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學問( 一代哲學宗師的扛鼎之作 濃縮對世界和人生的認知與洞見 享譽海內(nèi)外 劉述先 傅偉勛 吳森鼎力推薦 )
定 價:55 元
國學大師牟宗三從哲學的角度對生命進行思考,探討生命的學問。本書收集了牟宗三有關哲學專題的探討、對人生問題的思索、生活心情的紀實,以及關于前塵往事的追憶等文章,充分展現(xiàn)出一代大哲的真情至性。本書能為對生命有所困惑的讀者提供不同的思考方向,從而幫助他們參省自己的人生,體會生命真正的價值所在。
1.一代哲學宗師牟宗三的扛鼎之作
2.享譽海內(nèi)外,哲學大家劉述先、傅偉勛、吳森鼎力推薦
3.濃縮大師對世界和人生的認知與洞見
4.牟宗三是海外新儒學的集大成者5.該書能為對生命有所困惑的讀者提供不同的思考方向,幫助他們體會生命真正的價值所在
推薦序走向哲學的大道在所有我推薦的書籍中,《生命的學問》是特別的一本。我在大學讀書時,牟宗三先生的大名就已如雷貫耳。那時候,在我周遭所有以讀書為抱負的學生,都熱衷于閱讀以及討論牟先生的思想。我當年也一度附會風雅,想要借由牟先生的書籍,知道哲學是什么。無奈的是,想要讀懂牟先生學貫中西的著作,于我猶如登天之難,但在這些著作中,《生命的學問》成了一本非常例外的書。當時我沒有進行過任何哲學訓練,因此對于這本書的愛好,正好是頭尾兩篇。篇《說懷鄉(xiāng)》,牟先生直截了當?shù)卣f,他是山東人;谕l(xiāng)的感受,我也莫名其妙地覺得這一篇與我的生命相連在一起。閱讀之后,我發(fā)覺牟先生對于山東的感覺,擴大到對于全中國命運的感受,使得這一篇《說懷鄉(xiāng)》的文字,并沒有什么思鄉(xiāng)的情緒;本書的后一篇《水滸世界》,是我在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感覺到能夠體悟的一篇。對于那時剛上大學不久的我而言,《水滸世界》中的句話《紅樓夢》是小乘,《金瓶梅》是大乘,《水滸傳》是禪宗就讓我震撼不已!雖然我并不知道這句話說的內(nèi)容究竟為何,但我認為用佛教分類的概念,描述民間流行的三本通俗小說,就是高招!我發(fā)覺,哲學家的意境比一般人高明許多。一般人讀小說,只注意內(nèi)容,但牟先生評論《水滸傳》,則講得痛快淋漓。他認為水滸世界的人,已經(jīng)超越了出世與入世的境界,成為另外一種敢做敢當?shù)耐纯烊。本書的主要?nèi)容,是牟先生在許多刊物上發(fā)表過的文章,包括一些演講與書評。這些內(nèi)容好讀、有料,而且能夠深入人心。我的哲學啟蒙就來自這本書,但這本書中所包含的大多數(shù)文章,都是在我出生前寫的。帶著學習哲學三十多年的體會,我重新閱讀這些五六十年前寫的文章,使我得以與牟先生在精神世界中相遇。以今天的時空條件而言,我終于明白牟先生在鉆研中西哲學的過程中,想要做的三件事:,厘清中國哲學的傳統(tǒng);第二,融合西方哲學的學術;第三,發(fā)展中國的科學、民主與宗教。在今天看來,這三個題目依然重要,回味牟先生當年的文字與用心,我的內(nèi)心中涌起了一股贊佩之情。牟先生思想犀利,文筆流暢快捷,讓所有的讀者可以很快理解中國自新文化運動以來所遭遇的劫難,其實與中國傳統(tǒng)思想的衰敗,形成正比,互為因果。中華文化的道統(tǒng)與學統(tǒng)受到摧殘之際,就是國體與政體在現(xiàn)代世界被外來文化打得七葷八素的時候!渡膶W問》這本書所包含的內(nèi)容有很大的一部分都是對于中國學術道統(tǒng)所做的誠摯呼吁,想要達到振聾發(fā)聵的效果。牟先生對于中華文化的信心十足,他甚至認為,雖然就表面上,中華文化沒有開展出科學、民主與宗教,但在本質(zhì)上,中華文化并不反對科學、民主與宗教。因此他認為,中華文化的傳統(tǒng)思想,不但不應該妄自菲薄,還應該昂首挺胸,作為西方思想的補強。他堅持我們應該撥亂反正,揚棄清朝三百年之奴化教育,重回宋明理學之道德意識,作為自我提升之充分條件。在重新建構中國人的道德意識中,牟先生借用了西方哲學的優(yōu)點,尤其是康德透過道德實踐,轉化宗教理性的論述。在這一部分的發(fā)展中,牟先生以希臘哲學傳統(tǒng)為背景,特別重視柏拉圖與亞里士多德的智性傳統(tǒng)。牟先生基本上認為,在這個傳統(tǒng)中,康德哲學的精華之處在于讓西方哲學的開展,聯(lián)系了上帝、靈魂與自由,成就了人倫社會的道德。