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收錄的是譯者為自譯的十幾部日本美學與文論著作所寫的譯本序跋。各篇均是譯者的所思、所感、所見、所言。譯者站在中國立場上, 從具體的翻譯實踐入手, 與讀者分享日本之“文”與日本之“美”, 對所譯日本文學、日本美學作品提出了獨到體會與見解, 貫穿著譯者關于日本美學、文學與文論的新見解, 也體現(xiàn)著翻譯文學的理論主張, 傳達著翻譯活動的甘苦體驗, 作為“譯家之言”, 具有獨特的角度、立場與表述方式, 也可以視為作者的“譯文學”理論體系建構的一個組成部分。
王向遠,1962年生于山東,比較文學、東方學學者,翻譯家與翻譯理論家。現(xiàn)任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日語學院教授、博導、東方學研究院學術院長。曾任北京師范大學教授、長江學者特聘教授等職。在《中國社會科學》等發(fā)文330余篇,出版單行本著作20余種、譯作30余冊,著譯非重復總字數(shù)1000余萬。著作結集有《王向遠著作集》(全10卷,2007)、《王向遠教授學術論文選集》(全10卷,繁體字版,2017)等。
通過《“筆部隊”和侵華戰(zhàn)爭》等3部著作,在國內(nèi)首開日本侵華文學研究;通過《王向遠文學史書系》(7卷),形成了以東方文學史、比較文學史為中心的文學史系列;通過《王向遠比較文學三論》(3卷),建構了以“宏觀比較文學”為特色的比較文學理論體系;通過《中國東方學》3卷(即出)及60篇相關論文,建構了東方學理論體系;通過《王向遠譯學四書》(4卷),建構了以“譯文學”為中心的譯學體系;通過《審美日本系列》《日本文學經(jīng)典譯叢》等4套叢書的翻譯,形成了古今日本文學與美學的譯作系列。