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中誠信國際密切跟蹤地方政府債務風險的研究成果,在2018年版本的基礎上,結合經濟形勢、政策導向與監(jiān)測數(shù)據(jù),分析政府債務風險的結構性、區(qū)域性變化,運用AHP、KMV模型和EDOT指數(shù)等展現(xiàn)中國地方政府與融資平臺債務全貌并進行風險預警,同時提出了有針對性的政策建議。
序言一
從20世紀以來全球發(fā)生的歷次經濟危機的情況來看,危機的發(fā)生與金融和債務的關系日趨緊密,甚至可以說,在一定意義上,經濟危機的本質是金融危機,而金融危機實質上是債務危機。2008年,隨著美國次貸危機蔓延為全球性的金融危機,我國開始進行以穩(wěn)增長為核心的宏觀調控,刺激政策下債務投資驅動模式對中國經濟增長發(fā)揮了主導作用,但同時也帶來了資產泡沫、債務激增等問題;隨著對風險問題的重視,我在2016年提出雙底線思維,即以穩(wěn)增長和防風險為雙底線,兩者皆為政策目標,但不同時期,政策的優(yōu)先次序可以調整。實際上,2016年下半年以來,我國宏觀調控重心由穩(wěn)增長轉向防風險,中央高規(guī)格會議多次強調守住不發(fā)生系統(tǒng)性風險的底線,2017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防風險列為三大攻堅戰(zhàn)之首,提出要使宏觀杠桿率得到有效控制;2018年4月,中央財經委員會首次會議明確結構性去杠桿的思路,地方政府和企業(yè)特別是國有企業(yè)要盡快把杠桿降下來,尤其是隨著中美關系發(fā)生重大變化,7月以來的宏觀政策發(fā)生微調,無一不充分體現(xiàn)了防風險、守底線的原則和雙底線思維。
從債務角度來看,在居民、企業(yè)、政府三個主體中,政府債務尤其是地方政府債務的作用和性質具有特殊性。政府舉債實質上是政府及其代理人運用政府信用進行擴張的過程。在正常的經濟運行條件下,政府可以充分運用政府信用來籌集經濟建設和發(fā)展資金,為公眾及時提供便捷的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但是,對政府信用不當使用或過度使用,往往會帶來一系列問題。2008年金融危機后,在四萬億元經濟政策刺激、國家政策支持、地方政府資金存在缺口等多重因素的推動下,我國地方政府債務尤其是隱性債務依托融資平臺快速擴張,雖然帶動我國經濟在全球率先企穩(wěn),但也導致一些地方政府債務水平快速攀升,債務風險隱患持續(xù)積聚。
我曾多次到美國即全球市政債的發(fā)源地調研市政債的發(fā)展情況,經......
毛振華,中誠信集團創(chuàng)始人、董事長,中誠信國際信用評級有限責任公司首席經濟學家。擔任中國民(私)營經濟研究會副會長、中國企業(yè)家論壇理事、中國工業(yè)經濟聯(lián)合會常務理事,受聘擔任中國人民大學和武漢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MBA指導老師和南開大學兼職教授,并擔任中國人民大學經濟研究所聯(lián)席所長、武漢大學董輔礽經濟社會發(fā)展研究院院長。1979年考入武漢大學經濟系,曾先后在湖北省統(tǒng)計局、湖北省委政策研究室、海南省政府研究中心、國務院政策研究室等單位從事經濟研究工作。1992年創(chuàng)辦國內首家全國性信用評級機構中國誠信證券評估有限公司。他在宏觀經濟、資本市場、信用評級理論等方有較多研究成果,出版了《資本化企業(yè)制度論》、《十年宏觀、十年政策、十年理論》、《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主權信用風險報告》、《國家負債能力與主權評級研究》、等專著。
閆衍,中誠信國際信用評級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研究院院長。兼任中國人民大學經濟研究所聯(lián)席副所長、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MBA教育中心特聘導師。曾任中誠信財務顧問有限公司常務副總裁、中國誠信信用管理有限公司執(zhí)行副總裁、中誠信證券評估有限公司副董事長等職務。主要研究方向為宏觀經濟和債券市場。出版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主權信用風險報告》、《債務通縮壓力與債務風險化解》、《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下的中國宏觀經濟》等著作。同時,作為主要作者,閆衍在《宏觀經濟管理》、《中國金融》、《改革》等學術刊物發(fā)表了數(shù)十篇有關宏觀經濟、金融市場發(fā)展的學術論文。
篇 地方政府債務與融資平臺研究
新時期中國地方政府債務研究003
基于KMV模型的中國地方政府債務預警研究030
基于AHP模型的中國地方政府債務指數(shù)研究051
中國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綜合發(fā)展指數(shù)研究075
第二篇 各區(qū)域地方政府與融資平臺債務分析報告
北京地方政府與融資平臺債務分析報告097
天津地方政府與融資平臺債務分析報告116
河北地方政府與融資平臺債務分析報告137
山西地方政府與融資平臺債務分析報告158
內蒙古地方政府與融資平臺債務分析報告176
遼寧地方政府與融資平臺債務分析報告194
吉林地方政府與融資平臺債務分析報告216
黑龍江地方政府與融資平臺債務分析報告232
上海地方政府與融資平臺債務分析報告253
江蘇地方政府與融資平臺債務分析報告275
浙江地方政府與融資平臺債務分析報告294
安徽地方政府與融資平臺債務分析報告311
福建地方政府與融資平臺債務分析報告326
江西地方政府與融資平臺債務分析報告342
山東地方政府與融資平臺債務分析報告357
河南地方政府與融資平臺債務分析研究372
湖北地方政府與融資平臺債務分析研究398
湖南地方政府與融資平臺債務分析研究424
廣東地方政府與融資平臺債務分析報告455
廣西地方政府與融資平臺債務分析報告470
海南地方政府與融資平臺債務分析報告498
重慶地方政府與融資平臺債務分析報告509
四川地方政府與融資平臺債務分析報告538
貴州地方政府與融資平臺債務分析報告557
云南地方政府與融資平臺債務分析報告573
陜西地方政府與融資平臺債務分析報告592
甘肅地方政府與融資平臺債務分析報告606
青海地方政府與融資平臺債務分析報告628
寧夏地方政府與融資平臺債務分析報告642
新疆地方政府與融資平臺債務分析報告661
西藏地方政府與融資平臺債務分析報告675
后記6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