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教金典
中教圖書商城
館配數(shù)據(jù)采訪
教材巡展網(wǎng)上行
在線客服
歡迎進入網(wǎng)上館配會薦購選采服務平臺 圖書館單位會員
注冊
圖書館讀者/館員
登錄
首頁
平臺現(xiàn)貨書目
中圖法目錄
出版社目錄
擬出版書目
基教幼教目錄
數(shù)字資源目錄
平臺使用指南
平臺介紹
書單推薦
更多
·科學出版社精品典藏
·清華大學出版社—2024年度好
·二十四節(jié)氣 | 立春
·二十四節(jié)氣│大寒
·二十四節(jié)氣│小寒
·二十四節(jié)氣 | 冬至
·二十四節(jié)氣 | 大雪
·預售 · 年度重磅報告 | 202
新書推薦
更多
·山東館藏文物精品大系·青銅
·ChatGPT+AI文案寫作實戰(zhàn)108招
·數(shù)字文化的崛起
·一本書讀懂30部社會學名著
·通信電子戰(zhàn)工程
·DK時間線上的全球史
·共享現(xiàn)實:是什么讓我們成為
·陳光中口述自傳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哲學學部集刊(2020)(套裝全兩冊)
定 價:418 元
當前圖書已被 3 所學校薦購過!
查看明細
作者: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哲學學部集刊編輯委員會
出版時間:2021/11/1
ISBN:9787520182355
出 版 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中圖法分類:
C53
頁碼:
紙張:純質紙
版次:
開本:16開
9
7
1
8
8
7
2
5
3
2
5
0
5
內容簡介
序 言
作者介紹
目 錄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哲學學部集刊》選收中國社會科學院相關學科學者發(fā)表的優(yōu)秀論文,以集中展現(xiàn)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哲學、宗教學、語言學學科有代表性的學術成果。集刊每三年出版一集,選收論文發(fā)表時間范圍大致為編輯年份以前的三年。本書收集了2017~2019年文學哲學學部學者發(fā)表的優(yōu)秀論文,分為2卷,卷為文學卷,第二卷為哲學、宗教與語言學卷。
前言
朝戈金
為了促進學科交叉、更好地整合相關學術力量,推動我國哲學社會科學事業(yè)的繁榮與發(fā)展,中國社會科學院于2006年8月成立了學部,下設文史哲學部、經(jīng)濟學部、社會政法學部、國際研究學部和馬克思主義研究學部等五個學部。文史哲學部涵蓋了我院文學、史學、哲學三大學科,其中文學學科包括中國文學、中國少數(shù)民族文學、外國文學以及漢語語言學等學科;史學學科包括中國古代史、中國近代史、中國邊疆歷史地理、中國考古、世界歷史等學科;哲學學科包括哲學與宗教兩大學科。學部成立后積極履行學術指導、學術咨詢和學術協(xié)調的職能,開展了一系列學術活動,活躍了院內外的學術空氣。
2007年,文史哲學部決定每三年編輯一次本學部的集刊。2008年,文史哲學部編輯出版了《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史哲學部集刊》,選收我院相關學科學者發(fā)表的優(yōu)秀論文,以集中展現(xiàn)我院文史哲學科、有代表性的學術成果!都饭3卷4冊,卷為文學卷,第二卷(上)(下)兩冊為史學卷,第三卷為哲學、宗教與語言學卷。
2011年,中國社會科學院對學部進行了機構調整,設立歷史學部,原文史哲學部更名為文學哲學學部。機構調整后,文學哲學學部決定繼續(xù)編輯出版學部集刊,定名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哲學學部集刊》!都贩譃2卷,卷為文學卷,第二卷為哲學、宗教與語言學卷。
集刊每三年編輯一次,選收論文發(fā)表時間范圍為編輯年份以前的三年,本次《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哲學學部集刊》選收時限為2017-2019年發(fā)表的論文。為了保證《集刊》的質量,成立了本《集刊》編輯委員會,由文學哲學學部的學部委員和相關研究所所長擔任編委;確定了嚴格的編選程序,由研究所推薦,編委會審定篇目。在初選論文的取舍過程中,編委們根據(jù)本《集刊》所收論文應該有創(chuàng)新見解,理論深度,學術新意,好應具有學術示范意義的標準,發(fā)表了自己的意見,他們的工作對保證《集刊》應有的水平起了很......
文學哲學學部涵蓋了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哲學兩大學科,其中文學學科包括中國文學、中國少數(shù)民族文學、外國文學以及漢語語言學等學科;哲學學科包括哲學與宗教學兩大學科。
論《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的歷史背景和理論生成 張炯
對延安文藝講話中文藝批評思想的重新認識 丁國旗
70年來中國文學研究的學術體系建構 劉躍進
蓮菊兩歧 與甲戌、己卯、庚辰三本成立的序次
《紅樓夢》創(chuàng)作過程研究又一例 劉世德
考證古代作家生平事跡易陷入的兩個誤區(qū)以王維為例 陳鐵民
韓愈五原文體創(chuàng)新的思想意涵 劉寧
百年五四與思想革命 楊義
傳統(tǒng)文化的反思、改造與自新
從新文化運動兩項文化遺產的百年實踐看 張伯江
中國現(xiàn)代文學的海外延續(xù)冷戰(zhàn)結構下的香港文學 趙稀方
1923-1925:國民文學的倡導與論爭 董炳月
從三個學校到生命體驗
論陳忠實對柳青文學觀的接受與超越 李建軍
作為范疇、視角與立場的家鄉(xiāng)民俗學 安德明
作為認識論和方法論的口頭傳統(tǒng) 朝戈金
《詩鏡》文本的注釋傳統(tǒng)與文學意義 意娜
滿洲心象:論顧太清創(chuàng)作與晚清旗人社會心理 劉大先
東巴經(jīng)籍文獻中的口頭程式句法研究 楊杰宏
何以原生態(tài)?對全球化時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反思 姚慧
二為方向與外國文學研究四十年的幾個問題 陳眾議
在筆與槍之間:《講話》在阿根廷的閱讀與挪用 魏然
制造真正的差異:文化研究與后馬克思主義的接合 徐德林
《梵漢對勘〈妙法蓮華經(jīng)〉》導言 黃寶生
知曉此番言辭者,將置身于眾冥靈之中
論古埃及喪葬文獻《冥靈行狀》中的顯象 李川
新世紀的縷曙光《基督教真諦》譯后記 郭宏安
帝國時代的罪與罰:夏目漱石的救贖之門 邱雅芬
你還可能感興趣
《珞珈講壇》第七輯
珠江論叢(第5輯)
現(xiàn)代社會秩序的制度基礎
實證社會科學(第九卷)
復旦百年經(jīng)典文庫:中外歷史論集
趙元任、李方桂卷
我要評論
您的姓名
驗證碼:
留言內容
公司介紹
榮譽資質
定向推薦書目
出版社授權
采訪數(shù)據(jù)下載(EXCEL格式)
采訪數(shù)據(jù)下載(ISO格式)
出版社登錄
聯(lián)系我們
Copyright 1993-2025
www.wsgph.com
Inc.All Rights Reserved
技術支持:山東中教產業(yè)發(fā)展股份有限公司 客服電話:400-053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