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章整合醫(yī)學概論6
一、整合盆底醫(yī)學提出的背景 6
二、整合盆底醫(yī)學的概念 8
三、整合盆底醫(yī)學的診斷新技術 9
四、整合盆底醫(yī)學的治療進展 10
五、整合盆底醫(yī)學區(qū)域化治療特色12
六、整合盆底醫(yī)學的不足與發(fā)展展望14
第二章盆底解剖和生理 18
節(jié)盆腔的分部及前、中、后盆底的構成 18
一、盆腔的分部 18
二、盆底及盆底三腔室理論 18
第二節(jié)盆底肌及盆筋膜 19
一、盆底肌 19
二、盆筋膜 21
第三節(jié)盆底血管、神經(jīng)、淋巴分布 23
一、盆底的動脈 23
二、盆底靜脈和淋巴回流 25
三、神經(jīng) 26
第四節(jié)盆腔臟器與腹膜的位置關系 28
一、男性盆腔臟器內(nèi)的腹膜與腹膜腔陷凹 28
二、女性盆腔內(nèi)的腹膜分布、形成的結構與腹膜腔陷凹 29
三、盆腔臟器的位置與排列 31
四、女性盆底器官的支撐 35
第五節(jié)盆底生理 37
一、盆腔臟器的動力學 37
二、膀胱、尿道的神經(jīng)支配及排尿活動 37
三、排便反射 40
四、女性妊娠及分娩對盆底神經(jīng)和肌肉的影響 41
第三章中醫(yī)對盆底疾病的認識與理解 43
節(jié)中醫(yī)整體觀 43
第二節(jié)盆底疾病的病因病機 45
一、男性盆底疾病的中醫(yī)病因病機 45
二、女性盆底疾病的中醫(yī)病因病機 51
第四章盆底影像和功能檢查 58
節(jié)盆底超聲檢查 58
一、盆底超聲的應用 58
二、前腔室異常的超聲評估 62
三、中腔室與后腔室的超聲評估 65
第二節(jié)盆底影像學 70
一、盆腔影像學檢查方法 70
二、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 71
三、盆底肛腸疾病 73
四、盆底瘺類疾病 74
五、盆底婦科系統(tǒng)疾病 75
第三節(jié)盆底表面肌電、壓力檢測和盆底神經(jīng)生理學檢查 78
一、盆底功能肌電評估 78
二、盆底肌壓力檢測 80
三、盆底神經(jīng)生理學檢查 81
第四節(jié)盆底肌力牛津分級系統(tǒng) 89
第五節(jié)女性POP-Q評分體系 90
第六節(jié)盆底動力學檢查 93
一、尿動力學檢查 93
二、高分辨肛管直腸測壓技術 106
第七節(jié)勃起功能檢測 121
一、體格檢查 121
二、實驗室檢查 122
三、勃起功能及相關狀態(tài)的量表測評 122
四、陰莖海綿體及勃起功能的器械檢查 123
第五章盆底疾病診斷與治療 125
節(jié)脫垂與疝類疾病 125
一、直腸脫垂 125
二、直腸前突 130
三、盆底疝 135
四、女性盆底器官脫垂140
第二節(jié)失禁類疾病 164
一、尿失禁 164
二、大便失禁 181
第三節(jié)便秘189
第四節(jié)慢性盆腔痛 200
一、女性慢性盆腔痛 200
二、男性慢性盆腔痛 208
三、痙攣性肛門直腸痛 217
第五節(jié)瘺類疾病 221
一、尿瘺 221
二、糞瘺 228
三、肛瘺 236
第六節(jié)性功能障礙 240
一、女性性功能障礙 240
二、男性勃起功能障礙 252
第七節(jié)盆底腫瘤性疾病 264
一、前盆腔惡性腫瘤 264
二、中盆腔良惡性腫瘤 271
三、后盆腔良惡性腫瘤 273
第六章盆底康復治療 279
節(jié)脫垂與疝類疾病 279
一、康復評估 279
二、傳統(tǒng)(中醫(yī))康復治療技術 281
三、患者康復教育 284
四、手法治療 285
五、運動鍛煉 285
六、物理因子治療 286
七、常用輔助器具 287
第二節(jié)失禁類疾病 288
一、康復評估 288
二、傳統(tǒng)(中醫(yī))康復治療技術 292
三、患者康復教育 295
四、手法治療 296
五、運動鍛煉 297
六、物理因子治療 299
七、常用輔助器具 299
第三節(jié)便秘 300
一、康復評估 300
二、傳統(tǒng)(中醫(yī))康復治療技術 302
三、患者康復教育 304
四、手法治療 305
五、運動鍛煉 305
六、物理因子治療 306
七、常用輔助器具 307
第四節(jié)慢性盆腔痛 308
一、康復評估 308
二、傳統(tǒng)(中醫(yī))康復治療技術 311
三、患者康復教育 313
四、手法治療 313
五、運動鍛煉 314
