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問世至今二百多年來,在眾口一詞給予了的贊譽的同時,又幾乎在所有的問題上都存在著種種不同的意見和紛爭。而在這些紛紜眾說之中,對薛寶釵與林黛玉的爭論,不但從古至今從未停息過,而且甚至可以算是為激烈的一種爭論。本書對這個紅學大公案進行了全面而系統(tǒng)的考察與辨析并試圖了結此案。同時為《紅樓夢》人物論的進一步拓展,樹立了又一種可取的典范,為《紅樓夢》的閱讀與研究提供了另一種視角與考證。
上篇重點分析林黛玉與薛寶釵以及當下紅學研究派別 ;下篇筆觸延伸到其他人物,以及與主要人物的關系,如賈母,王夫人等,順手織就一幅五光十色的大觀園蕓蕓眾生圖,為讀者理解主要人物的活動乃至整部《紅樓夢》提供背景。
引言
詩曰 :
一夢紅樓二百秋,紛紜眾說迄未休。
是奇觀釵黛辯,磨完嘴皮動拳頭。
這幾句打油詩的意思是說,《紅樓夢》問世至今二百多年來,在眾口一詞給予了贊譽的同時,又幾乎在所有的問題上都存在著種種不同的意見和紛爭。而在這些紛紜眾說之中,對薛寶釵與林黛玉的爭論,不但從古至今從未停息過,而且甚至可以算是為激烈的一種爭論。說它為激烈,不僅因為有的論者言辭激烈,如有人說 :全部《紅樓夢》可殺者即林黛玉1,而且有的論者甚至為爭釵、黛 之好壞優(yōu)劣差點揮拳動武。據(jù)同治、光緒年間鄒弢的《三借廬筆談》記載,鄒與許伯謙茂才(紹源)二人是老朋友,經(jīng)常談論《紅樓夢》。鄒是尊奉林黛玉的,而伯謙尊薛而抑林,因此二人的意見分歧頗大,書中寫道 :
己卯春,余與伯謙論此書,一言不合,遂相齟齬,幾揮 老拳,而毓仙排解之,于是兩人誓不共談《紅樓》。秋試同舟,伯謙謂余曰 :君何為泥而不化耶?余曰 :子亦何為窒而 不通耶?一笑而罷。嗣后放談,終不及此。
在中國古代小說批評史上,對小說人物的爭論激烈到如此程度, 實屬少見。
其實,釵、黛之爭,不僅是激烈的,而且把它分辨清晰還是十分重要的,這至少有下面幾點理由 :
,《紅樓夢》是一部長篇巨著,書中主要人物也不止一人, 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王熙鳳可說是書中的四根大梁,缺一不可。因此,當這四人中有兩個存在尖銳紛爭的情況,我們就十分有必要對其作出辨析了。
第二,林黛玉與薛寶釵這兩個人物應如何評價,這不僅僅是她倆本身的問題,還牽涉到對其他許多和她們有著緊密關聯(lián)的人和事的認識。如果對這些問題的認識得不到起碼的和基本的解決,那就更不用說對《紅樓夢》全書能有一個比較全面客觀的認識了。
第三,《紅樓夢》中有許多與其他作品不同的特別筆法,不弄明白它們,要真正讀懂《紅樓夢》就很難。紅學中的許多爭議,有相當一部分是因為不懂它的筆法,所以弄不懂、會錯意,從而去和別人瞎爭一氣。在釵、黛之爭中,更是大量存在這種情況。因此辨明這個問題的過程,其實也是解讀《紅樓夢》特別寫作筆法的過程。它不但能使我們真正認識這兩個人物,而且也能夠幫助我們弄懂曹雪芹的種種特殊寫作筆法,進而觸類旁通地去解讀《紅樓夢》中的其他一些內(nèi)容。在塑造釵、黛這兩個重要人物時,對薛寶釵運用的特別筆法尤其多。當然,這要在后文的具體探究中才能說得清楚。
基于以上原因,于是便有了寫此辨的意愿。這里要辨的內(nèi)容有兩個大的方面 :一是對釵、黛二人本身的評價 ;二是她們的婚姻、愛情悲劇以及與之相關的人和事。試分上、下兩篇來加以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