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 先秦哲學(xué) 017
章 中國古代哲學(xué)的誕生 019
節(jié) 原初文明的宗教、政治與道德 019
第二節(jié) 《易經(jīng)》、陰陽、五行、和同 024
第二章 孔子 031
節(jié) 天命論 032
第二節(jié) 仁學(xué)意涵 035
第三節(jié) 方法論 041
第三章 老子 045
節(jié) 道之體 046
第二節(jié) 道之用 051
第三節(jié) 體道的工夫與境界 055
第四章 孫子 062
節(jié) 經(jīng)之以五 較之以計 063
第二節(jié) 避實(shí)就虛 奇正相生 068
第五章 墨子及后期墨家 073
節(jié) 兼相愛與交相利 074
第二節(jié) 天志明鬼與非命節(jié)葬 076
第三節(jié) 三表法與心之察辨 079
第四節(jié) 名、辭、說、辯 081
第六章 子思子 086
節(jié) 道德的五行 086
第二節(jié) 中庸 092
第七章 孟子 098
節(jié) 性善論 099
第二節(jié) 仁政學(xué)說 103
第三節(jié) 人格修養(yǎng)論 105
第八章 莊子 108
節(jié) 道論 109
第二節(jié) 理想人格論 113
第三節(jié) 知論 118
第九章 惠子與公孫龍子 124
節(jié) 惠施的十大命題 125
第二節(jié) 公孫龍的白馬論與堅白論 127
第三節(jié) 公孫龍的指物論與名實(shí)論 129
第十章 《易傳》 134
節(jié) 生生之德 變易之道 134
第二節(jié) 繼善成性 崇德廣業(yè) 138
第十一章 荀子 141
節(jié) 性惡論 142
第二節(jié) 禮論 144
第三節(jié) 天論 149
第四節(jié) 正名學(xué)說 151
第十二章 韓非子 154
節(jié) 以法為教 以吏為師 154
第二節(jié) 人皆自利 君國之利在耕戰(zhàn) 157
第三節(jié) 世異則事異 事異則備變 160
結(jié) 語 164
第二編 漢至唐代的哲學(xué) 167
章 漢初的哲學(xué)思想 169
節(jié) 漢初的黃老思想 169
第二節(jié) 陸賈、賈誼的思想 173
第三節(jié) 《淮南子》的哲學(xué)思想 179
第二章 董仲舒 186
節(jié) 人副天數(shù)說 186
第二節(jié) 天人感應(yīng)論 191
第三節(jié) 人性論與倫理學(xué)說 195
第三章 讖緯的盛行及其批判者 200
節(jié) 讖緯之學(xué)與《白虎通》 200
第二節(jié) 揚(yáng)雄的思想 204
第三節(jié) 桓譚的思想 209
第四章 王充 214
節(jié) 疾虛妄 214
第二節(jié) 批判讖緯感應(yīng)之說 218
第三節(jié) 王充哲學(xué)的歷史貢獻(xiàn)及其局限性 223
第五章 魏晉玄學(xué) 228
節(jié) 何晏、王弼的哲學(xué)思想 228
第二節(jié) 阮籍與嵇康的哲學(xué)思想 233
節(jié) 第三節(jié) 裴、向秀和郭象的哲學(xué)思想 237
第六章 佛教的傳入與早期中國佛教哲學(xué) 242
節(jié) 佛教與儒道的碰撞與融合 242
第二節(jié) 六家七宗與道安的佛教哲學(xué) 245
第三節(jié) 慧遠(yuǎn)的佛教哲學(xué) 248
第四節(jié) 僧肇的佛教哲學(xué) 251
第五節(jié) 竺道生的佛教哲學(xué) 254
第七章 漢魏南北朝時期的道教 258
節(jié) 早期道教的哲學(xué) 259
第二節(jié)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道教哲學(xué) 263
第八章 隋唐時期的道教哲學(xué) 268
節(jié) 成玄英的道教哲學(xué) 268
第二節(jié) 王玄覽的道教哲學(xué) 271
第三節(jié) 司馬承禎的道教哲學(xué) 273
第四節(jié) 杜光庭的道教哲學(xué) 275
第九章 隋唐時期的佛教哲學(xué) 279
節(jié) 唯識宗的佛教哲學(xué) 279
