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首先運用考古學文化研究方法及文化因素分析法對商、周兩系文化特征進行歸納總結。在此基礎上,以西周早期的文化分布為空間范圍,以相當于殷墟文化第三期至西周早期為時間范圍,對時空范圍內的考古學文化遺存進行較為全面系統(tǒng)的梳理,考察商、周兩系文化因素的變動現(xiàn)象,歸納總結各區(qū)域不同的文化融合模式。在全面占有材料的基礎上,嘗試分時段對文化面貌變遷的動因進行探討。在商周更替研究案例的基礎上,將其與夏商更替的文化變遷進行比對,嘗試歸納總結中國早期王朝更替的規(guī)律性認識。
本研究認為商周雙方在滅國戰(zhàn)爭之前的敵對狀態(tài)在物質文化層面(特別是陶器群層面)形成了鮮明可辨的族際邊界,滅國戰(zhàn)爭導致文化面貌上的族際邊界被打破,文化因素彼此互現(xiàn),雙方仍然保持自身的主體文化特征,但上層文化已呈現(xiàn)出此消彼長的興衰態(tài)勢。西周早期的關中地區(qū)的“宗周文化”與商人故地的“殷遺文化”在面貌上仍然存在較為明顯的差異,王朝更替以及政策措施仍然無法完全對商人故地的物質文化面貌徹底干預,根深蒂固的“殷遺文化”對西周文化的形成及早期發(fā)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李宏飛,歷史學博士,畢業(yè)于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曾參與河南偃師二里頭、鄭州小雙橋、安陽殷墟、陜西寶雞周原等遺址的考古發(fā)掘以及河北雄安新區(qū)考古調查。主持北京大學研究生院才齋獎學金項目“考古學文化與族屬之間關系研究——以小雙橋遺址的商與夷為例”。已在《考古》《文物》《考古學集刊》《社會學研究》《中國國家博物館館刊》《考古與文物》《江漢考古》《中原文物》《南方文物》等刊物發(fā)表論文十余篇。現(xiàn)就職于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夏商周考古研究室,主要從事夏商周考古及青銅器研究。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jié) 選題緣起及其意義
第二節(jié) 相關研究成果評述
第三節(jié) 理論探討
第四節(jié) 研究思路及預期目標
第五節(jié) 相關問題說明
第二章 商周兩系文化特征
第一節(jié) 商系文化特征
第二節(jié) 周系文化特征
第三節(jié) 小結
第三章 王朝更替的分區(qū)觀察之一:商人故地
第一節(jié) 豫北冀南地區(qū)
第二節(jié) 豫西及淮河中上游地區(qū)
第三節(jié) 海岱地區(qū)
第四章 王朝更替的分區(qū)考察之二:周人故地
第一節(jié) 關中東部
第二節(jié) 關中西部
第三節(jié) 涇河中上游地區(qū)
第五章 王朝更替的分區(qū)觀察之三:外圍地域
第一節(jié) 京津唐地區(qū)
第二節(jié) 晉中南地區(qū)
第三節(jié) 膠東半島
第四節(jié) 長江中游地區(qū)
第六章 結語:文化變遷的動因觀察
第一節(jié) 文化變遷的分區(qū)總結
第二節(jié) 文化現(xiàn)象的歷時性觀察
第三節(jié) 王朝更替的基本特征
參考文獻
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