東大學政治學與公共管理學院院長,清華大學哲學系與蘇世民書院教授、博士生導(dǎo)師,牛津大學哲學博士,曾任普林斯頓大學、斯坦福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希伯來大學研究員。2018年,被授予靠前性學院獎“會林文化獎”;2019年,榮獲第十三屆“中華圖書特殊貢獻獎”。主要研究領(lǐng)域:儒家政治、比較政治哲學、社群主義。代表性著作:《社群主義及其批評者》《超越自由民主》《中國新儒家》《東方遭遇西方》《城市的精神》《賢能政治》等。
吳萬偉:武漢科技大學外語學院教授,翻譯研究所所長。主要研究領(lǐng)域:外國語言文學、英漢翻譯理論與教學,英漢對比。代表性翻譯著作:《行為糟糕的哲學家》《中國新儒家》《分配正義簡史》《大西洋的跨越》《城市的精神》《儒家民主:杜威式重建》《教育與公共價值的危機》《賢能政治》《圣境:宋明理學的當代意義》等。
一 中國性與儒家思想
為何想成為中國人這么難
你可以通過學習成為“中國人”
儒學應(yīng)該如何復(fù)興
儒家與民族主義能否相容
論儒家民族主義:對批評的回應(yīng)
我們可以從儒學中學到什么
二 儒家思想與日常生活
孔子與奧運
2008年奧運會,文明
北京課堂里的政治討論
如何有效推廣中國文化
曲阜:儒家文化之城
青島:理想之城
厭煩民族主義?那就愛城主義吧
愛城主義理所當然:超級大都市的崛起
三 儒家思想與中國政治
中國垂直模式的民主尚賢制:對讀者評論的回應(yīng)
中國賢能政治的未來
“天下”歸來
發(fā)展中國的軟實力
美國存在缺陷的民主制度可以從中國學些什么
中國人正在獲得政治自信
選民應(yīng)該接受測試嗎
儒家思想可彌補民主不足
中國政治模式:賢能還是民主
比較中國和西方的政治價值觀:能學到什么,為什么重要
中國的賢能政治與西方民主
西方人批評中國時,須避免殖民主義思維
自由比真理更重要嗎
達沃斯紀行:精英中的精英
達沃斯紀行:“打倒”民主
附錄
洋院長貝淡寧這一年
對話貝淡寧:君子尚賢
我不是“洋五毛”
人們在社會關(guān)系中擔當責任才是首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