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史使大腦變得睿智,使目光變得敏銳,使志向變得高遠。本書講述了中華五千年的燦爛文化史,從華夏始祖盤古開天辟地開始,到三皇五帝,夏商西周,春秋戰(zhàn)國,秦朝漢代,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國,兩宋遼金,元朝,太明王朝,大清帝國等,對每個朝代的歷史進行了生動的闡述,并配以年表的方式,將歷史的發(fā)展脈絡(luò)清晰地展現(xiàn)在讀者的面前。全書一套四本,語言通俗,內(nèi)容豐富,圖文結(jié)合,是青少年學(xué)習(xí)和了解中華歷史的極好讀本。
本書賣點:
1、本書是一套講述史前文化到夏商周、春秋戰(zhàn)國,直至秦漢唐宋元明清的歷史讀物,對各個時期的歷史大事件及其精要進行了詮釋,語言通俗,內(nèi)容豐富。
2、在講述各個朝代重要發(fā)展事件的同時,配以年表的方式,將歷史脈絡(luò)清晰地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便于讀者更輕松地了解歷史文化。
3、書中在正文講述的基礎(chǔ)上,設(shè)置了邊欄精要文字,以及生動性強的版塊,以幫助青少年讀者更好地吸納和擴展豐富的歷史知識。
4、全書一套四本,插圖精美,圖文并茂,是廣大青少年學(xué)習(xí)和了解中華上下五千年歷史的極好讀本。
5、紙質(zhì)高端,綠色印刷,環(huán)保護眼,閱讀舒適。
青少年讀歷史有哪些重要好處?
1、歷史其實就是一個坐標,當(dāng)我們熟讀一定的歷史后,你會了解歷史上的重大事件,并從中發(fā)現(xiàn)人類歷史的發(fā)展規(guī)律;掌握了一定的規(guī)律,也就意味著獲取智慧,找到了一定的成功秘笈。
2、歷史是前人智慧和經(jīng)驗的總結(jié),其中蘊含著許多做人、做事的智慧,多讀歷史,對于啟迪青少年的心智,是一般的童話故事所不能比擬的。
3、多讀歷史書,可以讓孩子的精神世界得到充實,對大人來說,這樣你就不用擔(dān)心孩子會空虛學(xué)壞,一個心理充實的孩子是沒有興趣去做無聊的事的。
前言
為什么要學(xué)歷史?
如果你對幼兒園時候的自己還有些許印象,那么你或許應(yīng)該記得,那時的你就已經(jīng)對歷史產(chǎn)生了興趣,并提出了一個嚴肅的問題:我,是從哪里來的?
長大些之后,我們開始正式與歷史課會面了?纱藭r的我們對歷史的興趣卻已不再,嚴格來說,是對無休無止的背誦與考試厭倦了,并非對那些傳奇的人物與攝人心魄的故事失去了興趣。
協(xié)辦大學(xué)士紀曉嵐曾經(jīng)勸諫乾隆皇帝停止南巡,說 :南巡勞民傷財。凡是經(jīng)常巡游的皇帝,如嬴政(秦始皇)、楊廣(隋煬帝)、朱厚照(明武宗),哪一個是正經(jīng)貨色?乾隆聞言大怒,罵道 :我看你文學(xué)有點根基,才讓你總領(lǐng)《四庫全書》的編纂,這不過是畜養(yǎng)倡優(yōu)(娼妓、戲子)罷了,你怎么敢妄談國事?于是,紀曉嵐倡優(yōu)大學(xué)士的綽號人人皆知。
這個故事屢屢被后世引用,以譏諷清帝國皇帝勞民傷財而不聽勸諫,終使國家走向頹敗。但這個故事很大可能不是事實。因為那時候紀曉嵐還不是協(xié)辦大學(xué)士(從一品,副大學(xué)士),況且,清帝國一直有京官上奏政事的傳統(tǒng),乾隆不太可能罵紀曉嵐妄談國事。
如果你能夠弄清楚歷史事件的前因后果,形成自己的基本的判斷,那么恭喜你,你已經(jīng)建立起超越一般人的邏輯。邏輯,就是通過所讀到的有限的歷史故事,歸納出普遍適用的常識。邏輯,是歷史給你的最大回饋,或者說是你讀歷史的真正收獲。邏輯與常識,是比博聞強識更根本、更實用的技能。
我們再用一個故事來說明這一點:
公元前359年,秦孝公任命公孫鞅為左庶長(非王族大臣領(lǐng)袖),開始實行變法。如何讓秦國百姓相信,這次變法是來真格的呢?公孫鞅想了一個辦法,在都城櫟陽(今陜西省西安市閻良區(qū))市場南門豎起一根木頭,宣布:誰能將木頭扛到北門,就可以得到1000兩黃金。這相當(dāng)于有人跟你說,你如果能回答出一加一等于幾,就可以得到1000萬塊錢。你相信有這樣的好事嗎?呵呵,秦國人也不相信?僧(dāng)一個人抱著試試看的態(tài)度做到了時,他真的得到了那1000兩黃金。于是乎,秦國政府的信用建立了起來,公孫鞅的新法也被成功推行。這個故事被簡要概括為徙木立信。由此,秦國成為戰(zhàn)國七雄中最強的國家。
