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人玫瑰,手有余香。有人喜歡依賴別人的幫助,也有人喜歡在幫助別人時獲得快樂,譚竹青還是個梳小辮的小姑娘時,就特別愛幫助別人。
譚竹青在社區(qū)居委會一干就是四十八年。為了讓更多的孩子上幼兒園,譚竹青把自己家原本就不大的房子扒掉一間,改為幼兒園教室;為了讓居民吃上可口的早餐,她拿出全部積蓄,辦起了社區(qū)第一個早餐點;為了讓孤寡老人能夠安心養(yǎng)老,她克服重重困難,為老人們建起了養(yǎng)老院;為了讓居民住上新房,她多次找開發(fā)商做工作,促成了棚戶區(qū)改造,近四千戶居民住進了新樓房……
譚竹青從一件件小事做起,走百家門,知百家情,解百家難,暖百家心,被大家親切地稱為“小巷總理”。
寫給小讀者的話
親愛的小讀者,如果我問你,有人為了修建足夠大的幼兒園,寧愿把自己家的房子扒掉一間,這樣的事情你信嗎?
如果我問你,有人為了及時了解國家和地方都發(fā)生了什么大事,同時看兩臺電視,而且鎖定在新聞頻道,這樣的事情你信嗎?
有人為了增進鄰里之間的團結(jié)友愛和互幫互助,組織了獨一無二的“鄰居節(jié)”,這樣的事情你聽說過嗎?
我說的這些事情都是真的,這個總是熱心幫助別人的人,就是吉林省長春市二道區(qū)東站街道十委社區(qū)居委會主任譚竹青奶奶。
一九三一年五月,譚竹青出生在長春市一座低矮的平房里。那是一個動蕩的年代,老百姓的生活十分艱難。不久,在沈陽就爆發(fā)了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東北淪陷。譚竹青從懂事起,就目睹了老百姓民不聊生的生活狀態(tài),她最大的理想就是
做一個幫助別人的人。新中國成立后,譚竹青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著自己小時候立下的誓言:做一個幫助別人的人。
為了解決居民吃早餐的問題,譚竹青拿出自己家的全部積蓄,帶著居民撿磚頭自己建房,辦起了十委社區(qū)第一個早餐點“如意小吃部”;
為了讓脖子上掛著鑰匙的小學生吃上熱乎的午飯,譚竹青精打細算省下資金辦起了小飯桌,免費為孩子們提供午餐;
為了讓浪子回頭,譚竹青以媽媽的身份去看守所探望失足青年,用愛心溫暖、感化著他,真的讓一個浪子回了頭;
為了給居民解決生計問題,譚竹青起草可行性報告,籌資金,建起了一座三千五百平方米的室內(nèi)綜合市場,這是長春市第一個由社區(qū)牽頭興建和管理的大市場;
為了改善居民的居住條件,譚竹青向上級匯報情況,找開發(fā)商談困難,促成了十委社區(qū)棚戶區(qū)改造被列入安居工程,建起了一片干凈明亮的大樓房,使伊通河畔的“龍須溝”華麗轉(zhuǎn)身,變成了一個現(xiàn)代文明的新社區(qū);
……
這樣的例子實在太多太多了。
譚竹青在長春市二道區(qū)東站街道十委社區(qū)居委會工作近五十年,憑著一種責任感走百家門,知百家情,解百家難,暖百家心,為社區(qū)群眾辦了許許多多的實事,用半個世紀的行動,譜寫了勤勉為民的感人篇章。
“上有國務院,下有社區(qū)辦!薄盀楣僖蝗危偷迷旄R环!边@是譚竹青經(jīng)常說的話,也被她落實在了具體的工作中。
于是,社區(qū)居民們便送給這位人人愛戴的老奶奶一個響亮的稱謂——“小巷總理”。
二○○九年九月,譚竹青被評為100 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之一。
譚竹青這位“小巷總理”都有哪些感人的事跡?她為什么會“感動中國”?就讓我們翻開這本書,來認識一下譚竹青奶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