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眼睛的映象》是麥卡勒斯早期的一部重要作品,繼承了美國南方畸人文學和哥特小說的遺風,將孤獨和被遏制的欲望這兩個主題壓縮在一個有限而封閉的空間美國南方一個沉悶單調的部隊哨所,以幾個有限的人與物兩名軍官、兩位軍官的妻子、一個菲律賓男傭,以及一匹軍馬為載體,通過這幾個被要求順從、守規(guī),卻幾乎個個都不合常規(guī),乃至離經(jīng)叛道的畸人引發(fā)的一系列匪夷所思的日常事件,直至一場不可避免的兇殺,以寓言和散文化卻又充滿懸疑與哥特的形式,曲折地展現(xiàn)了常態(tài)社會擠壓下的畸零之人,及其壓抑已久、無法排解的欲念可能帶來的慘烈后果。
1966年,麥卡勒斯親自出任編劇,由馬龍白蘭度和伊麗莎白泰勒于大銀幕演繹了這段畸零之人不可行的愛。
本書是麥卡勒斯早期重要作品; 1966年,麥卡勒斯親自出任編劇,由馬龍白蘭度和伊麗莎白泰勒于大銀幕演繹了這段畸零之人不可行的愛;采用美國文庫版麥卡勒斯作品權威原著版本,全新譯本,并附專業(yè)解讀。
同麥卡勒斯的其他小說一樣,《金色眼睛的映像》也圍繞著孤獨(loneliness)和欲望這兩個突出且密切關聯(lián)的主題展開。而造成人的孤獨和欲望受阻的原因就是隱藏在其背后的所謂正常(normalcy)與另類(the unorthodox)之間的尖銳對峙。換言之,小說探討的是正統(tǒng)與非正統(tǒng),常態(tài)與異端,或傳統(tǒng)與離經(jīng)叛道之間的張力,借此昭示這樣一個道理,即人若違背其本性,過分追求從眾(conform)必然會帶來問題。人總是被要求要順從社會,遵守傳統(tǒng)的行為準則,這一社會要求的必然結果就是造成對人性的壓抑。對人過分嚴苛的要求其結果往往適得其反。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小說似乎批判的是整齊劃一、死水一潭的社會環(huán)境以及刻板、教條的社會規(guī)范對人性的遏制,以及由此造成的嚴重后果。就此而論,麥卡勒斯將小說的背景設置在陸軍基地的一個哨所就再合適不過了,因為在這樣一個封閉和要求特殊的環(huán)境中,更容易造成人性格的裂變。小說開篇就將讀者帶入這樣一個枯燥乏味、令人壓抑的小世界:和平時期的部隊哨所是一個枯燥乏味的地方。……駐地的總體規(guī)劃本身令它更加單調乏味混凝土結構的巨大營房、建得一模一樣的一排排整齊劃一的軍官屋舍、體育館、小教堂、高爾夫球場、游泳池所有這些都是按照一個死板的模式設計的。 在這樣一個沉悶無聊和與外界隔絕的環(huán)境中,人們 只需照著前人的樣子循規(guī)蹈矩地行事即可。(309)
但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在小說中這個要求人人順從、守規(guī)矩的小社會里,幾乎個個都不合常規(guī),乃至成為離經(jīng)叛道的畸人:韋爾登彭德頓上尉,一個具有施虐和受虐狂和隱性同性戀傾向的軍官;他的妻子莉奧諾拉,一個與莫里斯蘭登少校有私情的幾乎有點弱智的女子;少校的妻子艾莉森蘭登,因為遭受自己的嬰兒凱瑟琳夭折以及丈夫出軌等打擊而自殘,難以撫平的心靈創(chuàng)傷使她行為異常,終在療養(yǎng)院死于心臟病;彭德頓家的用人阿納克萊托,一個崇拜艾莉森,也被艾莉森待之如友,但卻有性錯位傾向的菲律賓人;二等兵艾爾基威廉斯,一個具有窺淫癖傾向的士兵,終死于上尉的槍下。
小說第三章出現(xiàn)的那個與小說題目金色眼睛的映像有關的一幕就是這個畸形社會和生存其中的畸人的象征:艾莉森的菲律賓男用阿納克萊托眼睛盯著壁爐中的小火苗說道:一只孔雀,顏色綠得有點怕人。長著一只巨大的金色眼睛。眼睛里是某種東西的那些映像,微小且……怪異(366)。在這里,壁爐中的火具有某種鏡像功能,它折射出一只孔雀及其金色眼睛中的映像。應該特別引起注意的是,這種奇異的映像是艾莉森和她的用人阿納克萊托共同發(fā)現(xiàn)或構建的。盡管在小說中他們本身也未必正常艾莉森神經(jīng)衰弱,有自殘和自殺傾向,而阿納克萊托滿身女人氣,像個太監(jiān),但在麥卡勒斯的筆下,這兩個人往往能看清事物的本質,而他們也是受壓怕深,值得同情的人物。至少在這二人的眼中,他們周圍的世界是畸形的,是充滿著肉欲的動物世界:有竊盜癖、同性戀和虐待狂傾向且藥物上癮的彭德頓上尉;帶有性受虐傾向的窺淫癖者二等兵威廉斯;上尉那個性感且水性楊花但弱智的妻子莉奧諾拉,以及她新近的情人莫里森蘭登少校艾莉森那個麻木不仁的丈夫。在艾莉森和阿納克萊托看來,火中折射的就是這些畸人的映像。因此,我們可以說,金色眼睛的映像是小說中所描繪的畸形社會的象征。
卡森麥卡勒斯(19171967),20世紀美國重要的作家之一,作品涵蓋長篇小說、短篇小說、戲劇、散文、詩歌等。麥卡勒斯15歲患風濕熱,后又經(jīng)歷三次中風,29歲后癱瘓。1938年嫁給里夫斯麥卡勒斯,但以離婚收場,離婚后兩人通訊不輟,后又復婚。1953年里夫斯自殺。1967年麥卡勒斯因腦溢血去世,時年50歲。
她的小說深深植根于美國南方背景,并且多為南方腹地,作品經(jīng)常被描述為具有南方哥特風格。她的書中多描寫孤獨的人們,孤獨、孤立和疏離的主題始終貫穿在她的所有作品中。此次譯文版麥卡勒斯文集收錄了《心是孤獨的獵手》《傷心咖啡館之歌》《婚禮的成員》《金色眼睛的映象》《沒有指針的鐘》和《麥卡勒斯短篇小說全集》,幾乎囊括作者所有的重要作品。其中,代表作《心是孤獨的獵手》在美國現(xiàn)代文庫所評出的20世紀百佳英文小說中列第17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