如此溫情地建立起秦帝國的信用,是件大好事。秦帝國皇帝要維持自己的信用,就不得不對曾經(jīng)的肆意妄為進行約束?墒请S著你對那段歷史的深入了解,你會發(fā)現(xiàn)其中的端倪,貧窮的秦國是無法以這樣高昂的代價來維持信用的。而實際上,公孫鞅推行變法,更多依靠的也的確是嚴苛的法令和屠刀。于是,也就明白了,公孫鞅徙木立信并不在于信用的建立,而在于建立說一不二的權(quán)威。由此,也就大致明白了所有法家的脈絡(luò)。
再回到我們幼兒園的時候,那時的我們?nèi)绨阻禑o瑕,對好與壞、是與非異常敏感。無論是聽故事,還是看影視,對其中的人物我們會先冒出一個念頭:他是好人還是壞人?可是復(fù)雜的現(xiàn)實世界里,人們很難對一個孤立的事件做出恰當(dāng)?shù)呐袛。這種認識并不深奧,我們很小時就已經(jīng)懂得并加以利用了。所以當(dāng)我們沒有完成作業(yè)或是某項工作時,我們會盡力向父母、老師或是他人,解釋沒有完成的因由,以期望他們不僅僅著眼于結(jié)果,而是更能體諒自己的苦衷。無論父母、老師抑或他人,都不可能穿越時空去檢驗我們所說是否真實。我們的解釋能否得到對方的體諒,取決于他們的邏輯和常識認知。他們是用是否符合邏輯和常識,來檢驗我們的解釋是否合理。
邏輯建立與常識認知是如此重要,它們是怎么走進我們的大腦的呢?方法可能很多,但閱讀歷史無疑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本套叢書,盡力將歷史講述得生動、有趣,但并不刻意成為一本羅列時間、地點、人物的故事集,而是以關(guān)鍵事件和人物為串聯(lián),在講述歷史的脈絡(luò)。不注重前因后果的故事固然也可以豐富知識,但能夠在了解脈絡(luò)的基礎(chǔ)上看待一個事件或人物,更有助于思維的形成和常識的積累。
劉修治,山東昌邑市人,畢業(yè)于昌濰師范外語專業(yè)。曾從事教師,編輯等職,后潛心閱讀并研究先秦思想流派經(jīng)典及史料書籍, 讀書看重本原形成的背景及發(fā)展的邏輯演變。曾編寫《中華藏書》系列、《四書五經(jīng)》系列、《孫子兵法》、《三十六計》等。
第一單元
史前時期
朝代年表樹 / 2
人類起源的神話傳說 / 3
神話故事的由來 / 3
女媧造人 / 4
盤古開天地 / 5
人類起源的考古發(fā)掘 / 7
南方古猿、能人與直立人 / 7
直立人的遠征 / 9
智人,我們的祖先出現(xiàn)了 / 11
人類進化的謎團直立行走與腦容量增大 / 12
舊石器時代:我們這片土地上的拓荒者 / 14
北京直立人 / 14
從田園洞人到山頂洞人 / 15
新石器時代:拓荒者的深耕細作 / 17
仰韶文化與河姆渡文化 / 17
農(nóng)業(yè)革命,早期人類生存方式的改變 / 18
良渚文化和龍山文化 / 19
黃帝、炎帝、蚩尤的爭斗 / 20
神話與傳說時代 / 23
三皇 / 23
五氏 / 24
五帝一:父子相傳 / 26
五帝二:兩次禪讓 / 27
第二單元
夏王朝
朝代年表樹 / 30
禪讓制的傳說與質(zhì)疑 / 31
大禹治水 / 31
禪讓制的尾聲 / 33
從禪讓制到世襲制 / 34
五服與九州 / 34
從禪讓到父子相繼 / 35
夏王朝的統(tǒng)治 / 37
涂山大會與鑄造九鼎 / 37
太康失國 / 38
后羿代夏與少康中興 / 39
后世帝王的第一個反面教材 / 40
國之將亡,必有妖孽 / 40
夏王朝的覆滅 / 41
朝代年表樹 / 46
商王朝建立 / 47
商王朝的由來 / 47
成湯建立商王朝 / 48
伊尹放逐太甲 / 49
遷都、擴疆與祭祀 / 51
盤庚遷殷 / 51
武丁擴疆 / 53
商王朝的祭祀文化 / 54
分封與井田 / 55
社會階層與分封治理 / 55
私田與公田 / 56
武王滅商 / 57
商紂王與蘇妲己 / 57
周部落的崛起 / 59
姬昌的準備 / 60
孟津觀兵 / 61
最后的決戰(zhàn) / 62
第三單元
商王朝
朝代年表樹 / 66
封建制的完備 / 67
分封:封建親戚,以為藩籬 / 67
西周的疆域與民族 / 68
嫡長子繼承制的確立與瓶頸 / 71
權(quán)力繼承嫡長子繼承制 / 71
