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聚焦自2015年起我國開展的城市黑臭水體治理工作,系統(tǒng)介紹其面臨的經濟社會背景、頂層設計與政策體系、治理進程和成效,全面梳理治理技術與應用,選取我國主要流域典型治理工程進行初步總結,同時通過國際上有代表性的先期實踐展現(xiàn)共性問題與特色經驗,并對下一階段我國城市水體治理方向、目標、理念、路徑等提出展望與建議。
更多科學出版社服務,請掃碼獲取。
目錄
序
第1章 城市黑臭水體問題與影響 1
1.1 城市黑臭水體概述 1
1.1.1 城市黑臭水體定義 2
1.1.2 城市黑臭水體典型現(xiàn)象 3
1.2 城市黑臭水體的形成 7
1.2.1 水體黑臭成因 7
1.2.2 水體黑臭化演變過程 9
1.3 城市黑臭水體的危害與影響 10
1.3.1 環(huán)境與生態(tài)危害 10
1.3.2 社會與經濟影響 12
1.4 我國城市黑臭水體總體態(tài)勢 13
參考文獻 15
第2章 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政策體系與發(fā)展歷程 18
2.1 城市黑臭水體治理的驅動因素 18
2.1.1 生態(tài)文明發(fā)展驅動 18
2.1.2 人居環(huán)境改善驅動 19
2.1.3 新型城鎮(zhèn)化驅動 20
2.2 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政策體系 21
2.2.1 國家戰(zhàn)略定位 26
2.2.2 行業(yè)政策導向 27
2.2.3 城市示范 31
2.2.4 績效評估 33
2.3 城市黑臭水體治理階段與特點 34
2.3.1 流域治理與城市水體治理探索階段 34
2.3.2 城市黑臭水體治理階段 36
2.3.3 長效保持與全面普及階段 42
2.4 城市黑臭水體整治環(huán)境保護專項行動 45
2.4.1 制度體系 45
2.4.2 現(xiàn)場檢查 47
2.4.3 “十四五”工作部署 48
2.5 城市黑臭水體整治成效評估 49
2.5.1 評估指標體系構建 50
2.5.2 評估原則與要點 51
參考文獻 53
第3章 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技術與應用 54
3.1 城市黑臭水體治理原理與思路 54
3.1.1 水體治理生態(tài)學原理 54
3.1.2 水體治理工程學原理 56
3.1.3 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思路 57
3.2 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技術體系 60
3.2.1 技術類型與選擇 60
3.2.2 陸源污染控制 63
3.2.3 內源污染治理 68
3.2.4 生態(tài)修復技術 68
3.2.5 水動力與復氧技術 71
3.2.6 其他技術 73
3.3 城市水體運行管理技術體系 74
3.3.1 城市水體調查與監(jiān)測技術 74
3.3.2 城市水環(huán)境設施運行維護技術 76
3.3.3 黑臭水體治理效果評估技術 78
3.3.4 優(yōu)化調度與智慧管理技術 81
3.4 城市黑臭水體系統(tǒng)性解決方案 83
3.4.1 黑臭水體治理原則與方案編制 83
3.4.2 黑臭水體治理技術選擇 84
3.4.3 城市水體治理目標可達性評估 89
參考文獻 92
第4章 我國城市黑臭水體治理典型案例 95
4.1 長江經濟帶 95
4.1.1 內江市沱江流域 96
4.1.2 重慶市伏牛溪流域 102
4.1.3 武漢市黃孝河機場河流域 108
4.1.4 上海市蘇州河 115
4.2 黃河流域 121
4.2.1 西安市長安區(qū) 河 123
4.2.2 濟南市小清河 126
4.3 東南沿海諸河流域 130
4.3.1 福州市龍津陽岐水系 131
4.3.2 廈門市新陽主排洪渠 137
4.3.3 南寧市那考河 143
4.4 珠江三角洲地區(qū) 147
4.4.1 深圳市茅洲河 148
4.4.2 廣州市車陂涌 154
4.5 京津冀地區(qū)—北運河上游流域 159
4.6 東北寒冷地區(qū)—長春市伊通河 172
參考文獻 178
第5章 城市水體綜合整治典型國際案例 181
5.1 英國泰晤士河 181
5.1.1 污染成因 181
5.1.2 治理歷程 183
5.1.3 政策法規(guī) 186
5.1.4 技術方法 188
5.2 法國塞納河 190
5.2.1 污染成因 190
5.2.2 治理歷程 191
5.2.3 政策法規(guī) 193
5.2.4 技術方法 194
5.3 德國埃姆舍河 195
5.3.1 污染成因 195
5.3.2 治理歷程 196
5.3.3 政策法規(guī) 197
5.3.4 技術方法 198
5.4 美國奧農多加湖 201
5.4.1 污染成因 202
5.4.2 治理歷程 202
5.4.3 政策法規(guī) 204
5.4.4 技術方法 205
5.5 日本霞浦湖 206
5.5.1 污染成因 207
5.5.2 治理歷程 207
5.5.3 政策法規(guī) 209
5.5.4 技術方法 210
5.6 韓國清溪川 212
5.6.1 污染成因 212
5.6.2 治理歷程 213
5.6.3 政策法規(guī) 214
5.6.4 技術方法 215
5.7 國際經驗 216
參考文獻 218
第6章 實踐經驗與反思 223
6.1 城市黑臭水體治理經驗 223
6.1.1 用好方 223
6.1.2 施好策 226
6.1.3 配好錢 228
6.1.4 治好污 230
6.1.5 護好河 233
6.1.6 管好水 235
6.2 思考與建議 239
6.2.1 思考 239
6.2.2 建議 240
參考文獻 243
第7章 未來挑戰(zhàn)與展望 245
7.1 黑臭水體整治的新挑戰(zhàn) 246
7.1.1 長效保持和長制久清 246
7.1.2 技術體系化和標準化 247
7.1.3 與海綿城市建設協(xié)同 247
7.1.4 抓住機會走出國門 248
7.2 未來展望 249
7.2.1 實施系統(tǒng)性的生態(tài)治理 249
7.2.2 轉變?yōu)橐曰謴退鷳B(tài)健康為中心 250
7.2.3 挖掘人文和社會價值 251
7.2.4 推動企業(yè)和公眾等多主體參與 252
7.3 結語 252
參考文獻 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