第二節(jié) 天臺宗的佛教哲學(xué) 286
第三節(jié) 華嚴(yán)宗 291
第四節(jié) 禪宗 299
第十章 隋唐經(jīng)學(xué)與儒家哲學(xué) 308
節(jié) 隋唐經(jīng)學(xué) 308
第二節(jié) 韓愈、李翱的思想 311
第三節(jié) 柳宗元、劉禹錫的思想 317
結(jié) 語 323
第三編 宋至清代的哲學(xué) 327
章 宋明理學(xué)的問題與發(fā)展 329
第二章 張載 337
節(jié) 太虛即氣與一物兩體 337
第二節(jié) 天地之性與大其心 339
第三節(jié) 知禮成性變化氣質(zhì) 342
第三章 二程 347
節(jié) 天理與性 347
第二節(jié) 識仁與以天地萬物為一體 350
第三節(jié) 格物致知與持敬 353
第四章 朱熹 359
節(jié) 理氣論 359
第二節(jié) 心性論 366
第三節(jié) 居敬窮理論 372
第四節(jié) 朱熹在中國哲學(xué)與文化史上的地位 375
第五章 陳亮、葉適 378
節(jié) 陳亮的事功思想 378
第二節(jié) 葉適的功利之學(xué) 384
第六章 陸九淵 388
節(jié) 本心與心即理 388
第二節(jié) 發(fā)明本心的修養(yǎng)論 391
第七章 陳獻(xiàn)章、湛若水 399
節(jié) 元代的朱陸之學(xué) 399
第二節(jié) 陳獻(xiàn)章的自得之學(xué) 402
第三節(jié) 湛若水與心體物而不遺 406
第八章 王守仁 411
節(jié) 心即理說 411
第二節(jié) 知行合一說 415
第三節(jié) 致良知說 418
第九章 黃宗羲 423
節(jié) 批判專制主義政治 423
第二節(jié) 盈天地皆心與盈天地間皆氣 427
第三節(jié) 一本而萬殊的學(xué)術(shù)史觀 429
第十章 方以智 434
節(jié) 質(zhì)測即藏通幾 434
第二節(jié) 氣 火一元,盈天地者皆物 439
第三節(jié) 相反相因合二而一 441
第十一章 王夫之 445
節(jié) 明有 盡器 446
第二節(jié) 尊生 主動 452
第三節(jié) 率性 正情 457
第十二章 顏元、 戴震 463
節(jié) 顏元重習(xí)行,倡實(shí)學(xué) 463
第二節(jié) 戴震重血?dú)庑闹,察理明?468
結(jié) 語 477
第四編 近現(xiàn)代哲學(xué) 481
章 康有為、譚嗣同與嚴(yán)復(fù) 483
節(jié) 康有為 483
第二節(jié) 譚嗣同 490
第三節(jié) 嚴(yán)復(fù) 496
第二章 章太炎 505
節(jié) 以太阿屯說和真如說 506
第二節(jié) 經(jīng)驗(yàn)論、唯理論和直覺論 510
第三節(jié) 科學(xué)進(jìn)化論和俱分進(jìn)化論 513
第三章 孫中山 517
節(jié) 以太說和生元說 518
第二節(jié) 知難行易說 521
第三節(jié) 民生史觀 524
第四章 陳獨(dú)秀與李大釗 528
節(jié) 陳獨(dú)秀 528
第二節(jié) 李大釗 537
第五章 胡適、梁漱溟與張君勱 549
節(jié) 胡適 549
第二節(jié) 梁漱溟 555
第三節(jié) 張君勱 561
第六章 熊十力 573
節(jié) 體用不二的本體論 573
第二節(jié) 翕辟成變的變易觀 575
第三節(jié) 盡人合天的心性論 577
第四節(jié) 崇尚性智的認(rèn)識論 578
第七章 馮友蘭 582
節(jié) 新理學(xué)本體論體系 582
第二節(jié) 人生境界論 585
第三節(jié) 正的方法與負(fù)的方法 587
第八章 金岳霖與賀麟 591
節(jié) 金岳霖 591
第二節(jié) 賀麟 602
第九章 李達(dá)與艾思奇 610
節(jié) 李達(dá) 610
第二節(jié) 艾思奇 616
第十章 牟宗三與唐君毅 624
節(jié) 牟宗三 624
第二節(jié) 唐君毅 628
結(jié) 語 636
參考書目 639
后 記 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