牟先生認為,康德的貢獻為中西哲學會通鋪下一條康莊大道。中華文化原有的禮樂傳統(tǒng),其實也是這種聯(lián)系天、地與人三者之間的核心理念。從這個角度而言,牟先生的哲學立場很明確,就是中西哲學會通,并且將會通的結果應用在現(xiàn)實生活中。在現(xiàn)實生活中,中國人命運艱困的原因是,缺乏科學、民主與宗教。本書絕大多數(shù)的文章,披露了作者對于中華文化百年來遭受的屈辱的悲嘆,但更對某些知識分子的自我否定感到無奈。我必須承認,今天這種憂國憂民的情懷已不復多見,但我強烈建議所有讀者,以開闊的歷史感閱讀本書。就作者離鄉(xiāng)別里的背景而言,牟先生對中華文化那種恨鐵不成鋼的責難,是可以理解的。在政治與社會實踐中,中華文化厘清其理念后,可以成為發(fā)展科學、民主與宗教的基礎,并且借由它們的發(fā)展,讓中華文化與世界接軌,為融合世界的思想做出積極的貢獻。牟先生認為,中華文化中有一個兼容并蓄的傳統(tǒng),可以包容一切思想,不但能夠繼往圣絕學,也能開萬世太平。雖然牟先生對于中國的現(xiàn)實發(fā)展充滿怨言,但是他認為,這些不良發(fā)展其實源自誤解。重新閱讀這本書,我驀然回首,這本書就是我人生的一盞明燈,指引我走向哲學這條不歸路。我一直相信,中西哲學要能夠會通,就必須做好學貫中西的準備,而學習哲學的成果一定要運用在社會實際之中。今天在國內(nèi),看到科學與民主已經(jīng)走向正軌的同時,我更期待,大家以一種誠摯的感情,看待中華文化這個整體,并且當作提升自我的思想練習。我以興奮的心情,謹記我重新閱讀本書的感受,并向讀者鄭重地推薦本書。希望本書新版面世后,所有的讀者,可以理解牟先生當年對于中華文化的期許,以及他要為萬世開太平的抱負。苑舉正臺灣大學哲學系教授自序本書所集文字乃是一九四九年到臺后七八年內(nèi)在各報刊已發(fā)表過的文章。我自己亦未搜集保存。孫守立君保存無遺,編成此書,以為有便于青年好學之士,乃商之三民書局印行。孫君熱忱淑世,處處為青年著想,至為感佩。此書不是一有系統(tǒng)的著作,但當時這些文字實在是圍繞我的《歷史哲學》《政道與治道》《道德的理想主義》這三部書而寫成的,也可以說是以這三部書所表示的觀念為背景而隨機撰為短章以應各報刊之需要。這些短篇文字,不管橫說豎說,總有一中心觀念,即在提高人的歷史文化意識,點醒人的真實生命,開啟人的真實理想。此與時下一般專注意于科技之平面的、橫剖的意識有所不同。此所以本書名曰《生命的學問》。生命總是縱貫的、立體的。專注意于科技之平面、橫剖的意識總是走向腐蝕生命而成為人之自我否定。中國文化的核心是生命的學問。由真實生命之覺醒,向外開出建立事業(yè)與追求知識之理想,向內(nèi)滲透此等理想之真實本源,以使理想真成其為理想,此是生命的學問之全體大用,F(xiàn)代人都去追求理想,而卻終無理想。遑急迫躁,不可終日。人究竟往哪里走呢?縱使能登陸月球,又有什么用呢?青年人在此不可不端正其初的心愿,正大其基本方向。恣肆乖戾,虛無邪僻,皆足顛倒其生命,絕無關于理想。青年朋友若從這些較淺近的文字循序悟入,能于自己的生命方向有所助益,則你將始而憧憬,終而透徹,必有如孟子所謂若決江河,沛然莫之能御也。牟宗三一九七0 年六月于九龍
牟宗三(19091995)字離中,山東棲霞人。
哲學家、現(xiàn)代新儒學的代表人物。于1929年入北京大學哲學系學習,受熊十力影響很大。自1949年后,歷任臺灣師范學院、東海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教授,講授邏輯學、哲學概論、中國哲學。他畢生致力于弘揚民族文化,為中國文化的世界化做出了巨大貢獻。有《歷史哲學》《道德的理想主義》《中國哲學十九講》《才性與玄理》《心體與性體》《佛性與般若》《圓善論》《名家與荀子》等主要著作。
說懷鄉(xiāng) 哲學智慧的開發(fā) 從西方哲學進至儒家學術《王陽明致良知教》引言 關于生命的學問論五十年來的中國思想 尊理性 略論道統(tǒng)、學統(tǒng)、政統(tǒng) 人文主義與宗教 儒教、耶教與中西文化關于宗教的態(tài)度與立場酬答澹思先生 現(xiàn)時中國之宗教趨勢 為學與為人 我與熊十力先生 王陽明學行簡述論凡存在即合理 人類自救之積極精神自由主義之理想主義的根據(jù) 論黑格爾的辯證法水滸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