權(quán)力繼承的瓶頸 / 72
周王朝勢力的繼續(xù)擴展 / 74
三監(jiān)之亂 / 74
周公東征 / 75
二次分封 / 76
國人暴動與宣王中興 / 79
國人暴動 / 79
宣王中興 / 80
昏聵的周幽王與褒姒 / 82
周幽王其人 / 82
烽火戲諸侯 / 83
平王東遷,西周時代結(jié)束 / 85
平王東遷 / 85
鄭國滅胡 / 86
第四單元
西周王朝
朝代年表樹 / 90
諸侯國政變風(fēng)起 / 94
衛(wèi)國更立 / 94
魯國政變 / 96
宋國政變 / 97
鄭國的霸權(quán) / 99
鄭國崛起 / 99
繻葛(xū gě)之戰(zhàn) / 101
齊國與楚國的崛起 / 103
齊僖公的小霸局面 / 103
楚國稱王 / 104
霸權(quán)政治的開啟齊國霸權(quán) / 106
齊國政變 / 106
管仲相齊 / 107
北杏會盟與尊王 / 108
攘夷 / 109
葵丘會盟齊桓公的新秩序 / 110
阻擋楚國北侵 / 111
齊國霸權(quán)的衰落 / 113
宋國稱霸失敗 / 115
宋襄公圖謀稱霸 / 115
泓水之戰(zhàn)失敗 / 116
晉國長達百年的霸權(quán) / 118
奪嫡之亂與夷吾回國 / 118
重耳回國 / 119
城濮之戰(zhàn) / 120
踐土?xí)?/ 122
秦國的霸權(quán) / 124
崤之戰(zhàn) / 124
秦國的沒落 / 126
楚國的霸權(quán) / 127
楚莊王問鼎 / 127
邲(bì)之戰(zhàn)后,楚國文化轉(zhuǎn)向完成 / 129
鄢陵之戰(zhàn) / 130
宋國主持的兩次弭兵會盟 / 132
第一次弭兵會盟 / 132
第二次弭兵會盟 / 133
吳國的霸權(quán) / 135
伍子胥出逃 / 135
破郢之戰(zhàn) / 136
北上稱霸 / 137
魯國的三桓政治 / 139
慶父作難 / 139
三桓掌控魯國 / 141
孔子執(zhí)政 / 141
思想文化的黃金時代 / 143
士的職業(yè)化 / 143
諸子百家 / 144
儒家:溫和的力量,人性的學(xué)問 / 147
孔子的思想 / 147
子貢贖人與子路受牛 / 148
墨家:慷慨的苦行僧 / 149
道家:避世退讓,倡導(dǎo)自然 / 150
楊朱學(xué)派 / 151
吳越爭霸 / 152
闔閭身死 / 152
夫差破越復(fù)仇 / 153
吳國覆滅 / 154
越國爭霸 / 155
三家分晉 / 156
六大家族的火拼 / 156
智瑤索地 / 157
韓、趙、魏滅智氏 / 158
三家分晉 / 159
魏國的崛起 / 161
一代雄主魏文侯 / 161
奪取西河 / 163
魏滅中山國 / 163
魏、齊爭霸時期 / 165
田氏代齊 / 165
吳起逃魏去楚 / 166
桂陵之戰(zhàn) / 167
馬陵之戰(zhàn) / 169
戰(zhàn)國七雄的格局 / 171
韓國滅鄭 / 171
徐州相王 / 172
楚國的短命變革 / 174
變革前的楚國 / 174
吳起變法 / 175
秦國變法 / 178
秦孝公以前的秦國 / 178
公孫鞅入櫟陽 / 179
秦國變法 / 180
秦國的崛起 / 181
秦、齊爭雄時期 / 184
齊、秦兩國的矛盾 / 184
齊國滅燕 / 185
秦滅巴蜀、兼并義渠 / 186
楚、齊聯(lián)盟破碎 / 187
秦國囚禁楚懷王 / 189
齊國滅宋 / 190
齊國衰落 / 191
秦、趙相抗時期 / 193
趙國的形勢 / 193
趙武靈王胡服騎射 / 194
趙破秦的閼與之役 / 195
范雎的遠交近攻與攻人政策 / 196
長平之戰(zhàn)(上) / 197
長平之戰(zhàn)(下) / 198
六國覆滅 / 201
魏、楚合縱解救邯鄲 / 201
六國互攻與秦國東進 / 202
秦國滅韓、燕兩國 / 203
秦國滅魏、楚、齊三國 / 204
戰(zhàn)國時期的學(xué)術(shù)思想 / 205
儒家:孟軻 / 206
法家:公孫鞅與韓非 / 207
道家:莊周 / 209
愛國詩人屈原 / 210
參考書目 / 213
后記 / 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