六、物理因子治療 315
七、常用輔助器具 316
第五節(jié)瘺類疾病 317
一、康復評估 317
二、傳統(tǒng)(中醫(yī))康復治療技術 318
三、患者康復教育 320
四、手法治療 321
五、運動鍛煉 321
六、物理因子治療 322
第六節(jié)性功能障礙 322
一、康復評估 322
二、傳統(tǒng)(中醫(yī))康復治療技術 328
三、患者康復教育 335
四、手法治療 336
五、運動鍛煉 338
六、物理因子治療 339
七、常用輔助器具 341
第七節(jié)盆底腫瘤性疾病 343
一、康復評估 343
二、傳統(tǒng)(中醫(yī))康復治療技術 345
三、患者康復教育 351
四、手法治療 351
五、運動鍛煉 351
六、物理因子治療 352
七、常用輔助器具 353
第七章盆底疾病心理 355
一、盆底疾病心理病理機制 355
二、如何對盆底疾病患者進行評估 356
三、盆底疾病心理評估常用的方法 357
四、盆底疾病預防性干預與心理康復 358
五、盆底疾病心理治療中需遵循的基本原則 359
六、盆底疾病心理治療方法 360
七、盆底疾病心理治療的臨床應用與效果 364
第八章盆底整形學 367
節(jié)生殖器解剖 367
一、女性與男性生殖器官的主要區(qū)別 367
二、女性外生殖器解剖 368
三、男性外生殖器解剖 369
第二節(jié)女性生殖整形 370
一、小陰唇肥大 370
二、陰道松弛癥 373
第三節(jié)男性生殖整形 378
一、包皮過長或包莖 378
二、陰莖系帶手術 381
三、隱匿性陰莖 382
四、蹼狀陰莖 383
五、尿道下裂 385
第九章盆底康復護理 390
節(jié)康復護理概述 390
一、康復護理的概念 390
二、康復護理原則 390
三、康復護理內(nèi)容 391
四、康復護理程序 392
五、護理人員在康復中的角色 394
第二節(jié)盆底康復護理 395
一、護理人員在盆底康復中的角色 395
二、盆底康復護理程序 396
三、盆底康復護理的特點 396
四、盆底康復護理內(nèi)容 396
五、盆底康復護理趨勢 397
第三節(jié)壓力性尿失禁康復護理 398
一、護理評估 398
二、護理問題 398
三、護理目標 399
四、護理措施 399
第四節(jié)子宮/陰道脫垂的康復護理 404
一、護理評估 404
二、護理問題 404
三、護理目標 405
四、護理措施 405
第五節(jié)慢性盆腔痛/肛門會陰疼痛康復護理 408
一、護理評估 408
二、護理問題 410
三、護理目標 410
四、護理措施 410
第六節(jié)便秘康復護理 412
一、護理評估 412
二、護理診斷 413
三、護理目標 413
四、護理措施 413
第七節(jié)生殖道瘺的康復護理 415
一、護理評估 415
二、護理問題 416
三、護理目標 416
四、護理措施 417
第八節(jié)性功能障礙康復護理 419
一、護理評估 419
二、護理問題 419
三、護理目標 420
四、護理措施 420
第十章盆底疾病健康管理422
節(jié)健康管理概述424
一、健康管理的概念424
二、健康管理發(fā)展史425
三、健康管理在盆底疾病防治中應用426
第二節(jié)盆底疾病常用健康管理技術與方法427
一、建立個人盆底健康管理檔案428
二、早期篩查盆底疾病危險因素429
三、盆底疾病的風險評估與診斷430
四、制定盆底疾病健康干預計劃431
五、盆底疾病的跟蹤和監(jiān)測管理432
第三節(jié)盆底疾病篩查及風險評估433
一、盆底疾病篩查可選擇的體檢項目434
二、盆底疾病篩查可選擇的常用風險評估方法435
第四節(jié)盆底腫瘤高危人群的健康管理436
一、結直腸癌高危人群的健康管理437
二、宮頸癌高危人群的健康管理438
第五節(jié)盆底慢性疾病的健康管理439
一、盆底慢病的診斷和治療進展440
二、常見盆腔慢病的健康管理441
第十一章盆底疾病多學科診療病案分析 442
節(jié)婦科病案分析 442
一、病史資料 442
二、多學科討論分析與診療 442
三、小結與體會 443
第二節(jié)泌尿科病案分析 444
一、病史資料 444
二、多學科討論分析與診療 444
三、小結與體會 446
第三節(jié)肛腸科病案分析 446
一、病史資料 446
二、多學科討論分析與診療 447
三、小結與體會 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