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中國外國文學研究(1949-2009)》綜觀六十年外國文學研究,我們不能不承認兩個主要事實:一、最初十七年基本上沿襲蘇聯(lián)模式,卻對西方文學及文化傳統(tǒng)有所偏廢;二、后三十年“乾坤倒轉(zhuǎn)”,西方文學的大量涌入不僅空前地撞擊了中國文壇,而且為解放思想、撥亂反正提供了某種先導作用:1.沒有外國文學井噴式地出現(xiàn)在我們面前,中國文學就不可能迅速告別“傷痕文學”,衍生出“尋根文學”和“先鋒文學”。而我國學者關(guān)于西方現(xiàn)代派的界定(如“深刻的片面性”和“片面的深刻性”等觀點)不可謂不深刻。2.沒有外國文學理論狂飆式地出現(xiàn)在我們身邊,中國文學就不可能迅速穿越傳統(tǒng)政治與美學,實現(xiàn)多重轉(zhuǎn)型,并率先進入“全球化”與后現(xiàn)代的狂歡,演化出目下無比繁雜的多元色彩。而我國學者關(guān)于后現(xiàn)代文學及文化思想的批評(如“絕對的相對性取代相對的絕對性”等觀點)不可謂不精辟。但是,這一時期的外國文學研究明顯改用了西方模式,從而多少放棄了一些本該堅持的優(yōu)良傳統(tǒng)與學術(shù)范式;饑不擇食,囫圇吞棗,盲目照搬,泥沙俱下的狀況所在皆是。當然,這是一種大處著眼的掃描方式。具體情況要復雜得多。
序言
第一章 歷史回眸
引言
第一節(jié) 五四運動:外國文學譯介的第一個高潮
一 翻譯文學或外國文學翻譯
二 外國文學翻譯價值認知
三 外國文學譯介的選擇
四 外國文學譯介的成就
五 外國文學的積極影響
第二節(jié) 學習俄蘇:五四精神的集中體現(xiàn)與闡揚
一 田漢、沈雁冰的開拓之作
二 五四時期的有關(guān)研究
三 早期的俄國文學史研究
四 中俄文學比較研究的發(fā)端
五 關(guān)注蘇聯(lián)早期文學思想
六 重要研究著作的譯介
七 對別、車、杜等俄國作家的研究
八 對"新俄文學"的研究
九 中國現(xiàn)代作家談俄蘇文學
第二章 最初十年
引言
第一節(jié) 篳路藍縷 木鐸啟程
第二節(jié) 關(guān)于翻譯標準的討論
第三節(jié) 外國文學研究的幾個問題
第四節(jié) 蘇俄文學研究
第五節(jié) 英美文學研究
第六節(jié) 其他相關(guān)研究
第三章 崢嶸歲月
引言
第一節(jié) 蘇俄文學:一落千丈
第二節(jié) 英美文學研究境況
第三節(jié) 其他相關(guān)境況
第四章 黃金時代
引言
第一節(jié) 國別、語種或區(qū)域文學研究
一 英美文學研究
二 俄蘇文學研究
三 德語文學研究
四 法國文學研究
五 東歐文學研究
六 意大利文學研究
七 西班牙語、葡萄牙語文學研究
八 北歐文學研究
九 古希臘羅馬文學研究
十 朝鮮-韓國文學研究
十一 日本文學研究
十二 東南亞文學研究
十三 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文學研究
十四 波斯(伊朗)-阿富汗文學研究
十五 土耳其文學研究
十六 希伯來文學研究
十七 阿拉伯文學研究
十八 澳大利亞文學研究
第二節(jié) 外國重要文藝理論思潮及文論家的接受與研究
一 敘事學在中國
二 接受美學的中國接受
三 精神分析學在中國
四 文學倫理學在中國
五 女性主義批評在中國
六 后殖民理論在中國
七 生態(tài)批評在中國
八 比較文學及其理論在中國
九 巴赫金的中國之旅
十 巴爾特的中國之旅
十一 韋勒克的中國之旅
第三節(jié) 其他相關(guān)研究
一 外國文論在中國
二 外國文學教材
三 外國文學研究中的西方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